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立克次体是一类天然寄生于多种吸血节肢动物和昆虫体内的原核生物。对人类致病的立克次体主要包括5个属,分别为立克次体科中的东方体属、埃立克体属、柯克斯体属和立克次体属以及巴通体科的巴通体属。立克次体病是一类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生于热带与亚热带国家和地区,人体通过感染立克次体的昆虫叮咬或接触其粪便而感染。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兴起,立克次体病被认为是威胁旅游者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如南非地区流行的非洲蜱咬热、澳大利亚的Flinders岛蜱传斑点热以及东南亚、太平洋地区的恙虫病等。立克次体病通常指由立克次体属和东方体属感染所引起的斑疹伤寒、斑点热和恙虫病。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引起,其传播媒介分别是体虱和鼠蚤。斑点热则主要通过蜱类传播,其主要命名依据为发现的地域和相应的立克次体分群,如落基山斑点热、非洲蜱咬热、昆士兰斑疹伤寒、日本红斑热,以及我国流行的北亚蜱传斑点热、黑龙江蜱传斑点热、内蒙古蜱传斑点热。恙虫病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通过恙螨幼虫传播,主要分布于丛林地区,也称丛林斑疹伤寒。因此,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旅行应避免蜱、螨、蚤、虱等昆虫叮咬,以防止立克次体感染。

大多数临床实验室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立克次体。常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其他血清学方法有胶乳凝集法、酶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印迹等。变形杆菌菌株(OX2 、OX19 、OXK )抗原与立克次体存在交叉抗原,将其用于检测立克次体抗体的血清凝集试验,称为外斐反应。外斐反应是立克次体感染诊断使用最广泛的血清学试验,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因此,如条件允许,应当使用更为准确和敏感的IFA方法。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