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类型和相时变量两者的关系称之为“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时,通气模式是主要的需要预设的呼吸机参数之一,只有先选定通气模式,有些呼吸机参数才能随之选择。通气模式的选择通常基于医生的经验和应用习惯,但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初始通气模式使用后患者的适应情况。这里介绍最常用的(传统的)通气模式(表2-18)。

呼吸机的传统通气模式

机械呼吸类型可分为四类:指令(控制)、辅助、支持和自主呼吸。分类依据有3点(表2-19):由什么来启动(触发)通气,通气期间吸气流速由什么来管理(限制),通气由什么来终止(切换)。“触发”可由机器定时(控制通气)或由患者用力来启动(辅助、支持或自主通气)。“限制”一般是靠设置流量(压力可变)或设置压力(流量可变)来进行。“切换”一般是靠设置容量、时间或流量来进行。所谓“机械通气模式”,也可以说就是指令,辅助、支持和自主呼吸的理想结合和不同组合。呼吸机的关键部件——模式控制器,即是按照设置参数(设定参数)和反馈信息(制约参数)来提供通气方式适当组合的电动、气动或微处理机系统。新式的模式控制器将先进的监测(用高精度微量传感器)和反馈功能也结合进来,追随患者的变化情况,对模式参数进行连续自动调整,从而发展出许多伺服(serve,即自动反馈调节)控制通气模式(表2-19)。

由机器和患者控制时相的变化特殊结合来定义呼吸类型

通气模式的增多,为我们救治呼吸衰竭的复杂病理生理情况提供了便利和增加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能恰当应用这些通气模式,就能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降低其并发症。

一、定压和定容通气模式:通气模式总的说来可分为两大类,定容型通气模式和定压型通气模式。应用定容型通气模式时,每次通气的潮气量是恒定的,气道压力即随患者的阻力和顺应性不同而改变;定压通气时,呼吸机每次通气的压力是恒定的,潮气量即随患者的阻力和顺应性不同而改变。虽然称为“定容”通气,但实际上呼吸机控制的是吸气流量。定压通气时,吸气流量随着肺泡压达到预定的水平而迅速降低。

二、辅助通气(assisted ventilation,AV),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tion,CV),辅助-控制通气( assist-control ventilation,A-CV)。

1)辅助通气( assisted ventilation,AV):AV是在患者吸气用力时依靠气道压的降低(压力触发)或流量的改变(流量触发)来触发,触发后呼吸机即按预设潮气量(或吸气压力)、频率、吸气和呼气时间将气体传送给患者(图2-4)。AV的主要优点是:患者自主呼吸的吸气易与呼吸机的送气同步。

辅助通气、控制通气、辅助一控制通气的压力时问』|ll线

正确应用AV的关键是预设潮气量和触发灵敏度要恰当。预设潮气量过大或自主呼吸频率过快可导致通气过度。压力触发敏感度一般设置于-1.5~-0.5cmH2O水平,采用流量触发时设置触发敏感度1~3L/min。发生内源性PEEP (PEEPi)时,无论压力或流量触发,均可降低触发灵敏度,增加患者触发用功,应做相应调整以提高触发灵敏度。过去曾倡导,为减少患者过快的呼吸频率,故意将触发灵敏度设置很低,此做法因增加患者呼吸功和不适感现已弃用。因为呼吸机触发和启开吸气活瓣需要用力,故AV为部分通气支持方式,患者吸气用功约占通常呼吸功的20%~30%,与呼吸机的活瓣性能及触发灵敏度相关。但也要避免触发灵敏度设置过高导致自动切换(self-cycling)。

AV靠患者吸气来启动,如果无自主呼吸,呼吸机因无“触发”就不提供通气辅助,故AV不能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或呼吸中枢驱动不稳定的患者。现代呼吸机已不单设AV模式。

2)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tion,CV):控制通气(CV)又称持续指令通气(continuous mandatory ventilation,CMV),呼吸机以预设频率定时触发,并输送预定潮气量。即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换句话说,患者的呼吸方式(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时比和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控制,由呼吸机来提供全部呼吸功(图2-4)。实行CV时,呼吸机对自主呼吸是无反应的,患者不能通过增加自主呼吸频率来增加机械通气频率。

