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精液排出体外即呈凝胶状态,若精液排出体外呈液化状,甚至稀薄者,称精液不凝固症。该病发生率较高,有可能导致男性不育。中医学无此病名的记载,相当于“精清”“精冷”“精薄”等。

临床诊断

辨病诊断:本病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或伴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少腹、睾丸坠胀疼痛等。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是正确诊断的重要措施。精液常规检查示精液无凝固过程,精液的黏稠度低于正常范围。

辨证诊断

一、肾气亏虚型

  1. 临床表现:婚后不育,精液清冷、稀薄而不凝固,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阳痿,早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2. 辨证要点:精液清冷、稀薄而不凝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乏力,尿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二、命门火衰型

  1. 临床表现:婚后不育,精液稀薄,清冷如水,不凝固,头晕,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外阴和两股寒冷,面色  白,小便清长、频数,性功能下降。舌淡润,有齿痕,脉沉迟。
  2. 辨证要点:精液稀薄,清冷如水,不凝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脉沉迟。

三、心脾两虚型

  1. 临床表现:精液稀薄而不凝固,婚后不育,心悸气短,纳差,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 辨证要点:精液稀薄而不凝固,婚后不育,心悸,失眠多梦,纳差,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四、寒凝血瘀型

  1. 临床表现:精液清稀而冷,不育,伴阴部刺痛,少腹冷痛,胸胁胀闷,精神抑郁,面色晦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2. 辨证要点:精液清稀而冷,不育,少腹冷痛。舌暗,有瘀点,脉涩。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生理性精液稀薄相鉴别。精液不凝固,其精液清稀,无凝固过程,精液黏稠度低于正常值。在生理状况下,房事过频也会造成精液稀薄,黏稠度也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

治疗

提高临床疗效

  1. 明确病因:精液不凝固的主要原因是精囊腺功能下降或先天性缺失,对因精囊腺感染所致者,宜积极抗感染治疗。
  2. 辨清虚实:本症以虚证、寒证居多,也有虚实兼杂者。虚者肾气虚,命门火衰;实者以瘀血内阻、寒凝血脉较常见,临证当仔细辨别,防犯虚虚实实之戒。
  3. 确立病位:肾气亏虚、命门火衰所致精液不凝固者,病位在肾;劳伤心脾,或心肾不交者,病位在心、脾、肾;寒凝血瘀者病位在肾、肝或脾。

中医治疗

一、肾气亏虚型

  1. 治法:补肾益气固精。
  2. 方药:五子衍宗丸加味。
  3. 熟地黄20g,菟丝子25g,枸杞子15g,覆盆子15g,五味子15g,车前子20g(另包),山茱萸12g,人参10g,黄芪30g,制何首乌15g。

二、命门火衰型

  1. 治法:温补命门,填精固肾。
  2. 方药:右归丸加减。
  3. 菟丝子25g,枸杞子15g,鹿角胶10g(烊化),制附子10g,覆盆子15g,肉桂6g,熟地黄20g,山茱萸12g,巴戟天12g,仙灵脾15g。

三、心脾两虚型

  1. 治法:益气健脾,补血养心。
  2. 方药:归脾汤加减。
  3.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龙眼肉15g,菟丝子30g,鹿角胶10g(烊化),炙甘草6g。

四、寒凝血瘀型

  1.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2.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3. 当归尾12g,川芎12g,桃仁10g,红花12g,小茴香10g,肉桂6g,乌药10g,川牛膝15g,路路通15g,菟丝子20g,枸杞子15g。

西医治疗

  1. 对因精囊腺炎、前列腺炎或结核所致者,当积极抗炎、抗结核治疗。(详见有关章节)
  2. 对因附性腺缺失者,应据情况,及时手术。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