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与病理生理改变相当复杂,临床表现相互重叠。为观察患者体内的凝血改变及药物治疗的效果,仅仅通过临床症状的改善,无法准确反映患者体内的真实情况。此时,只有通过实验室动态监测凝血指标的改变,才能掌握实时的凝血功能,指导临床处理。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时,可以通过监测APTT或肝素浓度来反映机体抗凝治疗的水平。APTT控制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是肝素治疗的安全、有效剂量范围。此外,动态监测抗凝血酶(AT)的水平,是了解体内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依据,也是避免肝素治疗无效的重要手段。AT活性在90%以上,肝素可正常发挥疗效;AT活性低于70%,肝素效果下降;当AT活性在50%以下,肝素抗凝效果消失,此时应该及时输注血浆以提高之。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