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肉芽肿又称杜诺凡菌病或性病肉芽肿,是肉芽肿荚膜杆菌引起的生殖器及其附近部位皮肤黏膜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溃疡。本病可因性接触或非性接触传染,常可累及生殖器或肛门的皮肤及淋巴管,形成无痛性溃疡,并可自身接种。中医历代文献对此病无明确记载,可属于中医的“下疳”“横痃”“疤痕疙瘩”等范畴。

临床诊断

辨病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本病由于反复接触才可引起传播,故潜伏期不定,多数于性接触后30日发生,男性初诊多发生于包皮、冠状沟、系带、龟头、阴茎和肛门周围(尤其同性恋者)。约6%的病人可经血行或淋巴途经播散到非生殖器部位及内脏器官,如颈、鼻、口腔、四肢、胸、腹、臀、肠、肝、肾、骨髓及关节等部位。初发损害为暗红色丘疹或皮下结节,单个或多发,湿润,质软,多无疼痛感,大小约为0.5cm,破溃后形成界限清楚的溃疡,溃疡表面为肉红色增殖性肉芽组织,易出血,有膜样的脓性分泌物渗出,边缘突起或呈乳头瘤样增殖,由于自家接种,溃疡周边可发生许多散在的皮损,亦可相互融合而成斑块。溃疡有脓性分泌物时可有恶臭、疼痛,附近淋巴结不肿大,晚期结疤,瘢痕肥大,有瘘管存在,但无色素沉着,是本病的显著特征。约有15%~20%的病人因淋巴管阻塞而发生外生殖器假象皮样变化,由于组织被破坏,有粘连和瘢痕形成,可导致外生殖器完全或部分残缺,或者并发尿道感染、继发性贫血,甚至血管破裂、出血等。

本病常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如一期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淋病。

二、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直接检查:取材前用生理盐水将病损组织分泌物洗净并擦干,取少量肉芽组织放于载玻片上,其上另放一载玻片,将组织移动、压碎,加甲醇固定,做Wright染色或Giemsa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体可有荚膜,亦可无荚膜。有荚膜者为卵圆形或圆形小体,大小为1~1.5μm×0.5~0.7μm。在Wright染色标本内染成深蓝色,周围绕以界限清晰的致密性淡红色物质。无荚膜者大小为0.5~1.0μm,形态不一,可类似别针头样,其周围亦可见未着色的晕轮。病原体存在于吞噬细胞浆的空泡内。吞噬细胞多为单核细胞,大小不一,为25~90μm,胞核为圆性、卵圆形或豆状,在一个胞质空泡内可含有20~30个病原体。

组织病理学检查:溃疡病变为致密的肉芽肿,并有较多的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嗜酸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有较多的脓肿形成,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而淋巴细胞较少。溃疡边缘部分的表皮呈现棘层肥厚,或假性上皮瘤样增生,中心部则表皮缺损,被血清、纤维素和多形核白细胞所取代。

在吞噬细胞内可找到杜诺凡小体,用常规HE染色不易发现病原体,用Wright或Giemsa染色容易找到,用甲基胺蓝染色则更清晰。含有病原体的吞噬细胞较大,直径可达20μm以上,胞质丰富,内含杜诺凡小体,呈卵圆形,直径为1~2μm,着色深,周围有宽而透明的荚膜,呈空泡状。见此即有诊断价值。

病原体培养:检查标本接种于鸡卵黄囊,观察有无生长。

其他:可做血清学检查。

辨证诊断

一、湿热蕴结型

  1. 临床表现:外生殖器部有单个或多个暗红色丘疹或多个皮下结节,湿润,多无疼痛,产生胬肉性溃疡,有臭的分泌物,病变向周边扩延至腹股沟部,伴大便干,小便黄,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 辨证要点:阴部有暗红色丘疹湿润,无疼痛,病变向周边扩延至腹股沟部。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痰湿蕴结型

  1. 临床表现:患处日久则皮肉高突,形状不一,或溃疡底不平,呈肉红色,或附着坏死组织,脓液腥臭、疼痛,口干咽燥,不思纳食。苔白腻,脉滑。
  2. 辨证要点:患处日久则皮肉高突,或溃疡底不平,脓液腥臭,疼痛。舌淡,苔白腻,脉滑。

三、脾肾亏虚型

  1. 临床表现:病久则大便溏泄,完谷不化,肢软骨痛。舌淡,苔薄,脉沉迟。
  2. 辨证要点:肢软骨痛,久病则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沉迟。

