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的黏膜感染为主的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中医学中无“淋病”的记载,但可归属于中医学“淋证”的范畴。

临床诊断

辨病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1. 急性淋病: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每小便时疼痛加重;若伴会阴部坠胀不适,提示淋病双球菌侵入后尿道或前列腺、精囊腺。
  2. 慢性淋病:多由急性淋病失治、误治转化而来,症状表现为尿痛、尿道灼热、微痒等,但较轻,清晨可发现尿道口有“糊口”现象,严重者可致尿道狭窄,致尿流变细、分叉和排尿困难等。
  3. 非泌尿生殖系统淋球菌感染
    1. 淋菌性咽炎:多为同性恋的男性。常为无症状“带菌者”,或表现为扁桃体、悬雍垂等部位弥漫性发红、肿胀,伴有红色粟粒大小的丘疹或出血点、小水疱、脓疱,甚至糜烂、溃疡。
    2. 淋菌性眼炎:主要见于新生儿,成人则少见。一般于出生后2~5天出现症状。表现为眼睑肿胀,结膜囊内有黄色或白色的黏稠、脓性分泌物,故称“脓漏眼”,若不及时治疗,可致失明。成人虽然少见,然一旦发生,症状较重,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可致视力下降或失明。
    3. 淋菌性关节炎:患淋菌性关节炎后出现化脓性炎症,一般3天左右发病,可累及多个关节,致骨髓破坏引起纤维化,骨关节强直,有明显的滑膜积液,整个关节呈弥漫性的暗红色。膝、肘、腕与肩关节均属易发病部位。
    4. 淋菌性心内膜炎: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目前本病已少见。心内膜炎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及二尖瓣,且破坏较迅速,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1. 涂片染色:取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男性标本如发现多形核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呈双排列,即可诊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5%~99%。
  2. 分离培养:是诊断淋病的可靠方法。可选用巧克力或血液琼脂培养基等,但以选择性培养基为佳。
  3. 酶免疫法(EIA):一般取分泌物直接检测,可快速检测出患者分泌物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用淋球菌单克隆抗体包被载体,加入待检标本,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酶标记的兔抗淋球菌抗体,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加底物显色,EIA法快速、简便,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另外,标本也可取尿液检测。
  4. 直接荧光法: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淋球菌特异性抗体与淋球菌结合,可见发荧光的淋球菌。此法不仅简便、快捷,而且可直接进行淋球菌的形态学观察。
  5. 协同凝集法:是利用葡萄球菌A蛋白能与人和多种哺乳类动物IgG分子的Fc段相结合的原理,把淋球菌抗体吸附在葡萄球菌表面,用来检测标本中淋球菌抗原,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借助于载体的作用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6. DNA探针法:能直接检测标本中的淋球菌。可采用菌落原位杂交、印迹杂交及临床病人分泌物杂交,使淋球菌的诊断技术提高到了分子水平。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临床广泛应用尚需一定时日。
  7. 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淋病的诊断中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高之优点,但由于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加之目前试剂盒标准尚未统一,故对性病的临床诊断要慎重。

辨证诊断

一、湿热下注型

  1.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尿道灼热刺痛。尿道口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潮红,口苦咽干,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 辨证要点: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黄色分泌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脾虚湿滞型

  1.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时有白色分泌物流出,尿道内刺痒、微痛,伴神疲,胸闷,纳差。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2. 辨证要点: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晨起有尿道“糊口”现象,尿道内刺痒、微痛,神疲,胸闷,纳差。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鉴别诊断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NGU主要由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所致。具体鉴别详见表:

NGU与NG的鉴别

NGU与NG的鉴别

念珠菌性尿道炎:念珠菌性尿道炎表现为反复感染,尿道口、龟头、包皮潮红,可有白色污垢,瘙痒明显。实验室检查可见念珠菌丝。

滴虫性尿道炎:滴虫性尿道炎可有尿频,尿急,尿道口有分泌物,有异味。涂片镜检可有阴道毛滴虫。

治疗

提高临床疗效

  1. 明确诊断: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
  2. 及早应用抗生素:一旦诊断明确,要及时、足量应用抗生素,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极其重要。同时也要重视对性伴侣的治疗。
  3. 重视其他病原体的检查:淋病患者多伴有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如衣原体、支原体、霉菌、滴虫等,故要根据相关症状有选择性地进行检测,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疗效。
  4. 注意生活调理: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避免再次接触被污染的衣物、坐便器等,要勤换内裤,多饮开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中医内治法

