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指因咳喘日久不愈,肺气受损,或肺阴耗伤所致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长期反复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慢性肺脏虚损性疾患。《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肺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

肺痿病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历代医家均认识到肺痿是多种肺系疾病慢性转归,久咳,肺痈,肺痨,哮喘等伤肺,均有转化为肺痿的可能,故常与相关疾病合并叙述。唐•王熹《外台秘要•许仁则疗咳嗽方十二首》引许仁则论云:“肺气嗽经久将成肺痿。”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诸血门》说:“久嗽咯血成肺痿。”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肺痈论》说:“久嗽劳伤,咳吐痰血……咯吐瘀脓,声哑咽痛,其候传为肺痿。”

肺萎病因可分为久病损肺和误治津伤两个方面,而以前者为主。发病机制为津气亏损,肺失濡养所致。治疗以补肺生津为原则。

证治分类

1. 虚热证证机为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主要表现为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甚则音嗄,气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治以滋阴清热,润肺生津。代表方为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常用药:太子参、甘草、大枣、粳米益气生津,甘缓补中;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滋肺养阴;杏仁、枇杷叶、半夏化痰止咳,下气降逆。

2. 虚寒证证机为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主要症状为咳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治以温肺益气。代表方为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常用药:甘草、干姜温肺脾;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温补脾,益气生津。

肺痿病情较重,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肺体虽得滋润,但涎沫一时难止,肺中津液难复合,故迁延难愈。如治疗不当,或不注意调摄,则使病情恶化,以至不治。若见张口喘气,或气高息粗,喉哑声嘶,咯血,皮肤干枯,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者,预后多不良。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