鉴别诊断

梅毒性硬下疳:本病潜伏期为2~3周,常单发,溃疡表浅、整齐、洁净,一般3~5周内可自愈,不留疤痕或仅留轻微疤痕,硬结期局部穿刺或切开取材,可检出苍白螺旋体,梅毒血清试验阳性。

软下疳:本病潜伏期为2~5日,常多发,初发为直径0.5~1cm的炎性丘疹,局部充血、肿胀及剧痛。然后丘疹表面糜烂、破溃,形成浅在性溃疡,边缘不整齐,溃疡底部为糜烂组织,内有脓性或蜡样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可检出杜克雷嗜血链状杆菌。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本病潜伏期为1~4周,原发损害表现为外生殖器部的脓疱疹或溃疡,一般不疼痛,经过1~3周而消退,不残留疤痕。本病所致的腹股沟横痃为淋巴结化脓、穿孔形成的多数瘘管,病原体为衣原体,与位于腹股沟部位的腹股沟肉芽肿在形态上不同,故不难鉴别。

阴茎癌:本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附近淋巴结肿大,损害为硬性肿块,坏死后呈增殖性菜花状,易出血。组织病理学检查易与腹股沟肉芽肿相鉴别。

治疗

提高临床疗效

  1. 明确诊断:临床上本病患者不一定有不洁性交史,但可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毒等。因此须经严格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诊,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久延不愈,侵及重要脏器。
  2. 明辨虚实:本病初起热毒壅盛,为实证,久延不愈,气血耗伤,可致脾肾两虚。
  3. 内外兼治:本病的治疗应坚持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选用敏感抗生素配合中医辨证治疗,以期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中医内治法

一、湿热蕴结型

  1. 治法:清热利湿。
  2.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 龙胆草10g,栀子12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黄15g,车前子15g(另包),泽泻10g,木通10g,当归20g,土贝母15g,半枝莲30g,甘草6g,黄柏15g。
  4. 若表皮色黑、腐烂,流出恶臭液体,则加忍冬藤30g,千里光15g,野菊花30g;硬结不消则加皂角刺15g,三棱10g,苍术10g;溃疡面难愈者加黄芪30g,党参10g。

二、痰湿蕴结型

  1. 治法:祛湿化痰,软坚散结。
  2.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减。
  3. 茯苓15g,枳壳10g,半夏10g,风化芒硝6g,夏枯草10g,白花蛇舌草60g,土贝母15g。
  4. 伴气滞血瘀者加三棱10g,莪术10g,皂角刺15g;肢软乏力者加黄芪30g,当归15g;形寒神疲者可配合内服金匮肾气丸。

三、脾肾亏虚型

  1. 治法:健脾益肾。
  2.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3. 怀山药30g,肉苁蓉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5g,茯神10g,菟丝子15g,五味子10g,赤石脂15g,巴戟天10g,泽泻10g,杜仲10g,牛膝15g。
  4. 形寒神疲较甚加红参6g,黄芪30g;大便溏泄伴腹痛加白芍15g,荷叶10g,葛根15g;骨痛伴午后潮热,甚至寒战、高热加红藤60g,半枝莲30g,黄柏15g;腹胀甚,酌加佛手10g,香橼皮10g,陈皮10g。

中医外治法

针灸疗法:对某些合并有内脏疾患的腹股沟肉芽肿可采用服中药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选穴应对症,常用穴位有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阴陵泉、肾俞、长强等,用毫针针刺或用艾条灸,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药物外用:

  1. 局部硬结,结节可用如意金黄散调麻油外敷。
  2. 溃破后先用红升丹外敷,待结节消退、变软,溃疡底部平整,呈现鲜红肉芽,再上生肌收口药,如生肌玉红膏。
  3. 外用百部60g,大黄30g,黄柏30g,千里光30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15g,红花10g。煎水浸洗,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

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

  1. 四环素片,0.5g,每日4次,口服,连用3周。
  2. 红霉素片,0.5g,每日4次,口服,连用3周。
  3. 复方新诺明片,1g,每日2次,口服,连用10~15日。

二、局部治疗:清洁损害表面,外涂红霉素或四环素软膏,溃疡周围外涂保护泥膏,以免继发卫星状小溃疡。晚期组织已破坏及瘢痕形成者应行外科矫形手术。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