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因肾小管受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而异,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性RTA患者中还有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Ⅰ型RTA以低钾血症/肾钙质沉着/尿路结石/骨质软化和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

低钾血症

遗传性者在婴儿和儿童期发病,也可见于成人早期。以继发者多见,成人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低钾性瘫痪。一般多在夜间或劳累后发作。发作时轻者只感四肢乏力,由坐而立要靠手支撑,严重者除头颈部外,四肢完全丧失自主活动能力,甚至引起呼吸肌瘫痪而有呼吸困难。发作持续几小时或1~2天。轻者可自行恢复;重者则需静注氯化钾后才可恢复。低钾性瘫痪发生机制与细胞内外钾离子梯度直接相关,与血浆中钾的绝对水平无关。

肾钙质沉着和尿路结石

由于尿钙排泄增多和继发性甲旁亢,易发生肾钙质沉着和尿路结石,后者可有肾绞痛,且易并发肾盂肾炎反复发作。

骨质软化

因骨骼矿化障碍,儿童易发生佝偻病和不完全骨折,成人则发生骨软化。儿童患者常因步态不稳而被发现,与患者骨软化有关,还有生长发育迟缓,可能是酸中毒使软骨中的IGF-1受体缺乏所致。Ⅰ型RTA引起的骨质软化特点是高尿钙症,而维生素D缺乏性骨质软化特点是尿钙排出降低或正常。

代谢性酸中毒

Ⅰ 型RTA伴代谢性酸中毒的特点是高血氯和低血钾,而阴离子间隙(AG)正常。患者容易发生肾石病。

Ⅱ型RTA以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和佝偻病为特征

遗传性者多发生于儿童,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继发性者成人也可发病。散发性和继发性者分别比家族性和遗传性多见。临床表现以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和肌病为主。儿童因尿中丢失糖、氨基酸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故有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有时还可合并Fanconi综合征。低钾血症可有肌肉软弱乏力、易倦,心电图上出现低钾血症图像,但发生低钾性瘫痪者少见,可能与本型为“限量”性肾小管性酸中毒有关。

与 Ⅰ 型RTA不同的是,Ⅱ型RTA患者多饮和多尿很明显,婴幼儿常伴有明显的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有时还可伴有肾性糖尿或氨基酸尿,但因远曲小管的酸化功能正常,故尿pH多在5.5以下;亦无肾石病或肾钙盐沉着症。

Ⅲ型RTA存在 Ⅰ 型和 Ⅱ 型的临床表现

此型患者存在上述 Ⅰ 型和Ⅱ型RTA的临床表现,其病情更重,代谢性酸中毒不易纠正。血钾正常,故无肌肉软弱和低钾性瘫痪。

Ⅳ型RTA以高钾血症/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血容量减少和直立性低血压为特点

Ⅳ型RTA即低肾素性醛固酮缺乏(抵抗)综合征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主要临床特点为高钾血症,血钠降低和低肾素性低醛固酮血症。患者因血容量减少,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当患者为高钾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且血清阴离子隙(anion gap)正常而尿pH低于5.5时,应高度怀疑Ⅳ型RTA可能,而非不完全性 Ⅰ 型RTA,因为后者的血钾可升高,但尿pH必然高于5.5。另一种鉴别的方法是跨肾小管的钾浓度梯度(transtubular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gradient,TTKG,见下述)。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