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螨又称腐食螨,属蛛形纲,螨目,革螨科。种类较多,全世界已知有800多种,我国已发现160余种,绝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寄生在禽类和某些啮齿动物身上。其中和人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是鸡皮刺螨,其次是禽兽刺螨、柏氏禽刺螨,以上三种革螨除分别寄生于鸡、鸽、鼠体外,也危害人类,可叮咬人的皮肤吸血,引起皮炎和瘙痒。

病因及发病机制

革螨的生活史分卵、幼虫、稚虫(若虫)、成虫四期。幼虫不吸血,而稚虫、成虫均吸血。革螨依据种类的不同有营自生生活和寄生生活两种类型。自生生活的革螨主要捕食小型昆虫或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寄生生活的革螨多数寄生于宿主的体表,少数寄生在宿主体内。根据寄生时间的长短分两类:一类是巢栖类,全部生活过程都在动物巢穴内进行,仅在吸血时才叮咬宿主;另一类是毛栖类,长期生活在动物体表,而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也有少数革螨既营自生也营寄生。革螨的活动受湿度、温度和光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临床表现

现将危害人体和家禽的三种主要革螨介绍如下:

(一)鸡皮刺螨 主要寄生于鸡、鸽的体表,故又称鸡螨或鸡虱,亦称羽虱,鸡鳖,国内广泛分布,多在春秋季节繁殖,其生活史历经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二若虫、成虫5期,约7~10天完成,成虫呈梨状,有足4对,呈灰白色,成虫耐饥饿,可在不吸血情况下生活4~5月,白天隐藏在鸡舍铺草或墙缝和尘埃中,夜间成群爬到鸡身上吸血,吸血后呈红色。危害严重时可使鸡贫血,头下垂,精神萎靡,停止产蛋,甚至死亡,还经常爬到人身上吸血。多见于养鸡的农民和鸡场工人,叮咬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色的小丘疹或风团样损害,中央有针头大的“咬痕”,有奇痒,夜间加剧,3~5天后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皮疹主要分布在腰部、腹部、四肢、腋下、肘窝、腋窝处。

(二)囊禽刺螨 为热带的鸟螨,主要寄生在鸡、鸟体表,属于巢栖型寄生革螨,可刺吸入血,多见于爱养鸟和养鸡者的手背、四肢或躯干处,被咬处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风团,有奇痒,数日后消退,有人称它为“禽螨症”。

(三)柏氏禽刺螨、格血厉螨、毒厉螨 前两者属巢栖型革螨,后者属毛栖型革螨,均寄生于鼠的体表,故又称鼠螨。分布世界各地,国内也广泛分布,在鼠多的地区这些革螨也经常叮咬人的小腿、足背及踝部,局部出现风团、丘疹或水疱,中央有针头大的“咬痕”,常呈线状分布,伴有剧痒,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感染,有些革螨不仅引起皮肤损害,同时也可通过刺蜇传播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等病原体,引起森林脑炎、Q热、野兔热、地方性斑疹伤寒等传染病。

诊断、预防和治疗

诊断:在农村有养鸡养鸟的家庭或养鸡场工人在春秋季节皮肤上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或水疱,在皮疹中央有咬痕,伴有剧痒、奇痒,要考虑有本病的可能,如在鸡、鸟身上或巢穴,鸡舍处发现虫体可证实本病的诊断。

预防: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草,保持鸡舍的清洁,消灭革螨的孳生场所及用药物杀灭革螨。常用有机磷如敌敌畏熏蒸灭螨,此外还可喷洒乐果、马拉硫磷、敌百虫等消灭革螨。但要注意防止家禽中毒。

治疗:主要是消炎止痒,局部搽5%硫磺霜或1%酚炉甘石洗剂,症状严重者给予抗组胺药。若出现全身症状者,要组织抢救,除对症处理外,及时给予氯霉素或四环素类药物治疗。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