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颌系统是一个由牙、牙周组织、颌骨、颞下颌关节、口腔颌面部神经、肌以及其他相关组织组成的,相互协调同时又相互制约的综合体。功能矫治器是一种依靠肌功能发挥作用的可摘矫治器,本身不产生任何矫治力。通过改变口面肌功能,促进牙合发育和颅面生长,从而矫正形成中的错牙合畸形。对于功能性矫治器的作用方式,某些功能性矫治器直接将肌力传递到牙齿,某些则可导致骨的生长,这种骨的生长可增大颌骨的基骨部分,从而改善上下牙弓的关系,有助于矫正牙拥挤和牙弓关系不调。

功能矫治器的类型及矫治原理

一、功能矫治器的适应证:功能性矫治器主要用于:①矫正生长期儿童早期骨性错牙合;②功能性错牙合;③某些不良习惯;④有时也用于矫治后的功能保持。

二、功能矫治器分类及矫治原理:

1. 简单功能矫治器 此类矫治器直接将肌力传递至牙,包括上颌平面导板、上颌斜面导板、下颌塑料联冠斜面导板、口腔前庭盾、唇挡等。

2. 肌激动器类 这一类功能矫治器都要改变下颌的位置(一般是向前、向下),刺激附着于下颌的咀嚼肌兴奋,由此产生的力传递至牙、颌骨,起到功能性颌骨矫形作用,所以一般又称为颌骨功能矫形器。

3. 功能调节器 又称Frankel矫治器。这种类型的功能矫治器虽然也改变下颌的位置,但其主要起作用的部位在牙弓之外的口腔前庭,矫治器通过颊盾和唇挡改变口周肌的动力平衡,从而影响牙弓、颌骨的发育。

常用功能矫治器的制作及应用

上颌平面导板和斜面导板矫治器

1. 作用原理 ①抑制下前牙垂直萌出。②促进上下后牙垂直萌出。③斜面导板还有刺激下颌骨矢状向生长的作用。

2. 适应证 平面导板适应于严重深覆牙合、上前牙唇向错位并有小间隙及上颌前牙内倾型的深覆牙合(图6-36)。斜面导板适应于由不良习惯等所致的远中错牙合或下颌发育不足所致的远中错牙合(图6-37)。

上颌平面导板 上颌斜面导板
图6-36 上颌平面导板 图6-37 上颌斜面导板

3. 结构和制作要点 主要结构由唇弓、卡环、基托、平(斜)面导板组成。

(1)卡环或邻间钩:卡环应有良好的固位且不妨碍后牙的萌出。常用的固位装置有邻间钩、单臂卡或后牙连续卡环等。

(2)唇弓:除起固位作用外,还可内收上前牙或对抗上前牙的唇倾。唇弓的粗细和位置根据矫治需要而不同。如需内收上前牙,可用直径0.7mm的较细钢丝弯制,其位置放在前牙冠的近切1/3处;如需作矫治后的保持用,则用直径0.9mm的较粗钢丝弯制,置于前牙冠的中1/3和颈1/3交界处。

(3)基托:基托远中游离端应伸展到上颌最后一个磨牙的腭侧,以防止因颌间距离升高、颊肌收缩压力加大使后牙舌侧移动。

(4)平面(斜面)导板:在上前牙腭侧基托的前缘加厚,使形成一半月形与牙合平面平行的平面板称为平面导板;如形成一与牙合平面约成45°角的斜面板则称为斜面导板(图6-38)。导板的厚度要求是:当下前牙咬在导板上时,上下后牙牙合面分开1.5~2mm,导板的左右径应达到两侧尖牙的远中,导板的前后径为7~8mm。如需要内收上前牙,则舌侧基托贴近牙面的部分应缓冲。

