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睾丸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睾丸炎性病变。本病原发性的比较少见,多是继发性。继发者一般为感染性。其发病无明显地域性、季节性的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青少年多见。

细菌性睾丸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睾丸炎性病变,属于睾丸炎的一种类型,又称非特异性睾丸炎、急性化脓性睾丸炎,常与附睾炎、精索炎并发。临床上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者主要表现为睾丸红肿疼痛、发热恶寒等;慢性者则以睾丸逐渐肿大、质地硬、疼痛轻微、日久不愈等为特点。

中医称为“子痈”,又名“外肾痈”,俗名“偏坠”。

临床诊断

辨病诊断

症状:多为一侧性,有化脓性细菌败血症、附睾炎病史或尿道内器械应用史及外伤史等。病人感觉阴囊内疼痛,轻者仅为钝痛不适,重者痛如刀割,并向腹股沟放射,伴有寒战、高热、全身酸痛不适、恶心、呕吐等全身感染症状。慢性者则觉睾丸隐隐作痛,或有下坠的感觉。

体征:患侧阴囊皮肤发红,肿胀,有热感和明显压痛,睾丸、附睾增大,压痛明显,如同时有附睾炎则二者界限不清,附睾变硬,输精管增粗,可触及肿大的腹股沟淋巴结。睾丸炎症重时可形成脓肿,阴囊皮肤按之有波动感。慢性者睾丸呈慢性肿大,质硬而表面光滑,有轻触痛,失去正常的敏感度。有的睾丸会逐渐萎缩,严重者几乎摸不到,而附睾相对增大。多数病例的炎症由附睾蔓延至睾丸,从而使二者界限不清。双侧慢性睾丸炎常可造成不育。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血培养可能有致病菌生长。精液分析可见精子活动力下降,死精子增多。

辨证诊断

睾丸炎急性期可见睾丸肿大,痛如刀割,牵及少腹,恶寒发热等;慢性期睾丸隐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红,苔黄,或舌淡,苔薄白,脉弦数,或脉细弱等。

湿热下注型:

  1. 临床表现: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睾丸肿痛明显,甚则痛如刀割,痛引少腹及腹股沟,压痛明显,阴囊皮肤红肿灼热,甚或溃破流脓,伴高热寒战,头身疼痛,口干渴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2. 辨证要点:睾丸肿痛,阴部皮肤红肿灼热,伴高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肝郁血瘀型:

  1. 临床表现:睾丸肿大胀痛,痛引少腹及腹股沟等处,有轻压痛,阴囊皮肤无明显红肿灼热,或有外伤史,阴囊瘀血,睾丸肿痛。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2. 辨证要点:睾丸肿痛,痛引少腹及腹股沟处。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肝肾阴虚型:

  1. 临床表现:睾丸萎缩,一侧或双侧睾丸软小,偶感隐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精液减少。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2. 辨证要点:睾丸萎缩,五心烦热,易怒,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气血亏虚型:

  1. 临床表现:睾丸萎缩、软小,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胃纳不佳,夜寐多梦,心悸易惊,精液量少,或阳痿,性欲低下。舌质淡白,苔薄润,脉细弱。
  2. 辨证要点:睾丸萎缩,精神不振,面色不华。舌质淡白,苔薄润,脉细弱。

鉴别诊断

急性附睾炎:急性附睾炎以逆行途径引起感染者多见,多继发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有时做尿道器械操作或长期置留导尿管也可引起附睾炎。该病发病后常从附睾尾部开始,局部肿痛,全身症状较轻。继续发展则可蔓延至整个附睾甚至睾丸,此时两者难以鉴别,常统称为附睾-睾丸炎。病理特点为附睾管上皮出现水肿及脱屑,管腔内出现脓性分泌物,晚期有瘢痕组织形成,使附睾管腔闭塞,故双侧附睾炎常可造成不育。

睾丸扭转:本病有剧烈运动或阴囊损伤的诱因。患侧精索及睾丸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休克,体温、白细胞偶有升高。阴囊触诊检查睾丸的位置常因提睾肌痉挛及精索缩短而上移或呈横位,附睾也移位至睾丸的前面、侧面或上方,普雷恩氏征阳性,即托起阴囊可使疼痛加剧,并可触及呈麻绳状扭曲的精索。放射性核素睾丸扫描及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扭转侧睾丸血流灌注减少,前者呈放射性冷区,后者血流声减弱甚至消失。

嵌顿性斜疝:本病又称腹股沟斜疝嵌顿,可出现阴囊肿痛,但有阴囊内睾丸上方肿物可以还纳的病史,并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等肠梗阻症状。触诊检查局部肿块张力增高,压痛明显,而睾丸无肿胀、压痛。

