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NG)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也可经血行播散引起菌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肝炎,甚至造成不育、失明等,偶尔也可通过由淋病奈瑟菌污染的衣物等间接传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淋病依然是公共健康领域的主要难题。
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淋病一直是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且为排列第一位的疾病。淋病的分布呈全球性,但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淋病奈瑟菌感染与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性行为方式和机体免疫力有关,也受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因素影响。淋病发病率在男性中最高,尤以性活跃者、青少年、贫民、黑人、受教育较少者、未婚者最常见,而以妇女带菌率最高。新中国成立前,淋病的流行十分严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淋病在我国基本消灭。但在20世纪80年代,淋病又重新传入我国,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蔓延,而且发病率增长很快。
人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淋病患者是传播淋病的主要传染源,淋病主要通过不洁性交而传染,但也可以经非性接触途径传播,如通过污染的衣裤、床上用品、卫生洁具等间接感染。新生儿淋菌性眼炎多通过患淋病母亲产道感染引起。妊娠妇女患淋病,可以引起羊膜腔内感染,波及胎儿致宫内感染,此外还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和医疗器械引起医源性感染,轻症或无症状的淋病患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道化脓性感染,也是我国近期流行的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淋病奈瑟菌最初侵入非角化上皮,多为泌尿生殖道上皮,也可见于直肠、口咽和结膜等部位。几乎皆由性接触或围生期传播,早期感染一般仅限于最初接触处,如阴茎、龟头,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发生并发症,如输卵管炎、附睾炎等生殖系统上行感染,而菌血症也较常见。
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的双球菌。人类对淋病奈瑟菌的感染无天然抵抗力,感染后免疫不持久,可发生再感染和慢性感染。
淋病奈瑟菌经感染的男性一次性交传染给女性的可能性为50%~90%,女性传染给男性的可能性为5%~22%。男女之间的明显差异可能部分是由于感染的精液在阴道内潴留所致。
淋病奈瑟菌主要侵犯黏膜,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如前尿道、宫颈、后尿道、膀胱黏膜)所形成的黏膜有亲和力。因此,感染后淋病奈瑟菌首先侵入男性前尿道或宫颈黏膜等处,淋病奈瑟菌借助其菌毛、不透明蛋白黏附到柱状上皮细胞的表面进行繁殖。淋病奈瑟菌经黏附作用后,即被柱状上皮细胞吞饮而进入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的损伤和崩解,淋病奈瑟菌遂被排至黏膜下层,通过其内毒素、脂寡糖与补体、IgM等的协同作用,在该处引起炎症反应,多核白细胞浸润,黏膜糜烂、脱落,形成典型的尿道脓性分泌物。若不及时治疗,淋病奈瑟菌可进入后尿道或宫颈,向上蔓延导致泌尿生殖道和附近器官炎症,如尿道旁腺炎、尿道球腺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严重者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
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感染的程度,机体的敏感性,细菌的毒力,感染部位及感染时间的长短。淋病主要发生于性活跃的中青年人群。男性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身体虚弱、性生活过度、酗酒者潜伏期可缩短,应用抗生素者可延长。感染后,部分患者(尤其是男性)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5%~20%男性患者和60%女性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需经医生检查才能发现,称作无表现淋病。
一、无并发症淋病
二、有并发症淋病
三、播散性淋病
播散性淋病是由于淋病奈瑟菌通过血行播散到全身,出现较严重的全身感染。潜伏期通常为7~30天,患者中约2/3是妇女,多在月经开始的几天和妊娠中后期发生。发病率为淋病患者的1%左右。引起播散性淋病的菌株多为AHU-营养型,该菌株对正常人血清具有稳定的抵抗力。另外正常人血清中有对淋病奈瑟菌脂多糖的IgM抗体,在补体的协助下,对大多数淋菌是有杀菌作用,缺乏C5、C6、C7、C8、C9等补体成分的患者很容易患淋病奈瑟菌性败血症或淋病奈瑟菌性脑膜炎。