CV主要用于:①严重呼吸抑制或呼吸暂停,如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胸部外伤或药物过量等。②在呼吸肌疲劳或衰竭情况下应用CV,可最大限度减轻呼吸肌负荷,降低呼吸氧耗,有利于呼吸肌休息和消除疲劳。③为心肺功能储备差的患者提供最大呼吸支持,以减少患者的呼吸用力和焦虑,缓解急性冠状动脉缺血。④在实施“非生理性”特殊通气方式,如反比通气、分侧肺通气、低频通气以及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时,为减少脑血流和降低颅内压故意采用的过度通气等。⑤对患者呼吸力学的监测,如呼吸阻力、顺应性、内源性PEEP (PEEPi)、潮气末CO2浓度、呼吸功等,只有在控制通气时测定才准确可靠。

采用CV模式时,如预设参数不当,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均可发生。也常发生人一机不同步或对抗,反而增加呼吸功或气道压,诱发气压伤。为了使人一机协调,临床上往往给患者应用安定剂或肌肉松弛剂,从而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呼吸机发生故障,在自主呼吸受抑制情况下容易发生危险。应用CV时间过长,易致呼吸肌萎缩和呼吸机依赖。故只有在指征明确的情况下才应用CV,应用CV应确定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

应用控制通气时,频率(f)和潮气量(VT)是预设的,不会被患者的呼吸所改变,应用此模式时,因为患者必须过度通气,或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来抑制中枢呼吸驱动,所以此模式是不理想的,只能在有指征时选择应用。

3)辅助-控制通气( assist-control ventilation,A/CV):辅助一控制通气是将AV和CV的特点结合应用。如AV那样,患者的吸气用力触发呼吸机送气而决定通气频率。然而又如CV,预设通气频率的“程序”也输入呼吸机作为备用。因此,患者依靠吸气用力的触发可选择高于预设频率的任何频率进行通气、如果患者无力触发或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设频率,呼吸机即以预设频率取代和传送潮气量。结果,触发时为辅助通气,没有触发时为控制通气(图2-4)。应用CMV时,医生设置的频率是最低频率,患者可以以更快的频率来触发呼吸机,但每次呼吸输送的都是指令性的呼吸类型,指令呼吸可以是定容型(恒定潮气量)(图2-5)或定压型(恒定吸气压力)的。它既可提供与自主呼吸基本同步的通气,又能保证自主呼吸不稳定患者的通气安全,提供不低于预设水平的通气频率和通气量。

定容型持续指令通气

A/CV模式大多以容量转换型通气(V-A/CV)来实行,应用容量转换A/CV时,需预设触发敏感度、潮气量(VT)、频率(备用频率)、吸气流速或流速波型。近年来已有呼吸机以压力转换型通气来实现A/CV(P-A/CV)。此时需预设的呼吸机参数有:触发敏感度、压力水平、吸气时间(Ti)和通气频率(备用频率)。

实行容量转换型A/CV时,若触发敏感度和吸气流速预设不当(流速低于40L/min),可增加患者呼吸功。若应用压力转换型A/CV,呼吸机一旦触发就提供足够流量以迅速达到预设压力,可减少呼吸功。但在气道阻力、肺顺应性、自主呼吸用力发生变化或人一机不同步时,潮气量可随之改变。COPD患者可因应用A/CV(过快触发频率)而加重气体陷闭(air trapping)。在自主触发频率过快时,要注意监测实际吸/呼比是否已经变为反比通气,还要注意监测auto-PEEP是否产生及它的水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即应设法予以调整,调整方法:①适当增加设置的频率,使之接近自主呼吸频率,同时减少潮气量以避免过度通气;②增加吸气流速,减少吸气时间(Ti)或吸/呼比,以便延长呼气时间,减轻或避免auto-PEEP的产生。增加人一机协调性;③给患者适当的镇静,以抑制过快的自主呼吸。如果不想用镇静剂或麻醉剂抑制自主呼吸,又想纠正患者因过快触发引起的人一机不协调和过度通气,那么,一方面可寻找引起患者呼吸急促的原因,尽量去除原因;另一方面,可换用其他通气模式,如SIMV加低水平PSV模式,或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