一、湿热下注型

  1. 治法: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2. 方药:八正散加减。
  3. 瞿麦15g,萹蓄12g,车前子25g(包),滑石30g,野菊花20g,通草10g,栀子12g,石韦12g,冬葵子20g,土茯苓25g,生甘草10g。

二、脾虚湿滞型

  1. 治法:健脾利湿,分清别浊。
  2. 方药:四君子汤加味。
  3. 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25g,萆薢20g,车前子25g(另包),生薏苡仁30g,瞿麦12g,金银花12g,土茯苓20g,炙甘草15g。
  4. 若久病及肾,见肾阴亏虚者,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若肾阳虚者,可用五子衍宗丸加减。

三、外感邪毒型

  1. 治法:清热解毒通淋。
  2. 方药:导赤散加减。
  3. 生地黄20g,木通10g,竹叶15g,甘草10g。
  4. 寒热往来者加柴胡、黄芩;尿道口排脓较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

中医外治法

  1. 三草一花汤:鱼腥草、马鞭草、紫花地丁各30g,野菊花20g。加水2000mL,煮沸后待温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2. 雄黄矾石甘草汤:雄黄、矾石、甘草各30g。加水3000mL,煮取2000mL浸洗阴茎。
  3. 明矾30g,生大黄25g,金银花25g,黄柏20g,生甘草10g,土茯苓30g。水煎,外洗阴茎,每日1~2次。

西医治疗

一、单纯性淋病

  1. 羧苄西林或氨苄西林:羧苄西林3.0g,或氨苄西林3.5g,同时口服丙磺舒1.5g。
  2. 大观霉素:每次2.0g,以苯甲醇溶媒剂3.2mL,溶解后充分摇匀,臀部深处肌肉注射。
  3. 大观霉素:一般每次2.0g,做深处臀部注射,可治愈。
  4. 头孢曲松:每次0.5~1.0g,做深处臀部肌肉注射,或1~2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一般连用3~5天。
  5. 喹诺酮类:如天方罗欣片,每次0.2g,每日1次,连用7天。或选用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等。

二、其他部位淋球菌感染的治疗

  1. 淋菌性附睾炎和前列腺炎:常用羧苄西林及氨苄西林500mg,口服,每日3次,连用2周,同时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对有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株者,可采用淋杀星0.8g,每日1次,口服,后改用诺氟沙星,每次0.3g,每日3次,连用1周。
  2. 淋菌性脑膜炎和心内膜炎:一般采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注射,淋菌性脑膜炎10~14天为1疗程,淋菌性心内膜炎1个月为1疗程,对有PPNG株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中医专方选介

一、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汤

鱼腥草、半枝莲各30g,土茯苓、白茅根各60g,栀子、萆薢、车前子各15g,黄柏10g,木通、大黄、甘草梢各9g。目赤红肿者加菊花、夏枯草;咽红疼痛者加金银花、山豆根;尿浊、涩痛者加滑石;尿中带血者加琥珀;大便稀者减大黄。水煎500mL,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治疗淋病32例,痊愈22例,好转9例,无效1例。[李发旺.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汤治疗淋病32例.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2,5(5):310]

二、通淋祛毒汤

黄柏15g,苦参30g,土茯苓40g,栀子10g,瞿麦15g,萹蓄15g,萆薢10g,金银花10g,车前子30g,鱼腥草30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30g。肾阴虚加生地黄;气虚加黄芪;脓多加龙胆草;血尿加白茅根、茜草;睾丸胀痛加金铃子。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治疗慢性淋病20例,治愈1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郁任杰.通淋祛毒汤治疗慢性淋病2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1):23]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