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内分泌的关系密切。在多数情况下,各种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一般只作为内分泌代谢病的诱因或条件。例如,Graves病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其发病主要与甲状腺兴奋性抗体(TSAb)有关,但精神刺激和感染应激可诱发本病。此外,环境因素又可直接引起代谢内分泌疾病(如应激性高血压、应激性高血糖症及内分泌腺危象等)。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电磁污染等在内的慢性有害环境因素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章所指的环境包括机体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人体所处的物质(居住、饮食、大气、水、药物和毒物)环境和社会心理(社会因素、精神与心理状态等)环境及其变化(如贫困、过度劳累、精神抑郁和衰老等)对机体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躯体疾病(如心、肝、肾和肺功能衰竭)所致的代谢内分泌变化主要由于机体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被破坏。例如,尿毒症患者因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和高磷血症等可引起继发性甲旁亢及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许多化学物质自环境进入人体后,可干扰体内的内分泌功能,具有拮抗或模拟内分泌激素的作用,这些物质统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内分泌干扰剂是一类能导致生物体内分泌腺发育或功能障碍的外源性物质,其化学结构各不相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包括天然激素、人工合成的激素化合物和具有内分泌活性或抗内分泌活性的化合物。自然界中天然激素很少,主要来自植物、真菌的合成和动植物体内的类固醇物质的排放。人工合成的激素化合物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目前发现的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医疗用药和植物等。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雌激素异生物(estrogenic xenobiotics;亦称异生雌激素,xenoestrogen)对动物和人类有重要影响,低浓度时即可“干扰”E2的生理作用,同时增加PRL的分泌。
环境中还存在很多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雌激素类似物,虽然其雌激素样活性低,但长期接触可引起积蓄效应。这些物质多来源于工业废物、食物、水源及其他环境介质,如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或真菌雌激素(mycoestrogen)广泛存在于食物、水和空气中。另外,异源性生物素(ecnobiotics)也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人工合成的苯甲基硅氧烷(pherrylmethyl-substituted siloxanes)也是一种重要的内分泌干扰剂。BPA(一种异生雌激素)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如塑料和牙科合成材料中,BPA通过改变HOXA10基因表达,继而干扰人类及动物的内分泌系统。还有一些杀虫剂对性腺功能和生殖功能有明显毒性作用,食物和植物中(如草药)的一些成分可引起人体明显的性激素水平变化。工业污染和合成的化学药品对人类内分泌系统也有各种影响。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制剂应用不当是导致遗传性和获得性身材矮小的常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