A/CV模式和其他由患者触发模式一样均涉及两个问题,触发敏感度和吸气反应时间。①如果呼吸机的触发敏感度设置过高,呼吸可快速触发(自动触发)而不输送预设的潮气量或压力。这只要降低触发敏感度就很容易解决。如果设置的压力触发阈值是-5~-3cmH2O,或更低值,那么呼吸机对患者的呼吸用力就不敏感,必然增加患者的触发功。此时应调高触发敏感度。②吸气反应时间是指呼吸机感知患者的吸气用力到将气送到患者的时间,此时间过长可明显引起患者的不舒适,甚至发生人一机不协调。呼吸机制造商们都已作出努力,尽量缩短吸气反应时间。

曾经以为定容型A/CV时患者只做很少的呼吸功,但已有研究显示,患者做功达完全自主呼吸功的33%~50%,甚至更多。这在主动吸气、设置的流量不能适应患者的需要时更加明显。

在应用定压型A/CV时,其流速波形均为减速波,因为潮气量的大部分在吸气早期进入肺内,故可改善气体的分布,而且吸气流量能较好适应患者的需要,且在患者自主呼吸用力时发生流量改变,故人一机协调较好。最高压力限常设置于目标压力或设置压力以上10cmH2O,当达到最大压力限(如患者咳嗽增加管路内压力)时,大多数呼吸机均会自动中止吸气,以避免管路内压力过高。但新型呼吸机(如Servoi、Drager Evita XL等),其呼气阀是浮动的,当管路内达高压力(如咳嗽)时,阀自动开放释放过高压力,而呼吸机仍维持设置的压力目标,没有必要中止吸气。

应用A/CV时,呼吸机以医生预设的VT和预设的最低频率输送给患者,而患者也可以通过吸气用力触发高于最低频率的额外呼吸,但VT或压力(对于压力限制通气)维持预设水平不变。现代呼吸机都已不单设辅助(A)或控制(C)通气模式,而以辅助一控制(A/C)通气模式来代替,故A/C又常称持续指令通气(continuous mandatory ventilation,CMV),CMV和A/C可互换称呼。

三、间歇指令通气(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IMV是指呼吸机以预设指令频率向患者传送常规通气,在两次机械呼吸之间允许患者自由呼吸。指令通气可以和患者的自主呼吸不完全同步(IMV)或同步进行(SIMV)(图2-6)。老式的SIMV系统需要消耗较高的呼吸附加功,新一代呼吸机在这方面已得到改进。呼吸机输送的指令呼吸与患者的吸气用力同步,这通常是靠辅助窗的应用来达到的(图2-7)。这个窗间歇地开放,间歇的时间由设置的SIMV频率决定,辅助窗保留开放的时间是呼吸机制造商设定的。当辅助窗开放时,如果发现患者的吸气用力,呼吸机就在吸气用力达触发阈值后输送指令呼吸。如果在辅助窗开放的时间内没有发现患者的吸气用力,呼吸机就直接输送指令呼吸。从0~100%的任何通气支持水平均可由SIMV来传送。增加指令通气频率和潮气量即增加通气支持的比例,直至达到完全控制通气。逐渐减少SIMV的频率即逐步增加患者的自主呼吸用力,有利于撤机的进行。如果在患者刚建立机械通气时就仅需部分通气支持,那么一开始就应用SIMV可比应用完全控制通气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肝、肾血流等影响要小,更少发生机械通气并发症。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SIMV的压力波形

大多数呼吸机的SIMV模式,指令通气以容量切换方式来实现,此时需预设:潮气量(VT)、流速或(和)吸气时间(TI)、指令通气频率和触发敏感度。已有一些呼吸机增加以压力切换方式来实行指令通气(P-SIMV)。此时需预设:压力水平、T1、指令通气频率及触发敏感度。