上颌斜面导板斜面角度

图6-38 上颌斜面导板斜面角度

4. 临床应用 ①初戴上颌平面(斜面)导板时,如有个别下颌切牙过高,应进行适当磨改,使更多的下前牙咬于平面(斜面)导板上。②随着下前牙被压低,有时需加高平面(斜面)导板,以保证上下后牙牙合面分开1.5~2mm的间隙。③如果需同时内收上颌前牙,加力前可将上颌平面(斜面)导板前缘区的组织面适量磨除或缓冲,形成的空隙以容纳前牙内收时移位的黏膜组织,以免引起炎症。④复诊检查。每3~4周复诊一次,检查上颌平面(斜面)导板上有无下颌前牙咬合形成的痕迹、是否影响下颌的侧方运动、颞颌关节及下前牙有无不适或疼痛。每次复诊应检查治疗效果,深覆牙合、深覆盖有无改进,并分析原因。

下前牙塑料联冠斜面导板

下前牙塑料联冠斜面导板

图6-39 下前牙塑料联冠斜面导板

A. 正面观;B. 侧面观

1. 作用原理 ①利用下前牙区塑料斜面解除反牙合锁结及诱导反牙合牙的前移。②解除咀嚼肌张力过大所致的下颌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生长,反覆牙合深时所致的后牙萌出不足。③刺激后牙槽的生长及牙齿的萌出。

2. 适应证 主要用于矫治前牙反牙合。乳牙期多数前牙反牙合及部分或个别早期萌出的恒切牙反牙合者,尤其适合于反覆牙合较深、反覆盖不大的前牙反牙合。

3. 制作方法 制作时应在下颌后退的位置上进行,可做成可摘式套在下前牙上,也可用粘固剂粘接在下前牙上,可用自凝塑料直接在口内完成,也可在石膏模型上完成。斜面与上前牙腭侧接触,斜面与上前牙纵轴交角应小于45°角,否则上前牙容易被压低。

4. 临床应用 ①下前牙塑料联冠斜面导板粘接就位于下前牙后,检查上下前牙的咬合情况,如个别牙齿有早接触,应进行调磨,并指导患者正确掌握戴用下前牙塑料联冠斜面导板的使用方法。②戴用下前牙塑料联冠斜面导板1~2天后,如无不适反应,即可练习用上前牙与导板进行咀嚼。③如上前牙已有唇向移动,而斜面导板只与上前牙的舌侧龈组织接触,应根据反牙合的程度及牙齿的反应,调磨斜面导板或增大导板斜度继续矫治。④矫治混合牙列及恒牙列早期的严重前牙反牙合,戴用斜面导板2~3个月后,如仍无效果,应改用其他方法进行矫治。

下前牙唇弓斜面导板矫治器

1. 作用原理 ①斜面导板诱导上前牙唇向。②双曲唇弓内收下前牙间隙。

2. 适应证 ①主要用于矫治前牙反牙合。②除可用于下前牙塑料联冠斜面导板矫治器适应证的范围外,还可用于不适宜用联冠斜面导板矫治的患者。③适用于混合牙列期有乳牙早失的患者,同时用来保持乳牙早失的缺隙。④用于下前牙唇向错位时关闭间隙、缩小下牙弓的患者。

3. 制作方法 上牙合架,在下颌活动矫治器的下前牙舌侧基托上,向上、后加高、加厚形成下前牙区斜面导板,其唇侧只覆盖下前牙冠唇面的切1/3到中1/3处,如需关闭下前牙间隙并缩小下牙弓,则斜面导板可完全不覆盖到下前牙唇侧,但须缓冲舌侧基托的组织面,即可调节唇弓加力,内收下前牙关闭间隙。上前牙区与斜面导板的咬合关系要求同下前牙联冠斜面导板矫治器。

4. 临床应用 ①初戴时的注意事项基本与下前牙联冠斜面导板相同,但不进行粘固,同时还应注意下颌舌侧基托的伸展及唇弓的就位。②复诊时,应注意检查调磨下前牙舌侧基托,并调节唇弓加力。③反牙合矫治完成后,下前牙唇弓斜面导板矫治器可作为保持缺隙或缩小下颌牙弓后的保持器,并将斜面部分磨除继续戴用。

肌激动器(activator)

肌激动器是1908年由Andresen设计发明的,故又称Andresen矫治器。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该矫治器主要用于矫正青春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

