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概念

婚姻的词语解释为:嫁娶的事。嫁和娶都是对男和女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的表述。男人和女人结为夫妻是已结婚的状态。婚姻的本质在于共同相爱、精彩的生活并延续自己的生命。

所谓婚姻,一般认为是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以永久生活为目的的结合。

法律和社会习俗对婚姻关系成立都会有影响。首先,婚姻是建立在承诺和法律保障的基础上的,两个人结婚就意味着新人双方的互相承诺,从此要共同生活、白头到老、彼此帮助和支持,共同组成一个家庭并对它负责;其次,法律概念的婚姻就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第三,社会习俗对婚姻关系的成立也会有影响。比如,父母双亲的态度、订婚和婚礼仪式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习俗的制约,一般都不能脱俗。

婚姻与“性、情、爱”

婚姻是夫妻双方“性、情、爱”的追求、归属与法律保障。离开了“性、情、爱”的融合,就失去了婚姻的内涵,离开了法律,婚姻失去了必要的社会保障。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爱情三向度”:亲密、热情及承诺,实际上正好与“性、情、爱”巧合。

亲密:是爱的情绪(感情)元素,指两人之间投合、相知相惜、心灵结合的感情。

热情:两人交往时可凭借感觉元素来沟通,分享个人所拥有的,包括生理上的需求和冲动,如相处时的感受、外表与吸引力等都属于热情层面。

承诺:是爱的承诺的元素。指两人之间的承诺,是一种理性的抉择,也是维持两人关系长久的动力。承诺常是有忠诚关系而建立,借助订婚、结婚而付诸实施。

“完整的爱”是上述三个元素缺一不可。两人必须在情绪上、生理上及认知上,能相互满足于肯定。人类的爱情应当包括性欲的满足(性)和精神的充实(情和爱)。如果将爱情仅仅归属为性欲的满足,爱情也就不成为人类的属性。

婚姻必备的条件

我国《婚姻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者应予以鼓励。”这个规定是考虑到结婚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物质的、精神的诸条件。

生理的:结婚,以及结婚后的生育,必须是在男女双方身体与性器官的发育与成熟的基础上。

心理的:这是指男女双方性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比如,对异性的正确认识,对“性、情、爱”的心理需要等。

物质的:结婚不是儿童“过家家”,而是男女双方组建家庭,养儿育女,永久的共同生活,这就必须有必备的物质的保证,以保证独立的家庭生存能力。

精神的:这是男女双方道德与人格的准备。结婚意味着对对方的承诺与负责,两人愿意在今后的生活中互相支持,努力克服相处中的困难和矛盾,尽力去营造幸福的生活。

青少年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处在个性与品格成熟的阶段,处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阶段,对“性、情、爱”三者关系的辩证认识尚未形成,缺乏对适合自己的伴侣的认识,缺乏对婚姻与家庭的承担能力。过早的恋爱,为情所困所累,也会严重影响学业,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交。幸福的婚姻需要独立的生存能力与对下一代的抚养与教育能力来保障。尽管婚姻是有益处的,但也有挑战性的,因此,在青少年期并不具备幸福婚姻的必要条件。

婚姻与组建家庭

婚姻一定是和组建家庭相伴随的。在社会学上的家庭概念:家庭是个体一生中与他人接触最早,关系维持最久,也是最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单位。

家庭关系通常为:两代人(三代人)之间的关系;同辈人之间的关系;亲属之间的关系。

家庭从开始就有四项主要职能:生产职能、生育职能、消费职能、教育职能。

家庭的基本特征为:①家庭成员对家庭能够认同,有默契与承诺;②注重安排家人齐聚一堂的时间与共同的家庭生活;③家庭成员互相接纳、尊重、欣赏、赞美与鼓励;④家庭成员间有良好的沟通方式;⑤健康家庭是一个有压力,又有效的家庭。

要维持家庭关系的伦理调适,也就是家庭和谐安康关系的维持,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应该采取如下的方式:主动的方式,信任的态度,善意的理解。

婚姻家庭关系通常可以分为和谐型、平淡型、投合型、冲突型。

和谐型:夫妻双方志趣相投,性格互补,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角色认同上,在养育子女和与亲朋好友的交往上基本保持一致;性生活也比较理想,家庭关系民主平等,家庭生活充满朝气。这种和谐型夫妻一般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方有满意的工作和成就事业的机遇。

平淡型:夫妻双方也曾热烈相爱并充满激情,但婚后很快平静冷淡下来,夫妻双方虽没有大的冲突,但也缺乏当年的浪漫与活力,在柴米油盐中平平淡淡地生活。

投合型:夫妻双方不是经过彼此深深相爱而结合的,是按双方的需要、包括经济需要等而结合。

冲突型:夫妻双方在思维方式、处事态度、追求事业进步以及待人接物上等方面截然不同,经常争吵,产生分歧,在家人、亲朋好友面前时常数落对方;有的冷战,还有的在外面和外人面前,又表现出恩爱或彬彬有礼的样子。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婚姻,只要存在,都需要经营,需要寻找婚姻幸福因子,开拓美好的生活。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