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non gonococcal urethritis,NGU)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染的一种尿道炎,在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而在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病奈瑟菌,培养也无淋病奈瑟菌生长,其主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极为常见,在很多国家,淋病的发病数逐渐下降,而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估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生可以治愈的性病病例3.33亿例,其中衣原体感染8900万例,淋病6200万例,梅毒1200万例,滴虫感染17 000万例。同样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1993~1996年性病低危人群中衣原体感染率为5.6%(菲律宾),2.5%(越南),而在高危人群(从事非法性交易)中,感染率可达17.3%(菲律宾)。
我国报告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约有一半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据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报告,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近年呈较快增长势头,统计资料显示,1991~2000年,非淋菌性尿道炎年均增长43.8%,2000年报告病例241 016例,发病率19.33%,居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2001年报告病例253 116例,发病率20%,超过淋病占各种报告性病的首位。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有所差别,如性病门诊就诊者中为9%~12%,从事非法性交易妇女中为20%~60%。
2002年英国泌尿生殖医学学会(AGUM)修订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疗规范》中的“病原学”部分指出,30%~5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由沙眼衣原体引起,10%~20%由解脲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引起,1%~17%的病例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尚有不到10%的病例由单纯疱疹病毒、白念珠菌、细菌性尿路感染、尿道狭窄以及细菌性阴道病引起。像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球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尿道炎,不属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因为这一类尿道炎一般是不通过性途径传播。
衣原体抑制宿主细胞代谢,溶解破坏并导致溶解酶释放;代谢产物的细胞毒作用,引起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这些都会损害细胞。解脲支原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从宿主细胞膜吸取脂质与胆固醇,引起细胞膜损伤。解脲支原体在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如NH3对宿主细胞有急性毒性作用。解脲支原体细胞膜有磷脂酶,可直接作用于宿主细胞膜上底物,导致宿主细胞损伤。
非淋菌性尿道炎好发于青年,25岁以下约占60%。男女均可发生,国内报告男性多于女性。潜伏期较淋病长,平均为1~3周。男女性患者症状不一样。
一、症状和体征
(1) 男性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
(2) 女性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常表现得不明显、不特异或无症状。多以宫颈为中心扩散到其他部位。
二、并发症
(1) 男性并发症
(2) 女性并发症
本病需与淋菌性尿道炎鉴别。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短,3~5天,多见尿痛和排尿困难,偶见全身症状,尿道分泌物量多,为脓性,分泌物涂片检查,常见多形核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
一、初发非淋菌性尿道炎
二、复发或持续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案,推荐的治疗方案为:①甲硝唑2g,每日1次,加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共7日。②琥乙红霉素800mg,口服,每日4次,连续服用7日。
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均可首选土霉素治疗。新生儿患衣原体结膜炎时,可选用红霉素干糖浆粉剂。
三、治愈标准
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无尿道分泌物,尿沉渣无白细胞。判断痊愈时,一般可不做病原体培养。非淋菌性尿道炎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症状消失,无任何后遗症。
非淋菌性尿道炎也是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预防的原则和淋病是一致的。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5578.html
尿道炎(urethritis)是指尿道黏膜的炎症,多为致病菌侵入尿道所致,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女性因解剖及生理特点,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5
男性生殖道感染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患,感染常累及男性生殖道的任何部位,如睾丸、附睾及其他附属性腺、尿道,常见致病病原体为细菌、支
衣原体是一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引起的疾病范围广泛,可累及眼、生殖道和其他脏器。在女性,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