1. 作用原理 肌激动器的矫正力来源于咀嚼肌、口周肌,其在口内的松散固位也主要依靠咀嚼肌。由于肌激动器的作用,下颌被引导到向前向下,在新的位置上,咀嚼肌群的平衡被打破后,上下颌骨受到相互的作用力,在刺激下颌骨矢状向、垂直向生长的同时,抑制上颌骨的矢状向生长(图6-40)。

肌激动器矫治原理

图6-40 肌激动器矫治原理

a. 下颌下肌群收缩力;b. 抑制上牙弓向前发育的力;c. 矫治器对下牙弓施以向前的推力

2. 适应证 ①肌激动器尤其适用于矫治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器通过下颌前移以及控制牙的垂直向萌出,使颌骨的矢状关系、垂直关系得以改善。②用于矫治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和开牙合。

3. 基本结构和制作 该矫治器结构简单,主要是由一整块塑料基托组成,其次是不锈钢丝形成的诱导丝,无特定的固位装置,也没有产生机械力的加力装置。

(1)印模和模型:与一般活动矫治器制作要求相同。

(2)咬合重建记录:是矫治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目的是记录下颌拟改变后的位置,以便使完成后的矫治器戴入口中后,下颌处于正常位置,而且能产生一定的矫治力。咬合重建的具体方法根据不同错牙合情况确定:①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在下颌前移时重建咬合。前移的量应使Ⅱ类磨牙关系改变为Ⅰ类磨牙关系,若需前移较多,可分次前移,即每次前移3~4mm,否则患者不易忍受。咬合打开一般以磨牙区分开约4mm为宜。②安氏Ⅲ类错牙合在下颌后退时重建咬合,即下颌应尽可能后退,垂直打开的高度一般以上下前牙间打开1~2mm间隙为宜。

(3)诱导丝的要求及弯制:用直径0.9~1.0mm的不锈钢丝弯制,其位置可因适应证不同而不同。Ⅱ类错牙合的上颌诱导丝可与一般矫治器的唇弓相同,位于上颌前牙唇面,从上颌尖牙的远中越过牙合面,并且不能影响上下牙齿的牙合向萌出。安氏Ⅱ类病例下颌前移和垂直打开是使下颌下肌群和提下颌肌群受到牵拉刺激,能够激活足够且适当的肌活动,既能为患者所耐受,又能较好地发挥矫治作用。

下颌诱导丝主要用于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位于下前牙唇面。因下颌矫治器的基托是在下颌后退位置上形成的,故当戴入矫治器后,下颌虽然仍有向前移动恢复其原有近中关系的趋势,但这种前移由于受到下颌诱导丝及基托的限制,使下颌不能向前移动,而使下颌前牙逐渐向唇侧移动。弯制时应先上牙合架,以便取得正确的上下颌间关系(图6-41)。

肌激动器侧方上牙合架

图6-41 肌激动器侧方上牙合架

(4)基托的要求:首先应根据设计要求在模型上用铅笔画出基托的范围,包括上下颌及全部牙的牙合面部分。上下颌基托应在舌侧而不进入颊侧。上颌部分覆盖整个腭盖,后缘成马蹄形或上颌牙槽黏膜部分高度为8~12mm,仅覆盖牙槽黏膜而露出腭顶;下颌牙槽黏膜部分为5~12mm,向后至磨牙区可增至10~15mm。

(5)诱导面的形式和作用:根据临床错牙合的类型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后牙的诱导面及前牙区的塑胶基托,以利上下前牙及后牙向希望的方向移动。

(6)矫治器的完成:在牙合架上,检查颌位关系是否正确,确定无误后将弯制好的钢丝固定在模型上,用蜡覆盖不需要用自凝塑料包埋的部分,用自凝塑料分别涂塑形成上下颌基托,在上下颌基托之间用自凝塑料形成牙合间部分,上下颌连成整体。待塑料硬化后,取下打磨抛光,完成矫治器的制作。按照诱导面的要求,检查与牙有接触的基托缓冲部分,并在临床试戴时进行调整(图6-42,图6-43)。

