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具有剂量相关性,使用剂量愈大,毒副作用愈显著。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神、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鲜明的噩梦、幻觉、错觉、呓语、分离状态,意识模糊、不理智的行为、尖叫、兴奋、烦躁不安、注意力、记忆力受损、易激惹等。这些毒副作用可发生于给药后,亦可发生于术后恢复期。发生于恢复期的噩梦,往往使患者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以上症状多见于青壮年,可予苯二氮类药物缓解。以上行为、心理症状的恢复需一定时间,24小时内需避免精密操作的工作。有时,这些不愉快的精神反应在几天或几周后仍可再现。最近研究发现,氯胺酮对发育中的神经元具有神经毒性,可引起学习和记忆障碍及行为异常。回顾性研究发现3岁之前小儿接受过较长时间氯胺酮麻醉的手术,或因手术需要曾多次用过氯胺酮,在学龄期表现为学习与记忆障碍及行为异常,这些异常表现可能与氯胺酮的潜在神经毒性有关。研究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蛋白质水平观察到,常用氯胺酮可诱导发育中的神经元呈现tau蛋白磷酸化及神经元毒性。氯胺酮可能通过tau蛋白Ser404位点过度磷酸化,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微管结构破坏和损伤轴突运输,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而产生对新生小鼠的神经毒性。结果提示氯胺酮可能是影响儿童学习能力的一个危险因素。二是可增加主动脉压、心率和心脏指数,这种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和外周儿茶酚胺再摄取受到抑制有关,静脉注射后85%以上的患者有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加,但也可出现不寻常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严重高血压或伴脑出血患者服用氯胺酮是危险的。

另外,给药速度过快或用药量较大时可抑制呼吸,表现为呼吸减慢、窒息、喉痉挛等。用药后肌张力增高,肌肉异常收缩偶见,极少有癫痫样发作。可刺激呕吐中枢,诱发恶心、呕吐。也可出现复视、眼球震颤、恶心、呕吐、流泪、多涎、眼压及脑脊液压增高,青光眼患者忌用。注射部位疼痛及皮肤痒疹时有发生,有的成瘾者背部和后颈会长出痒的毒疮,俗称“茄疮”。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