淋病必须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
一、接触史
有婚外或婚前性行为、性伴感染史或与淋病患者共用物品史,或新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等。淋病潜伏期1~10天,平均3~5天。
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如标本取自生殖器以外部位、儿童或在法医学上有重要意义时,则必须对培养的菌株经糖发酵实验,荧光抗体实验进一步鉴定确证。
淋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应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性伴侣如有感染应同时接受治疗。治疗后应进行随访。
近20年来,随着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转变和淋病奈瑟菌耐药性的增加,淋病的治疗越来越困难,治疗淋病的推荐方案也不断地被修改。因淋病奈瑟菌耐药菌株的流行与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均一,各国治疗淋病的方案也不尽相同。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计委推荐的淋病治疗方案如下表。临床医师在处理具体患者时对淋病治疗药物的选择应着重于临床疗效、患者的可接受性及毒副作用。抗生素治疗淋病有效的最低标准是治疗无并发症,肛门生殖器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治愈率达95%以上。因此,淋病奈瑟菌分离株的体外抗生素敏感性、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药物价格、应用方法、患者的年龄、是否妊娠、过去有无药物反应均应有所考虑。
一、无并发症淋病治疗方案
无并发症淋病推荐治疗方案
*替代方案
注:喹诺酮不应用于治疗在亚洲或太平洋包括夏威夷获得的感染。此外,对于在加利福尼亚和喹诺酮耐药性增高的其他地区所获得的感染,使用喹诺酮治疗可能也不适宜
二、有并发症淋病
①菌血症和关节炎:头孢曲松50mg/kg(最大量1g),每日1次,连用7日。②脑膜炎:头孢曲松50mg/kg(最大量2g),每日1次,连用10~14日。体重≥45kg儿童按成人剂量用药。③直肠炎和咽炎:选用头孢曲松。对β-内酰胺类过敏的儿童,选用大观霉素。应检测患儿是否存在梅毒和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泌尿生殖器外淋病如淋菌性肛门直肠炎、淋菌性咽炎按无并发症淋病治疗;播散性淋病和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按有并发症淋病治疗。
同时治疗可能存在的沙眼衣原体感染选择以下方案之一:①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共7日。②红霉素250mg,口服,每日4次,共14日。对于恶心、呕吐重者: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2次,共14日。③阿莫西林500mg,口服,每日3次,共7日。
三、治愈标准
治疗结束后两周内,在无性病接触史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为治愈:①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②在治疗结束后4~8天从患病部位取材,做涂片和培养均阴性。
一级预防:即预防淋病。提倡行为学改变以降低获得或传播感染的危险性,如推迟首次性交年龄,减少性伴数,慎重选择性伴侣,使用屏障避孕等。
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淋病。不让其传播给性伴侣;检出和治疗受感染患者。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存在,因此需要积极主动筛查和对接触者追踪。
三级预防:预防感染者发生并发症。需要筛检和治疗无症状感染者;治疗男性感染者的性伴侣;识别可疑临床表现并采用适当的诊断实验及治疗手段。
在社区开展有效的宣传,使公众知晓淋病的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提高全民族对性传播疾病危害的认识,控制成人淋病的发生是预防未成年人淋病的关键。普及性知识、性病防治知识、性道德的教育以及对中、小学生早期相关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未成年人的衣物洗涤用具及浴盆等应单独使用。
为预防新生儿发生淋菌性眼炎,应在出生后1小时内用抗生素或硝酸银眼药水滴眼。推荐应用:1%硝酸银眼药水或1%四环素眼药膏,或0.5%红霉素眼药膏点眼1次。
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通常称为大肠埃希菌,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无芽孢,多数周身有鞭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以及
淋病(Gonorrhea)是由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引起的细菌感染,人类是惟一的自然宿主,常通过性活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