肌激动器双曲唇弓及后牙诱导面 肌激动器舌侧基托范围
图6-42 肌激动器双曲唇弓及后牙诱导面 图6-43 肌激动器舌侧基托范围

4. 临床应用 ①初戴矫治器时,嘱Ⅱ类患者反复训练主动伸下颌向前,先令其习惯前伸位,再每天戴矫治器3~4小时,嘱家长观察患儿入睡后矫治器在口内的情况,是否会不自觉脱出口腔,当逐渐习惯后应增加戴矫治器的时间,至少应在晚饭刷牙后戴上矫治器至次日早晨。②矫治器戴入后1~2周复诊,检查口腔硬软组织及颞下颌关节区有无不适或压痛。待患者比较适应后,可按前述方法形成正确的诱导面,4~6周复诊一次。③复诊检查诱导面与牙齿接触部分是否形成发亮区,牙排列情况有无改善,牙弓的长度、宽度有无变化,前牙覆盖、覆牙合是否减小,后牙牙合关系以及咬合有无改善等。

口外弓肌激动器(headgear-activator)(图6-44)

口外弓肌激动器

图6-44 口外弓肌激动器

由于肌激动器对高角病人十分不利,可能引起下颌平面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面高增加。因此,肌激动器常与口外弓联合使用。口外弓是替牙期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有效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上颌骨的向前生长,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牵引的方向抑制上后牙的萌出。将口外弓与肌激动器联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用于早期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并存在下颌平面角增大,或合并上颌前突趋势病例的矫治。

1. 适应证 ①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②较严重的骨性Ⅱ类错牙合,前移下颌的同时抑制上颌,从而改善Ⅱ类骨骼关系。③有效地控制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的垂直向高度。④不适用于下颌平面角较小、颏点位置前移的病例。

2. 结构与制作 头帽口外弓肌激动器分为肌激动器部分和头帽口外弓两部分。

(1)肌激动器部分:在Andresen肌激动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①基托:上颌基托与所有牙齿的牙合面和切缘贴合,切牙和尖牙处的基托向唇(颊)侧延伸并盖过牙冠2mm。下颌基托应尽可能向口底伸展,因为支抗主要来源于下颌舌侧骨皮质,下颌牙齿的舌侧和牙合面均与基托贴合,基托延伸至颊尖,前牙盖过唇面并向龈向伸展2~3mm。②如果上前牙需要舌向控根可加用上颌前牙控根簧:用0.5~0.6mm直径不锈钢丝弯制而成,簧高6~8mm,可对上切牙进行根舌向、冠唇向控根。控根簧必须与高位口外唇弓合用,否则会加重伸长。③口外弓管:置于前磨牙区,垂直方向上距上颌牙齿约1mm。

(2)头帽口外弓部分:口外弓的唇弓部分常用1.5mm不锈钢丝制作。口外弓可插入肌激动器上的口外弓管内或直接埋入肌激动器两侧尖牙与侧切牙之间的塑料基托中,口外部分与高位牵引头帽相连接。

3. 临床应用 ①初戴时可先在上下颌分别戴入,检查是否贴合,再检查完全戴入时的情况,如果戴入困难,通常是由于下颌未缓冲倒凹所造成的。待矫治器口内部分调整好以后,调整口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检查力与阻抗中心的位置关系。一般混合牙列期每侧200~300g,恒牙列期每侧400~500g。②复诊时应检查病人戴用时间及有无不适,并开始辅助装置的加力;若病人合作良好,可6~8周复诊一次,在磨牙Ⅰ类关系达到后尚需保持数月。③矫治器对上牙弓有良好的控制,同时通过调磨下磨牙牙合面塑胶的高度,可以控制下磨牙的高度,从而平整下颌Spee氏曲线。

功能调节器(function regulator, FR)

功能调节器是德国R.Frankel医生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一种活动矫治器,故又称Frankel矫治器,简称FR。临床应用中,根据其设计特点及适应证,可分为FRⅠ、FRⅡ、FRⅢ、FRⅣ四种类型。由于这种矫治器疗效显著,得到广泛推广(图6-45)。