腮腺炎性睾丸炎:本病可出现睾丸肿痛等症状,但多有腮腺炎的病史,全身症状较轻,一般持续十天左右症状消退,常有睾丸萎缩后遗症,有时可引起不育症。血常规检查正常,在呼吸道和生殖道分泌液的微生物学检查中可查到相应的类病毒。

治疗

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提示

明辨分期:本病以分期论治较符合临床实际,可分成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类,但两者常相互转化。急性期若失治误治,日久不愈,导致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可转为慢性期;而慢性期复感湿热之邪,也可转为急性期。睾丸外伤,络脉空虚,易感受邪毒,演变成急性期。素体阴虚、湿热或是瘀血体质,久居潮湿炎热地区也容易由急性期转变为慢性期或由慢性期演变成急性期。因而治法不可死守,当灵活施治。卧床休息,托高阴囊,局部可用冷敷(急性期)或热敷(慢性期)以减轻症状,抗生素应早期应用。

详审虚实寒热:一般而言,急性子痈多属实热证,属阳;慢性子痈为本虚标实证,属阴。要明辨寒热虚实,除观察全身的情况外,还要辨局部的疼痛情况,观察脓液之稠稀有助于分辨寒热虚实。如疼痛较剧,局限于一处,伴有红肿灼热者属实症,易治;疼痛轻微,肿大缓慢,皮色不变,无热,属虚证、寒证,难愈。脓液稠厚,有腥味,说明正气充盛;脓液稀薄无味则表明气血虚衰。本病以实热证及本虚标实证多见,治疗原则以驱邪及扶正祛邪为主,同时必须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急性期宜清利湿热,解毒消痈;已化脓者,宜清热解毒兼托毒排脓。慢性期宜调补肝肾,活血散结;已溃脓液清稀者,宜补益气血兼托脓。外伤血瘀者,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复感邪毒者,宜清热解毒兼活血化瘀。

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内治与外治、针灸相结合,全身治疗与局部处理相结合,均可酌情选用。肿疡期以全身治疗为主,局部处理为辅;脓疡期和溃疡期,以局部处理为主,全身治疗为辅。肿疡期局部处理可外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药;脓疡期应及时切开排脓,争取保存最多的睾丸组织;溃疡期应保持引流通畅,依次选用提脓拔毒、生肌收敛药,以期尽快愈合。

中医治疗

内治法

1)湿热下注型

  1.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消痈。已化脓者宜清热解毒,托毒排脓。
  2.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 龙胆草6g,黄芩10g,金银花30g,连翘15g,生薏苡仁30g,生地黄15g,生甘草10g,川楝子12g,蒲公英20g,丹皮12g。
  4. 若高热、睾丸疼痛较剧者,加羚羊角粉,并加大蒲公英、川楝子的用量;若酿脓者,加皂角刺、炒穿山甲以托脓外出。

2)肝郁血瘀型

  1.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2.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 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2g,桃仁12g,红花10g,当归尾15g,川芎15g,川牛膝15g,荔枝核10g,败酱20g

3)肝肾阴虚型

  1. 治法:滋养肝肾。
  2.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3. 熟地黄20g,山茱萸15g,生山药15g,丹皮12g,女贞子15g,旱莲草12g,制何首乌20g。
  4. 若结节不散,加王不留行、穿山甲、忍冬藤以活血散结。

4)气血亏虚型

  1.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补肾填精。
  2.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3. 黄芪30g,白术15g,人参10g,茯苓15g,当归15g,熟地黄15g,白芍15g,川芎15g,菟丝子30g,枸杞子15g,仙灵脾15g,肉苁蓉15g。

外治法

1)针灸治疗:

  1. 体针:选穴太冲、大敦、气海、关元、三阴交、归来、曲泉、中封、合谷、三角穴(位于脐轮左右侧下方,距脐斜下约2寸,在四满穴与大巨穴之间微上方)。针刺均用泻法,偏寒者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偏湿热者只针不灸,隔日1次,6次为1疗程。
  2. 耳针:取穴外生殖器、睾丸、神阙、皮质下、肾上腺。强刺激,留针l小时,中间行针3次。7次为1疗程,用于急性睾丸炎。
  3. 足针:取穴生殖器、内太冲、拇趾里横纹。以毫针刺,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2)艾灸疗法:用绿豆大艾炷置阳池穴上灸3柱,每日1次,连灸1周,注意保护灸疱,防止感染。

3)药物外治:

