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镉化合物(Cadmium compounds)最小致死量为1g。镉化合物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主要蓄积在肝和肾,由肾脏缓慢排出体外。镉可通过胎盘进入胚胎及胎儿组织,也可自乳汁分泌。镉化合物为蓄积性毒物,中毒机制主要是由于镉与金属巯蛋白结合,从而使多种酶的活性受抑制。镉还可干扰铜、钴和锌的代谢,阻碍肠道铁的吸收,并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还能抑制肺巨噬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代谢过程,引起肺、肝和肾功能的损害。镉损害小肠,也可影响肠钙吸收,直接或间接影响骨的矿化,形成骨软化症。长期生活在镉污染区者,特别是绝经期妇女有多产史,常伴腰腿痛,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镉在男性生殖器官中蓄积,长期接触可引起不育。最新实验表明,镉破坏了ACTH和TSH的分泌模式,因此证明了镉在垂体水平的时间毒性。

镉及其化合物中毒者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头晕、感觉障碍和抽搐等。吸入高浓度的氧化镉烟雾后数小时至1天内,出现咽干、喉部刺激感、咳嗽、胸部不适和憋气,严重者数天后发生急性化学性肺水肿,出现胸痛、剧咳、多痰、呼吸困难、发绀和高热,肺部可闻干湿啰音,并可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

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的诊断要点是:除有短时间内吸入大量镉化合物烟尘史外,患者有呼吸系统急性损害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应的X线胸部改变(误服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血和尿镉增高,尿中β2-微球蛋白增高,有助于诊断。临床上,可将空气中镉及其化合物采集在微孔滤膜上,经酸消解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镉含量。尿镉经消解后可用同法测定。

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并吸氧保暖,安静休息。宜早期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30~60mg/d,静注3~5天,并预防感染。口服中毒者应催吐,温水(忌用生理盐水)清胃,30g硫酸镁导泻。解毒剂可用依地酸钙钠或巯基类络合剂。例如:

  1. 一般用促排灵(喷替酸钙钠)0.5~1.0g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0.5~1.0g/d,连用3天,间隔4天为1疗程,用量过大可致肝和肾功能损害。
  2. 依地酸钙钠,每日0.5~1.0g溶于5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0~40ml中静注,也可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3~4天为1疗程,间隔3~4天,一般用4~5个疗程。
  3. 二巯基丁二钠,首次剂量为2g,溶于生理盐水20~40ml中缓慢静注(10~15分钟注完)。
以后每次1g,1~2次/天,连用3~5天;也可肌内注射,2次/天,每次0.5g。此外,钙拮抗剂也有不同程度的解毒作用。监护呼吸和肾功能,防止肺水肿,注意合理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腹痛可给予阿托品解痉剂。

锌增加镉在肾脏组织的存留,逆转镉化合物的毒性作用。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