FRⅢ型矫治器

图6-45 FRⅢ型矫治器

a. 唇挡;b. 颊屏;c. 唇挡连接丝;d. 下唇弓;e. 腭弓;f. 前腭弓

1. FR作用原理 功能调节器通过颊屏、唇挡改变口周肌肉的功能,消除口周肌力对牙齿、齿槽及颌骨生长的不良影响,诱导牙弓、颌骨及面部产生三维方向上的生长改良。

(1)横向的变化:牙弓和颌骨向外开展,有利于矫治牙列拥挤、牙弓狭窄和基骨发育不良。

(2)垂直向的变化:控制磨牙垂直生长发育,有利于改善颌间关系,平整Spee曲线。

(3)矢状向的变化:通过肌功能训练,下颌位置发生改变,髁状突产生适应性变化,有利于建立Ⅰ类磨牙关系和Ⅰ类颌骨关系。

(4)建立正常唇封闭:FR戴于口腔内后,患者有意识地保持上下唇闭合,使功能不足的上唇恢复正常肌张力,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唇封闭。

2. 类型及适应证 Frankel设计的功能调节器的四种类型适应证各不相同。FR-Ⅰ用于矫治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FR-Ⅱ用于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或1分类)错牙合畸形;FRⅢ用于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FR-Ⅳ用于矫治开牙合。其中以改良的FR-Ⅱ和FR-Ⅲ型最常用。

3. 功能调节器的结构和制作 以FR-Ⅲ型为代表作典型的介绍。其结构包括树脂和金属丝两部分。

(1)树脂部分:包括颊屏和上唇挡。上唇挡主要作用是消除上唇对上颌骨的压力,同时刺激牙槽骨唇面的骨沉积。颊屏的目的是消除颊肌对上颌骨侧方生长的抑制,刺激上颌骨的横向发育。

(2)金属丝部分:主要包括上唇连接丝、腭弓、前腭弓、牙合支托。制作要点如下。

1)取得精确的印模:选择合适的托盘从而获得准确的前庭沟的高度和深度,必要时使用个别托盘。

2)咬合重建及牙合位记录:嘱患者下颌后退至对刃,磨牙区咬合打开约2~3mm。前牙反覆牙合深者打开较多,反之打开较少。同时应对由于功能因素造成的下颌偏斜予以矫正。

3)修整石膏模型:是为了使颊屏及唇挡获得最适当的伸展范围。若修正不足,则会使基托伸展不够,不能使软组织获得应有的张力;若修整过度,则基托边缘过长,可使软组织发生溃疡。在上颌结节区和牙槽基底黏膜转折处,必须修整加深2~3mm,并注意颊肌和颊系带附着情况及上颌结节的外形。

4)铺隔离蜡:在颊屏唇挡部分铺隔离蜡。

模型修整后,先在上下颌模型上用铅笔画出颊屏及上唇挡所在区域的轮廓,然后在颊屏及上唇挡区铺隔离蜡。颊屏区蜡的厚度约3mm,若后牙牙弓狭窄,蜡可稍厚,蜡的下缘与上牙的牙合平面平齐。上唇挡区蜡的厚度为2.5~3mm。

5)弯制钢丝部件:按矫治器的设计要求,选用各种不同直径的不锈钢丝弯制下颌唇弓、腭弓、前腭弓、牙合支托、上颌唇挡连接丝等。

下颌唇弓:用直径1.0mm的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唇弓与切牙接触,两侧至尖牙远中向龈方弯成理想的弧形曲。唇弓丝与龈组织相距约2mm,以利于尖牙的萌出。

腭弓:用直径1.0mm或1.2mm的不锈钢丝按腭顶的外形弯制而成,腭弓的中央部分形成一小的凸向前的U形曲。腭弓的两端在最后磨牙的远中外形高点之下越过进入颊屏,两侧末端相互平行。

前腭弓:用直径0.7mm的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其中央水平部沿上切牙的外形形成弧形,位于切牙的舌隆突上,距切缘下2~3mm处,如希望上前牙继续萌出,前腭弓可不接触舌隆突。需要时,前腭弓的中部可以分开,形成交叉指簧,可开展前牙向唇侧,利于反牙合的解除。前腭弓在切牙远中沿腭黏膜的外形形成U形,从上尖牙与第一前磨牙间的牙合间隙通过牙合面进入颊屏。

