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输精管道调控基因,目前许多问题尚不明确。相关研究多为附睾基因。
附睾特异基因的研究也是近10几年才开展的工作,目前已被克隆出来在附睾中表达的附睾特异基因不超过15种,而人类附睾特异基因目前只有5种。目前对于附睾特异基因的研究主要在美国和德国的实验室开展。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张永莲和刘强等在猴身上获得了11个未知附睾基因并进行了克隆,还对附睾区域分布和雄激素调控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SC-342、SC-177、SC-112、SC-165这4个基因和人类同源,并且SC-342是附睾高度特异的,SC-177在人附睾中含量丰富。目前已了解的附睾特异基因主要见下表。
附睾特异基因相关情况汇总表
附睾基因表达有很多特点,主要表现为:①高度的组织特异性:这些基因主要在附睾表达,在其他组织中鲜有表达或表达很低。②高度的区域性:不少基因,如B/C、HE2、EAPI、GPX5、CRES、SC-384、SC-531等,仅在附睾头部表达,尽管精子成熟(运动能力和受精能力的发育)主要在附睾体部,但是附睾头部作为蛋白合成和分泌非常活跃的区域,在调节角度发挥的作用更大。当然HE1、HE4、 HE5、SC-177、SC-461等主要在附睾体部和尾部表达,也有少部分基因在附睾头-体-尾全长表达。③高度的细胞特异性:许多蛋白及mRNA在附睾同一区域表现出交叉排列的表达特征,在一些主细胞表达强烈,而其相邻的主细胞则表达量很低,这就反映了这些上皮细胞尽管形态相似,但是却可能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或具有不同的功能。
附睾基因表达受到雄激素、附睾因子和睾丸因子的调控。这些调控机制的变化都会对与之相关的基因产生影响。
二、MRKH综合征(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MRKH syndrome):
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或始基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称之为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MRKH)综合征。正常情况下女性胚胎发育过程中副中肾管头端发育成输卵管,中、尾端发育成子宫及阴道上段。双侧副中肾管中、尾段发育时相互融合,纵隔消失,形成单一的子宫阴道腔。MRKH综合征患者双侧副中肾管中、尾段早期发育时未能融合即停止发育,形成双始基子宫,阴道上、中部闭锁。近年研究认为发生MRKH综合征系基因缺陷所致,相关基因包括WNT4、HOXA7-13、PBX1、WT1、PAX2等。
WNT4在肾发育中起重要作用。Biason-Lauber等人对一位MRKH综合征患者研究发现,该患者存在WNT4基因突变。在生殖道的发育中,HOX基因家族成员HOXA7-13的表达缺陷可能导致MRKH综合征。此外,在早期发育中发挥作用的基因如WT1,PAX2等,也可能是MRKH综合征的候选基因,尽管其具体作用尚不明确。
一、先天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AVD):
多为双侧或单侧完全缺如,包括阴囊段和腹股沟段缺如(外缺如)与盆腔段缺如(内缺如)。囊性纤维化病(cystic fibrosis,CF)是外分泌腺的分泌功能紊乱,可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异常,在男性生殖道方面常存在附睾的分泌障碍,造成渐进性的精道阻塞,引起输精管闭锁或缺如、附睾结构异常和精囊腺缺如。与CF相关的CFTR基因突变所致的中肾管再通障碍可能是CAVD发病的重要原因。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5443.html
男性生殖道,也称男性泌尿生殖道,包括生精管道(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及其附属腺体(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等)。
分布于输精管的神经与分布于附睾的神经有相同的来源,即由精索中神经和精索下神经来的纤维支配,且以精索中神经为主。研究表明,猫及大
作为输送精子的管道,在睾丸内有直细精管和睾丸网,在睾丸外则有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附睾附睾(epididymis)为连接睾丸的排精管
中肾管的发育旺盛,紧靠输出小管下方的一段中肾管增长,盘曲形成附睾。从附睾到精囊的一段侧芽和中肾管周围的间充质分化出的一层平滑
输精管黏堵术输精管黏堵术属于输精管化学绝育的一种,是向输精管内注射化学制剂(高分子化合物石炭酸与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酸混合
输精管结扎术(Vasectomy)是阻断输精管使精子无法进入女性生殖道,从而达到避孕目的的一种手术方式。目前主要限制输精管结扎术推广的
输精管炎(deferentitis)指输精管的感染性疾病,极少有文献报道。好发于青少年,可单发,也可双侧同时受累。单纯输精管炎少见,常与附睾炎同
一、先天性输精管缺如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是一种可以导致男性不育的少见疾病。临床上分为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先天性单侧输
1978年Silber首次报道了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输精管附睾端-端吻合术,将输精管黏膜与附睾管吻合,输精管浆肌层与附睾被膜吻合的两层吻
因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所致的免疫缺陷病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原发性免疫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