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列情况要考虑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OP)的可能:

  1. 生后两侧对称性趾畸形。
  2. 少年儿童首发颈部、背部脊柱上的不明肿物,在消炎抗结核治疗后,疗效不明显,肿块质地由软变硬,伴活动障碍。
  3. 病变早期发现软组织肿块而无骨化,体检发现有先天性指(趾)畸形,并排除其他病因者。
  4. X线发现多处异位骨化,临床体检发现多处硬性肿块。

根据病史/体查/X线表现明确诊断

诊断要点包括:

  1. 体表肿块,进行性出现,变硬,可因外伤、手术、免疫接种、肌内注射等诱发并加重。
  2. 病变进展逐渐累及脊柱、肩、髋关节致功能障碍。
  3. 典型的“足母”趾畸形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4. 影像学检查可见肌肉、结缔组织内骨化包块,部位及范围呈进行性发展。
  5. 实验室常规检查基本正常。
  6. 抗炎、抗结核等治疗无效。不宜活检,以免促使病情恶化。但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

对本病的临床表现不了解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易与其他骨或软组织的肿瘤混淆,尤其当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发生于深部组织或不寻常部位时,往往难以诊断,此时可用MRI或CT 来鉴别。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与其他异位骨化鉴别

异位骨化综合征

是指非骨骼组织的骨化,即在正常情况下不矿化的组织内产生新骨,是骨骼以外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肾盂、动脉壁、尿道、关节面、医用移植物、脊索神经、眼球、畸胎瘤和其他成骨性肿瘤等)转化形成骨样组织或骨组织的病理现象。异位骨化的骨组织形成过程与正常骨类似。根据异位骨化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可分为4种类型:

  1. 神经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neuritis ossification):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并发症,多继发于脊髓创伤性偏瘫,常见部位为臀部、膝部和肩部等。
  2.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circumscripta):多见于肌肉的直接损伤,如股四头肌、肱二头肌和大腿内收肌等。
  3.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traumatica):亦称为骨化性假瘤(ossifying pseudotumor)。
  4.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与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比较,其他异位骨化多无骨的先天异常。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是有明确的局部创伤史(创伤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traumatica)、烧伤史或感染史,感染的微生物可为细菌、真菌和病毒(甚至可为HIV),病变为局限性,无进行性和发展趋势,常位于头、面和颈部,偶见于咀嚼肌,甚至可累及盆腔韧带。神经性异位骨化极为罕见,病因主要与神经的损伤有关,发生机制未明,病变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中央为成纤维细胞核,但有类骨质伸入其中,外周为骨化层,类似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病理表现。

肿瘤性异位骨化

骨皮质旁肉瘤好发于长骨状骨,持续肿痛,一般中心向周围成骨,骨样组织排列紊乱,可见成骨样病灶与骨组织相连。骨肿瘤在组织学上早期常误诊为纤维瘤或瘤样增生;中期易误诊为软骨瘤或骨软骨瘤;晚期误诊为骨瘤等。骨的良性肿瘤是以骨为根基的骨性突起,不侵犯周围软组织。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多发生于骨干骺端,破坏骨质伴骨膜反应,而骨化性肌炎则多在骨干上形成类似外生性骨疣的骨赘,骨化的肌肉X线下呈条状、花边状,与肌肉走向一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此外,假肉瘤样病变为骨骼-肌肉的一种良性病变,亦可酷似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或创伤性骨化性肌炎,鉴别有困难时,可行病变部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活检病理学检查。类骨质骨瘤(osteoid osteoma)是一种良性肿瘤、体积小(<2cm),多为自限性,但周围组织的反应性病变突出,肿瘤细胞可分泌大量前列腺素,故对非类固醇性消炎药有良好疗效。纤维骨化性假瘤(fibro-osseous pseudotumor)在组织学上以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可混杂反应性或间变性类骨质形成,与骨化性肌炎鉴别有时也相当困难。多发性骨软骨瘤好发于四肢,有家族史,近关节处可造成活动障碍。病史、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可鉴别,手术切除较少复发。

非肿瘤性异位骨化

弥漫性钙质沉着症和钙质代谢性疾病均发生于小儿,但此类病只有钙化而无骨化,也无先天性指(趾)畸形,生化检查血清钙、磷有异常,有助于鉴别。

  1. 瘢痕体质:对创伤反应与本病相似,但无骨化,表面局部组织瘢痕明显等,较易鉴别。
  2. 旺炽性反应性骨膜炎:旺炽性反应性骨膜炎(florid reactive periostitis)与邻近骨关节有一定联系,与之相连或有骨皮质破坏,骨膜反应性增生,肿瘤的边界回声多较清楚。此时穿刺活检常有困难,CT及MRI检查有助于鉴别。
  3. 蜡泪样骨硬化症:是一种罕见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因骨外硬化灶向外突出形如蜡泪而得名。此病多发生于一侧肢体,以上肢较多见,双侧者少见。本病多见于青少年,性别无差异,可无任何症状或仅局部隆起、疼痛,邻近关节可有轻度活动障碍。少数可并发骨斑点症。本病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根据好发部位、病程进展及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
  4.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男性,最先是骶髂关节受累,向上发展至脊柱引起骨质疏松和增生硬化,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无异位骨化及指(趾)畸形,HLA-B27阳性。皮肌炎有典型皮疹,皮下结节,肌肉疼痛,肌无力,血清肌酶和尿肌酸升高,晚期可出现肌肉钙化,但无骨化,结合肌电图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和鉴别。
  5. 增殖性肌炎:增殖性肌炎(myositis proliferans)以毛细血管增生和组织细胞分化增殖为特征,而骨化表现缺如。
  6. 假恶性骨化性肌炎:假恶性骨化性肌炎(非创伤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在X线照片上表现为局限性钙化病灶,中心透亮。病理学上可见特征性的分带,矿化前沿规则,但胶原纤维的排列异常。细胞具有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s)的形态特点。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