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又称为胰淀素(amylin),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与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及糖尿病有密切联系。

与胰岛素共存于β细胞分泌颗粒中

含量为胰岛素的2%左右。除胰岛外,胃肠道、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均有IAPP表达。IAPP可能是胰岛的正常旁分泌激素。IAPP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CGRP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该基因表达前IAPP原(prepro-IAPP),经裂肽酶作用和化学修饰,脱下N端和C端部分片段后生成IAPP。

血浆IAPP平均为(13.5±4.8)pg/ml。进食后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IAPP升高,禁食后下降。葡萄糖和精氨酸等刺激IAPP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的物质(如生长抑素、链脲霉素和IL-1等)也抑制IAPP的合成和分泌,延缓糖在胃肠的吸收。IAPP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2型糖尿病胰岛沉积的淀粉样物的主要成分为IAPP。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IAPP(amylin)已用于糖尿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与2型糖尿病及慢性血管并发症有关

在起病初期,胰岛细胞形态仍正常,后期胰岛β细胞数减少并伴胰岛内胰淀粉样物沉着,α细胞轻微增加,α细胞/β细胞的比值是正常人的2倍。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显示淀粉样物质沉积于β细胞分泌颗粒内,即IAPP。T2DM的胰腺病理改变具有多形性特征。约有1/3的病例在光镜下无明显病理改变,另2/3的病例的病理改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胰腺玻璃样变:最常见,主要位于胰岛,年龄越大,玻璃样变越明显。用甲紫反应证明,玻璃样变性即为淀粉样物质。电镜下,这些变性物质相互交织成纤维样物。已证实这些物质主要为IAPP多聚体。IAPP不溶于水,对β细胞有破坏性。
  2. 胰腺纤维化:其程度亦随增龄而增多,主要位于胰腺腺泡间或小叶周围,以前者为多见,伴有局限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有时将各胰岛小叶分隔成小叶。
  3. β细胞空泡变性:这是β细胞分泌颗粒排空或溶解的后果,空泡变性的原因可能与β细胞内糖原沉积有关。
  4. 脂肪变性:灶性分布,伴胰岛萎缩和腺泡间纤维化。脂肪变性明显时,可将胰小岛和胰实质的其他结构分隔开。
  5. 其他病变:胰岛数目一般不减少,萎缩的胰岛亦极少见到。相反,在肥胖的T2DM患者中,胰岛的容量普遍增大。β细胞数目、β细胞与α及δ细胞的比例亦无明显改变。

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是由胰岛β细胞产生,并与胰岛素协同分泌的一种激素。Marzban等的研究表明,IAPP是形成淀粉样沉积的主要物质,2型糖尿病中IAPP聚合成的淀粉样纤维对β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导致β细胞凋亡。研究证实β细胞凋亡频率与胰岛淀粉样变的程度或血糖浓度无关,而与胰岛中淀粉样物增加的速度有关。另一方面,IAPP又是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一个靶点。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内及毛细血管间沉积有胰淀粉样肽,环格列酮(ciglitazone)可减少血循环中IAPP,而磺脲类药物可使其浓度增加。故IAPP拮抗剂适用于磺脲类药物失效者的治疗。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