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境理化因素对生殖的影响受到关注。在人类,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睾丸癌和女性乳腺癌发生有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也转移至其他方面,如精液质量、隐睾、尿道下裂和多囊卵巢。实验研究表明外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包括自然和合成的)对内分泌系统有潜在破坏作用。经鉴定,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包括类固醇激素、植物雌激素;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包括合成激素、organotins、有机氯杀虫剂、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dioxins、alkylphenol polyeth oxylates、phthalates和bisphenol A。然而,由于研究的限制,在人类研究中没有直接证据证实这些物质暴露和效应之间的因果联系,只是对野生动物生殖和进化不利结果的报道加强了这一观点,其可能的途径是经内分泌旁路。暴露在tributyltin环境下的imposex(一种软体动物)的变化给这一机制提供了证据,而且在污染区内的野生鱼类、鳄鱼和鸟类的变化相同。在哺乳动物,有关于佛罗里达州的黑豹和一些海洋物种生育受到干扰的报道。

尽管许多报道显示,人类精子质量呈下降趋势,并认为是具有雌激素特性的环境毒物和化学物质(如DDT等)在这一变化中起主要作用。但在有些地区的研究却未能证实,例如,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部的Paulsen等的研究中,他们对大城市的510名正常男性(非工厂工人或者大学雇员)的精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精子浓度和精液体积并没有随时间而降低。他们认为,有关精液质量恶化的报道可能是基于地区选择上的原因。

人类是生存在多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复杂环境中。因此,必须客观对待环境因素在人类生殖危害上的重要意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广泛的、多发的,但多数是可以控制和进行预防的,关键在于采取正确的对策。

物理因素对生殖系统的危害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物理因素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环境中存在的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和气压等)、辐射(电离和非电离辐射)、噪声及震动等。其危害有类同于化学物质的毒害,更有别于化学物质损害的特点。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多以功能变化为主,往往是在一定条件下偏离生理状态。物理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急性危害相对较少,而长期慢性影响则较多,有的还不那么明显与严重,加之有些物理性有害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危害原因还不清楚,人们对其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如果不加预防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对物理因素的防护原则是降低强度或减少相对分子质量,以使之适合机体生存的需求。物理因素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也遵循这一原则。已明确对生殖系统有影响的物理因素有辐射、电离、温度、超声、电流和激光等,其他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