SIMV的优点:①降低平均气道压;②呼吸肌的连续应用,使呼吸肌功能得到维持和锻炼,避免呼吸肌萎缩,有利于适时脱机;③改善V/Q比例;④应用SIMV时,自主呼吸易与呼吸机协调,减少对镇静剂的需要;⑤增加患者的舒适感;⑥能较好维持酸碱平衡,减少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⑦可根据患者需要,提供不同的通气辅助功,并具有不低于预设指令通气水平的安全性。

临床上应用IMV和SIMV,主要是在撤机时,作为控制通气到完全自主呼吸之间的过渡。近年来,在很多情况下,只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自主呼吸功能,就可将IMV和SIMV作为自始至终的标准通气支持技术来应用。

SIMV的缺点:指令通气之外的自主呼吸也通过呼吸机进行,并没有得到机械辅助,需克服按需阀开放和呼吸机回路阻力做功。

如果呼吸机的按需阀功能不佳,那么持久应用SIMV就可能加重呼吸肌疲劳,增加氧耗,甚至使循环功能恶化。为了克服呼吸机回路的阻力,可加用ScmH20的吸气压力支持(图2-8)。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压力支持通气(PSV)

应用IMV时,医生设置VT(或压力限制水平)和频率,但患者决定两次机械呼吸之间的自主呼吸VT和频率。应用IMV时,机械呼吸以规律的间歇时间来输送,而SIMV时,机械呼吸则与患者自主吸气用力协调(同步)。实际上,如果呼吸机上设置的频率是高的,足以满足患者的全部通气需要,那么IMV和A/CV通气是相似的。研究表明:应用A/CV模式时,容易发生过度通气,尤其是在用机的初始阶段,患者的高通气驱动频繁触发呼吸机时是这样。与A/CV相比,SIMV时,只要参数调节恰当,过度通气较少发生。自20世纪70年代介绍到临床以来,IMV和SIMV已成为受欢迎的通气模式,虽然开始时将其作为撤机模式推荐,但现在SIMV已常用于A/CV的替代,即使是没有考虑撤机时也经常应用。安装有SIMV模式的呼吸机常用一按需阀或连续流量系统来执行IMV功能。控制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优缺点及可能危险见表2-20。

控制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优缺点及可能危险

1)持续自主通气(continuous spontaneous ventilation,CSV):所谓CSV,是指每次呼吸都是自主的,即每次通气都是由患者自己的吸气来触发的,也由患者自主主导来进行吸一呼气切换。CSV的两种最常用方式是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lrway pressure,CPAP)和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

2)持续气道正压(CPAP):这是一种完全自主呼吸模式,不输送任何指令呼吸。在整个呼吸周期均维持医生选定的正压水平(图2-9)。当然医生也可以选CPAP=0,此时施加于气道的压力为大气压。CPAP模式是最常用于评价拔管可能性的。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新一代呼吸机的功能中,在实施CPAP期间应用1~2cmH20的PSV。在CPAP期间,应用流量触发比应用压力触发要好,故当应用CPAP时,推荐应用流量触发。

持续气道正压(CPAP)

 

四、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或称吸气压力支持(inspiratory pressure support,IPS)、在Drager Evita 4中PSV又称为辅助自主呼吸(assisted spomtaneous breathing,ASB)或称吸气流量辅助(inspiratory flow assis,IFA)。应用PSV时,呼吸机以预设的吸气压力水平来辅助患者的吸气用力。根据选择恰当的压力支持水平,患者能得到所需要的呼吸辅助,而吸气触发和吸一呼切换均靠患者用力。在PSV期间,患者仍能自己决定呼吸频率、吸气时间和潮气量(图2-10)。VT是由压力支持的水平、患者自己的吸气用力,以及呼吸系统的阻力和顺应性决定的。在应用高水平(>20cmH2O)的压力支持时,PSV类似于压力限制辅助通气。PSV通常是流量切换的,PSV的第2个切换机制是压力或时间切换。换句话说,当吸气流量减小到呼吸机确定的水平时,或当压力上升到呼吸机确定的水平时,或当吸气时间达到呼吸机确定的限度时,PSV将从吸气相切换为呼气相。呼吸机的流量切换阈值可以是固定的绝对流量(如5L/min),也可以是基于峰流速的百分数(如峰流速的25%)和消耗的吸气时间。新一代呼吸机可以让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呼气触发灵敏度(即吸一呼切换的流量阈值),也可以让医生调节吸气压力上升时间,以进一步改善人一机协调。