牙合支托:用直径0.9mm的不锈钢丝弯制而成,牙合支托位于下颌第一磨牙(或第二乳磨牙)的远中,两端由近远中向龈方弯曲,离开牙龈从而进入颊屏。其作用不仅有助于保持咬合打开的状态,有利于前牙反牙合的矫治,还可以调节后牙的萌出。反覆牙合较深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可在上颌第一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上放置上颌牙合支托。反牙合一旦解除,应立即磨除该牙合支托,以利上后牙的萌出。

上颌唇挡连接丝:用直径0.9mm的不锈钢丝弯制而成。连接丝将左右两侧的唇挡和颊屏连成一体,中间一段弯成“V”形,以与唇系带相适应;钢丝位置在龈下至少7mm,离开龈组织面约1mm,以便固定于唇挡内而不致擦伤龈黏膜;连接丝进入两侧颊屏之后应保持直线,以便治疗中有利于调整唇挡的位置。

6)矫治器的完成:将弯制好的钢丝部件用蜡固定在工作模型上,钢丝与缓冲蜡层之间应留0.5~1.0mm的距离。然后将自凝树脂涂布颊屏、唇挡。唇挡的厚度为2~3mm,为了促使骨沉积和解除上唇压力,唇挡上缘圆钝光滑尽量向上伸展。下缘与上切牙牙龈相距约3mm,应与上牙槽突外形相一致。用自凝形成颊屏前,应先将上下颌蜡层相连以防树脂进入牙合间。颊屏上颌应离开上牙列和牙槽,以促进上颌横向及矢向发育,与下牙弓和下牙槽相接触,可抑制下颌的发育。唇挡、颊屏的边缘应保持合理的边缘形态。涂布完成后,从模型上取下打磨抛光。

(3)FR-Ⅲ改良型:意大利Tenti医生认为FR-Ⅲ型矫治器在设计时,只注重消除唇颊肌的压力作用,而未考虑对舌肌在Ⅲ类错牙合形成中的作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形成的过程中,上颌发育不足,上颌口周肌张力增强,而舌的位置偏前下是致畸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除应用唇挡和颊屏解除不利的唇颊肌压力外,还应矫治不良的舌肌功能,因此他对FR-Ⅲ进行了改良。此改良型能和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疗效快,制作方便,戴用舒适且不易损坏。FR-Ⅲ改良型矫治器是在FR-Ⅲ型矫治器的基础上改进的。FR-Ⅲ改良型:①上颌不设计腭弓和前腭弓,使舌在上颌牙弓的扩展中起到促进作用;②在FR-Ⅲ的下部增加一个半圆形的舌屏代替下颌颊屏,舌屏不与下牙列和牙槽接触,使下牙弓不受舌的作用,只受颊肌的压力,从而抑制下牙弓的发育;③将后牙的牙合支托用金属牙合面代替连接颊屏与舌屏,增强了支抗的强度。

(4)FR-Ⅱ型:适用于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其结构包括塑料和金属丝两部分:①塑料部分包括颊屏和唇挡,FRⅡ型有下颌舌托;②金属丝部分有上颌唇弓、尖牙诱导丝、腭弓、前腭弓及牙合支托,下颌有唇挡连接丝。

4. 临床应用 ①矫治时机:主要用于混合牙列期和恒牙列早期即生长发育的快速期效果最好。②初戴时检查矫治器各部件的位置准确与否,在牙弓上有无稳定的支抗,牙合重建的情况是否无误,颊屏、唇挡的树脂边缘是否光滑,戴入后就位是否正确。③治疗初期,嘱患者从初戴时每天1~3小时逐渐增加到适应后每天达18小时左右,每隔4~6周复诊一次。复诊时检查矫治器各部件的位置是否正常,以便作必要的调改。④FR-Ⅲ型矫治器置于上颌第一磨牙上的牙合支托,待前牙反牙合解除后,应立即去除,以利于上颌后牙的生长。对于某些明显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将上唇挡适当前移以在最大程度刺激上颌骨生长。⑤一般经日夜戴用3个月后,前牙反牙合解除,此时可以去除牙合支托,6~9个月磨牙开始建牙合,1年左右可以结束治疗。⑥矫治后的保持:混合牙列期矫治后,一般保持时间需一年半左右,恒牙列早期,则需保持2~3年之久。