  1. 如意金黄散6g,用适量鸡蛋清或蜂蜜、凡士林调匀,敷于阴囊,然后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急性期。
  2. 鱼腥草60g,水煎后趁热淋洗阴囊,每日1~2次,适用于急性期。
  3. 鲜马鞭草100g,捣烂外敷于阴囊,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急性期。
  4. 小茴香60g,大青盐120g,炒热置布袋内热敷,用于慢性期。
  5. 取艾叶、千里光各150g和松树叶100g,洗净入砂罐内,加水1000mL,煎煮20分钟,用消毒纱布滤渣取汁,候温湿敷患处,每次敷20~30分钟,早晚各1次。适用于急性期。
  6. 取生大黄、去核大枣、去皮鲜生姜各60g,共捣如泥,敷贴阴囊,外用布包固定,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急性期。
  7. 取紫金锭2份,参三七1份,共研细末,以醋调敷患处,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急性睾丸炎。
  8. 如已化脓,可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溃后脓多时用五五丹外敷,脓少时用九一丹药线引流,外敷生肌膏,脓水已尽,用生肌玉红膏外敷。

4)理疗

  1. 超短波理疗:用板状电极于患侧阴囊区前后对置,间隔1.5~2cm,微热量10~15分钟,每日1次,15~20次为1疗程。急性期、慢性期均可应用。
  2. 频谱治疗仪、远红外线、紫外线照射、直流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磁疗等均可酌情使用。

5)其他:睾丸肿胀严重,可用阴囊托将阴囊托起,局部热敷以减少患处疼痛,加快炎症的吸收。

西医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急性期可用支持疗法,补液,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每日2次;感染严重者,可点滴抗生素。如青霉素240万U加入5%糖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或2次;或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5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点滴。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疼痛剧烈者可用1%普鲁卡因10mL做患侧精索封闭。另外,抗菌谱更广的药物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也可作为二线抗菌药物应用,至少应用1~2周。治疗腮腺炎性睾丸炎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但可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慢性期的治疗:慢性期应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由非特异性感染引起者,采取对症治疗,可做阴囊热敷、精索封闭、抗生素注射,或使用丙种球蛋白注射。已有脓肿形成者,可做切开引流以清除病灶。对睾丸梅毒可做驱梅治疗。如治疗无效,系一侧病变,可做睾丸切除术。睾丸放线菌病所致的慢性睾丸炎,可用大剂量青霉素注射,每日200万~500万U,分两次注射,维持3个月以上。睾丸丝虫病可做鞘膜切除外翻或全部切除术。

中医专方选介

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黄芩、枳壳各9g,白芍12g,乌药、桃仁、小茴香、橘核、败酱各10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服。随症加减,伴恶寒发热者加防风、荆芥;疼痛喜暖者加吴茱萸、干姜、附片;疼痛喜冷,局部红肿,热毒盛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湿热重者加龙胆草、黄柏、木通;疼痛下坠较明显者加升麻、黄芪;伴腰酸者加杜仲、胡芦巴;伴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久而不愈,睾丸坚硬,瘀血重者加昆布、三棱,7日为1疗程。治疗急性睾丸炎29例,慢性睾丸炎8例。结果经过两个疗程,治愈32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张宏俊,等.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睾丸炎37例.陕西中医.1993,14(2):54]

自拟消肿汤:泽兰、大黄各15g,黄柏、黄药脂、荔枝核、延胡索、皂角刺、穿山甲各12g。2日1剂,水煎,熏洗患处,每次15分钟。10日为1疗程,治疗慢性睾丸炎21例,经过1~3个疗程。结果:痊愈17例,好转4例。[庄柏青.自拟消肿汤熏洗治疗慢性睾丸炎21例.浙江中医杂志.1995,30(8):351]

青芒散:青黛30g,芒硝60g,两药研细拌匀,加入适量面粉(使之有黏性),用开水调和,敷在洗净的肿大阴囊上。治疗睾丸炎7例,结果全部治愈。[赵昌宋.青芒散治疗睾丸炎.四川中医.1989,7(1):30]

青黛消肿散:青黛3g(分3次冲服),栀子、黄柏、柴胡、川楝子、木通、赤芍各12g,蒲公英3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若睾丸胀痛甚加台乌药、延胡索;兼瘀加丹皮、没药;兼血尿加白茅根、大蓟、小蓟;兼小便淋沥不畅加冬葵子、石韦。外用青黛、大黄末,水调,外敷患处。治疗急性睾丸炎11例,获效较好。[曾志洪.“青黛消肿散”治疗急性睾丸炎.四川中医.1990,8:31]

清睾汤:龙胆草、荔枝核、川楝子、地龙各15g,车前子、海藻各30g,生地黄、昆布各20g,柴胡、橘核、枳实、五灵脂、桃仁、广木香各12g,葎草60g,大黄9g(后下)。冷敷患处。将阴囊托悬吊,卧床休息。治疗子痈60例,结果显效4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王龙生.清睾汤治疗子痈60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0(4):16]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