压力支持通气( PSV)

为了用好PSV,需仔细调整两个参数:吸气触发灵敏度和压力支持(PS)水平。恰当的触发灵敏度通常为-1.5~-0.5cmH2O,遇PEEPi或应用PEEP时应作相应调整。常用的PS水平为5~30cmH2O,偶有需更高者,选用PS的高低取决于患者的通气需要、自主呼吸能力、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不同肺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所需PS水平可有较大差异。过高的PS可导致过度通气或(和)呼吸暂停,过低的PS可致呼吸困难和呼吸肌疲劳,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或严重低氧血症。故应恰当地选用PS水平。在选用PS水平时,医生需在床旁边选用边监测。主要监测潮气量和通气频率,调整PS水平后两指标的改变常在1~2分钟内观察到。开始时,通常调整PS使潮气量达8~10ml/kg,呼吸频率15~25次/分,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体征,如吸气时有无胸锁乳头肌收缩等。随后的观察可借助于设置每分通气量和通气频率的报警限。

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吸气初呼吸机送气的流量,流量太快可引起压力急剧过度升高,引起压力切换呼吸,即吸气流量过早的终止。有一个所谓的“流量相关吸气终止反射(a flow-related inspiratory termination reflex)”,此反射的刺激可缩短吸气,导致短暂的,浅快吸气用力。这在应用PS模式,设置的压力较低时容易发生。在临床上这种反射的意义尚不清楚。流量设置过低,不能适应患者的需要,可引起人一机不协调。新一代呼吸机已设有“吸气上升时间(inspiratory rise time)”可调节的功能。所谓“上升时间”是指呼吸机从吸气开始将压力提升到预设水平所需的时间。不同品牌呼吸机应用不同的名称,如上升时间(rise time),流量加速百分数(flow acceleration percent),吸气上升时间百分数(inspiratory rise time percent),斜坡调整(slope adjustment)等,实际上指的是同一种功能。医生可根据流速和压力波形来决定和调节呼吸机输送的流量。如果患者是清醒的,也可在调整这种功能时,问患者输送哪种流量时感觉舒适。

随着患者病情好转和呼吸肌疲劳的恢复,应及时降低PS水平,以便让患者的呼吸肌得到锻炼,当PS水平降至ScmH2O(COPD行气管插管患者8~10cmH2O)时,一般认为此时所提供的PS仅够用于克服呼吸机活瓣和回路的阻力所需的额外呼吸功。因此,如能以这样的PS水平维持理想通气数小时,即可认为患者已可撤机和拔管。

PSV既可作为患者的长期通气支持,也可作为撤机技术应用。借助良好的面罩,还可进行无创性通气。PSV的最重要特点是:提供的气流方式可与患者的吸气流速需要相协调,可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及自主呼吸能力改变调整PS水平,提供恰当的呼吸辅助功。同步性能良好,通气时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较低,可减少气压伤等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PSV的主要缺点是,当患者气道阻力增加或肺顺应性降低时,如不及时增加PS水平,就不能保证足够潮气量,因此,呼吸力学不稳定或病情在短期内可能迅速变化者应慎用PSV。此外,PSV时的吸气靠患者触发,患者没有触发,呼吸机就不提供通气支持,而可引起窒息。因此,呼吸中枢驱动受抑制或不稳定的患者也应避免应用PSV。为了通气安全,新一代呼吸机常设有“窒息通气(apnea ventilation)”功能,或称“后备通气(back up)”,当患者无力触发或预定时间(通常是成人在20秒,婴儿在12秒;或15~60秒内可调)内未触发时,呼吸机自动转换到“窒息通气”,为患者输送预定潮气量、频率、吸呼比和吸氧浓度的指令通气(定容型或定压型CMV)。同时发出报警。PSV也可以和SIMV,双相气道正压(BIPAP)、压力释放通气(APRV)等模式联合应用。PSV可以和SIMV 一起应用,此时在两次指令呼吸之间的自主呼吸是压力支持。低水平的压力支持(合用或不合用SIMV)可用以克服气管内导管或老一代呼吸机中反应性差的按需阀引起的阻力。