双牙合垫(Twin block)矫治器

双牙合垫矫治器是Clark医师发明的一种可全天戴用的功能性矫治器。

1. 作用原理 通过上下牙合垫接触面间的斜面,使得下颌功能性前移,产生有利于正常颌面型生长的牙合力,从而产生矫形效果。

2. 适应证 用于替牙期、恒牙初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尤其是对安氏Ⅱ类1分类疗效显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病例,可在上前牙腭侧基托内加双曲舌簧。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矫治器牙合垫斜面正好与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合垫斜面相反。

3. 结构和制作 由上下牙合垫组成,上牙合垫覆盖上颌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的牙合面,在第二前磨牙近中边缘嵴处形成45°向近中倾斜的斜面。下牙合垫覆盖前磨牙区,在第二前磨牙的远中边缘嵴处形成45°向远中倾斜的斜面。上下牙合垫在第二前磨牙区形成45°斜面,使上下牙合相互锁结,引导下颌向前并保持在向前的位置(图6-46)。

 Twin-block矫治器

图6-46  Twin-block矫治器

a. 改良箭头卡;b. 上颌牙合垫;c. 上颌螺旋扩大器;d. 球形末端邻间钩;e. 斜面;f. 下颌牙合垫

(1)上颌部分:①可有上颌牙合垫、螺旋扩大器、卡环和唇弓等。②在上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恒磨牙上做箭头卡环,如需要口外力时,则在第一前磨牙上做单臂卡环,在第一磨牙的箭头卡环的桥部焊接圆管,以放置口外弓。③在基托的中线相当于上颌前磨牙之间处放置螺旋扩大器,便于扩大上颌牙弓宽度,有利于下颌的前移,否则会使后牙对刃。④需内收上前牙时可做常规唇弓。⑤牙合垫覆盖上颌磨牙及第二前磨牙牙合面,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的近中边缘开始形成向远中的斜面,斜面延伸至相当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面处,角度一般与牙合平面呈45°,牙合垫向后逐渐变薄形成楔形。

(2)下颌部分:①由牙合垫和卡环组成。②牙合垫覆盖在下颌前磨牙的牙合面,从第二前磨牙的远中边缘处开始向近中形成斜面,角度为45°,牙合垫向远中逐渐变薄。③在下颌第一前磨牙做箭头卡环,两侧尖牙做单臂卡环,下颌两中切牙做联合箭头卡环,以便加强固位。

(3)牙合记录:在制作上下颌矫治器之前必须制取下颌前伸位时的蜡牙合记录,一般下颌需前伸5~7mm,此时切牙能呈切对切关系。如果下颌需前伸10mm以上,应分2~3次前移下颌,每次治疗数月后再前伸下颌作牙合记录,以达到切牙呈切对切的位置关系。在垂直方向上,磨牙区远中分开1~2mm,前磨牙区离开5~6mm,尖牙区离开3~5mm,切牙区离开2mm。如有下颌偏斜者,取牙合记录时,尽量恢复正确的中线关系。

(4)涂布树脂、打磨、抛光:上牙合架后固定好卡环、唇弓、邻间钩或螺旋扩弓器,填充树脂,并形成45°的牙合垫斜面,硬固后打磨抛光。

4. 临床应用 ①矫治时机最好开始于生长发育期,并在生长发育期进行治疗。初戴时应先适应一周,吃饭时暂不戴,适应后应24小时戴用。②试戴口内矫治器,观察矫治器的固位情况,检查有无压痛,并进行调磨。教会患者当上下颌矫治器咬合在一起时,下颌顺着导斜面前伸进行咬合。③戴用矫治器4~6周后即可开始分次磨低上颌牙合垫,以利下后牙向上萌出,减少深覆牙合。每次调磨牙合垫1~2mm,而保留上颌导斜面的高度,一般2~5个月后牙弓矢状关系可得到矫正。但此时前磨牙区的咬合关系仍未完全建立,可使用带有斜面导板的上颌Hawley保持器,直至前磨牙区建牙合后1年左右为止,以巩固疗效。

(冯云霞)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