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可影响血气分析的结果?如何保证血气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无误?

了解测定误差的来源,并注意在实际操作步骤中杜绝其发生。动脉血气和酸碱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密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无误,必须认真寻找误差的来源。误差可以发生在测定前、测定中和测定之后。

测定前发生误差的原因有:

  1. 收集到的患者情况和信息错误;
  2. 误采静脉血样当作动脉血;
  3. 样本中含有气泡;
  4. 肝素过多稀释血样本;
  5. 导管输注的液体混入血样;
  6. 血样采集后放置时间过长(采血后20分钟内测定,或放置在4°C冰箱2小时内测定不影响结果);
  7. 样本里血凝块形成;
  8. 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窃氧);
  9. 血样过少;
  10. 血样没有贴患者标签,或互相混淆。

测定时发生误差的原因有:

  1. 传感器准确性的偏移(两次仪器校准的间隔时间过长);
  2. 传感器的校准不当;
  3. 血气分析仪内有血凝块进入或形成;
  4. 气泡进入血气分析仪;
  5. PO2电极的氧耗;
  6. 传感器膜或窗上有蛋白聚积;
  7. 传感器的功能故障;
  8. 不恰当的信息进入血气分析仪;
  9. 压力计测定的压力不准确;
  10. 没有维持传感器于37C°。

测定后误差可发生于:①结果的抄录或传送错误;②错报了别人的测定结果;③资料丢失。

做好血气分析仪的维护和校准,以保证每一份血气分析报告的准确无误。在解释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结果时应想到测定误差的可能性,尤其是测定指标与临床情况和无创性血气监测结果互相矛盾的时候。血气分析实验室操作规程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质控指标以保证每一份血气分析报告的准确性,精密度和所报告测定指标的准确无误。 为了保持血气分析仪的正常功能,样本进出通道,血气、pH和血红蛋白等传感器必须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给予适当的维护。这包括在每次血气分析以后均要用去蛋白溶液(如盐酸,胃蛋白酶和表面活性溶液)冲洗样本通道,有时还应该用抗菌剂(例如氢氧化钾液)来冲洗通道以减少细菌或真菌对分析仪的污染。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当电极的灵敏度减低或发生系统性误差时应更换电极膜。电极的内部电解质溶液也应定期更换。所有为维护机器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均应记录在该分析仪的维护记录本上。

传感器的校准应经常进行以避免传感器的准确性偏移过大和时间过长。校准过程是在传感器的电输出(电压或安培)和分析物(例如氧、二氧化碳、H+或O2Hb百分浓度)实际存在的量两者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校准的方法是将传感器与已知含量的标准气体或溶液接触,这可用手工操作或由微处理机操纵的自动分析仪来进行。在短暂的平衡阶段以后,将传感器输出量或读数调到校准值。(俞森洋)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