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低钾血症、低血镁症、代谢性碱中毒为Liddle综合征的突出表现。Liddle等对本病6个家系100多例患者追踪研究30余年,总结其结果如下:
- 本综合征在人群中呈散发性,但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
- 典型的患者有严重的低钾血症,而早期患者的血清醛固酮正常和临界性高血压,血钾可正常或接近正常,故低钾血症不是本综合征的敏感筛查指标。
- 患者早期尿醛固酮与尿钾比率低,若干年后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对年轻高血压者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时,应包括血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水平、血皮质醇、血钾与血气分析等指标。必要时需进行氨苯蝶啶或螺内酯诊断性治疗试验,但需限制钠的摄入量。
- 应用单细胞钳夹技术进行hENaC电生理特性检查时,以红细胞或B淋巴细胞较理想。
- 限钠(钠摄入量90mmol/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加用阿米洛利或氨苯蝶啶,可使高血压、高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得到纠正。
高血压和低血钾表现突出且对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有反应
Liddle综合征为家族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为肌无力,有时可成为突出症状。伴有低肾素性高血压、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尿为酸性)、血浆PRA和醛固酮下降,注射ACTH后血、尿醛固酮均无升高。Liddle综合征与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同的是,用螺内酯不能纠正低钾血症,对地塞米松(DXM)亦无反应;而用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有肯定疗效。
根据醛固酮增多/血PRA-醛固酮被抑制确立诊断
根据家族史,高血压、低血钾、低血镁、低肾素活性、低醛固酮血症及代谢性碱中毒等,诊断可成立。Liddle综合征属于盐皮质激素相关性遗传性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一种,诊断盐皮质激素相关性高血压的第1步是用血尿中的生化标志物对11β-羟化酶缺陷症、17α-羟化酶缺陷症/醛固酮合酶缺陷症、2型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症、盐皮质激素受体活化性突变及ENaC突变进行鉴别。这几种盐皮质激素相关性高血压的遗传缺陷,尿中过量及减少的类固醇激素及其前身物见下表。Findling等认为,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和依据对ACTH反应是否低下可将家族中患病者与未患病者区别开来。
几种盐皮质激素相关性高血压综合征尿中激素的变化
注:Aldo:醛固酮;Andro:雄酮(androsterone);Etio:原胆醇酮(etiocholanolone);THAldo:四氢ALD(tetrahydroaldosterone);THA:四氢-去氢皮质酮(tetrahydrodehydrocorticosterone);THB:四氢皮质酮(tetrahydrocorticosterone);THE:四氢皮质素(tetrahydrocortisone);THF:四氢皮质醇(tetrahydrocortisol);UFE:尿游离皮质素(urine free cortisone);UFF:尿游离皮质醇(urine free cortisol);18-OHF:18-羟皮质醇(18-hydroxycortisol);THDOC:四氢去氧皮质酮;17-KS:17-酮类固醇;GRA: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性醛固酮增多症;AME:表观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CA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MR:盐皮质激素受体;ENaC:上皮细胞Na+通道。
跨鼻电势差测定(transnasal potential difference measurement)已成功用于囊性纤维化的诊断,本法是发现ENaC活性升高的良好方法。用此法测量3例Liddle综合征患者的鼻腔最大负电势差(相对黏膜下而言)为(-30.4±1.2)mV,而正常人为(-18.6±6.8)mV,突变型ENaC携带者(女性)为-18.25mV,而在应用阿米洛利治疗后,患者的最大负电势差升为(14.0±2.1)mV[正常人为(7.9±3.9)mV)。因此,此法是临床诊断Liddle综合征的简易方法。
Liddle综合征与肾病所致低钾血症及单基因遗传性低肾素性高血压鉴别
肾病所致的低钾血症
在前述疾病中,往往有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及原发病病史。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亦有低血钾、高血压、血浆肾素低等表现,但醛固酮增高可资鉴别。老年患者或老年人易于发生低钾血症,偶可由Liddle综合征引起,但一般是由于其他原因所致。药物诱发是常见原因,应注意与Liddle综合征鉴别。
单基因遗传性低肾素性高血压
与盐皮质类固醇激素(如醛固酮)相关的肾上腺性高血压主要有原醛症。单基因遗传性低肾素性高血压主要有4种: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性醛固酮增多症、表观盐皮质激素过多、盐皮质激素受体活化性突变(遗传性11β-HSD缺陷症)和Liddle综合征。这4种疾病的共同特点是:①血浆肾素降低、肾素分泌被抑制;②血钾下降或正常;③高血压与盐的摄入量有关,也与醛固酮的作用过强和组织对醛固酮过度敏感有关。因此,这些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鉴别,确诊有赖于对相关基因[11β-羟化酶、醛固酮合酶、17α-羟化酶、2型11β-羟类醇脱氢酶、盐皮质激素受体(MR)及ENaC等]的突变分析。由于候选基因多,分析昂贵而耗时,因此,临床上应进一步重视依据醛固酮测定和必要的动态试验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