在常用通气模式中,应用PSV模式通气时的人-机协调性是最好的,且可根据患者的通气需要和自主呼吸能力,设置不同的压力支持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不同水平的通气支持。近年研发的一些通气新模式,如容量支持通气(VSV)、容量保障压力支持(VAPS)、适应性支持通气( ASV)、成比例辅助通气(PAV)等,都是以PSV为实际工作模式,利用微电脑对监测指标和通气目标参数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不断调整PS水平来达到通气目标值的。

五、完全对部分通气支持:完全通气支持时,患者不触发呼吸机,也无自主呼吸,这可以是患者原发病(例如四肢瘫)或用药(如肌松剂)的结果,或由于每分通气量过高足以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用力(例如过度通气)。完全通气支持可以用CMV或SIMV来实施。完全通气支持最常应用于危重病患者以降低呼吸氧耗和达到对患者通气方式的控制。

在部分通气支持时,呼吸机仅提供一部分呼吸功,其余由患者自己做功。部分通气支持常在撤机阶段应用,很多临床医生在非撤机阶段也喜欢应用,是认为这种通气方式可维持呼吸肌的张力,以便让患者对自己的通气方式能维持一定的控制能力,改善患者的舒适感。部分通气支持可以用CMV,SIMV或PSV来实施。应用CMV时,大部分呼吸功是由呼吸机提供的,而应用SIMV和PSV时,患者提供和呼吸机提供的呼吸功比例可由医生来选择,并通过呼吸机参数的调整来实施。

六、最常用的通气模式:随着呼吸机的不断更新换代,通气新模式也层出不穷。其实,迄今为止,最常用的通气模式,还是早期的几种传统通气模式。2000年美国呼吸和危重病学杂志(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发表了Esteban等的一份调查报道,该调查范围包括北美、南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412个内科、外科ICU(不包括儿科ICU,术后恢复病房和CCU),在调查时正在接受机械通气的共有1638例患者,占ICU患者的39%。对这些患者所用通气模式的调查结果是:47%应用辅助一控制通气(A/CV)模式、6%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15%用压力支持通气(PSV)、25%用SIMV+PSV。应用SIMV、PSV或SIMV+PSV三种模式者占46%。仅有7%用其他模式。对撤机方法的调查结果:最常用的撤机方法是PSV,36%的患者用此法,28%的患者联合应用SIMV和PSV,5%患者单用SIMV。17%患者用间歇自主呼吸试验(包括用T型管,CPAP或flow-by),4%患者用每天自主呼吸试验,另9%用其他方法(如BIPAP、2种或2种以上方法联用)。在2226位医生完成的问卷调查中,62%的医生选择A/CV为最喜欢应用的通气模式(各国之间有较大差别)。最喜欢用的撤机方法有:34%医生选择PSV,35%选择SIMV加或不加PSV。与临床实际应用的情况一致。从该调查可见,尽管近年来已发展了许多通气新模式,但无论在常规通气过程或撤机阶段,临床医生最常用的仍是A/CV,PSV,SIMV或SIMV+PSV这几种传统通气模式。此现象说明,在研究证明各种通气新模式的确切效果之前,人们还是喜欢应用传统模式,各种通气新模式的研究和较普遍应用尚待时日。

七、其他通气模式:除上述通气模式外,尚有连续气道正压(CPAP)、指令每分钟气量通气(MMV)、反比通气(IRV)、分侧肺通气(ILV)、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PRVCV)、容积支持通气(VSV)、容积保障压力支持通气(VAPSV)、液体通气(LV)和成比率通气(PAV)等通气模式。各种通气模式的定义及优缺点,总结见表2-21。

各种通气模式的定义及优缺点比较


在各种通气模式的研究中,尚没有严格随机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证明哪一种通气模式是最好的、可以取代其他各种通气模式,而是各有特点,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应用后的反应和应用者的经验、现有呼吸机的条件等综合因素,认真选择。当病情变化,或初步应用的模式经临床观察和各种监测证明患者不适应时,及时换用别的模式。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