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精子肉芽肿(spermatic granuloma)是输送精子的管道(睾丸、附睾及输精管)受到外伤、手术、炎症及性活动的刺激,使管腔内的精子溢出到周围间质引起炎性肉芽肿,除附睾外还可以发生于睾丸和精索。目前一致认为外溢的精子及其所含的抗酸性脂质分成引起的异物反应是形成肉芽肿的病理基础。

二、病理

附睾精子肉芽肿(spermatic granuloma of epididymis)多见于一侧,双侧比较少见,多发生于附睾尾部,其次是头部,再是体部。典型变化为在早期附睾间质中有大量溢出的精子和少数类上皮细胞、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随着病程进展,精子数量变少,巨噬细胞、嗜酸性细胞及浆细胞增多,纤维细胞也逐渐增多,最后形成纤维瘢痕。

三、临床表现

附睾精子肉芽肿发病年龄主要在20~40岁之间,可能认为与精子活动力强有关。本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形成,肿块可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质硬,光滑、界清与周围组织多不粘连,有轻压痛。可伴有阴囊内隐痛或下坠感,部分患者射精时因精液排出受阻会感到疼痛加重而影响正常性生活。病史长者肿块因大量精液淤积而肿大,有触痛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多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诊,需与附睾其他疾病相鉴别。

  1. 附睾结核有其他部位或器官结核病史,结节多位于附睾尾部,输精管增粗变硬呈串珠状有利于鉴别。
  2. 慢性附睾炎常有急性附睾炎病史或其他泌尿系感染病史,部分或整个附睾肿大,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3. 精液囊肿多为无痛性包块,有明显囊性感,透光实验阳性,囊肿穿刺液呈乳白色,镜检可见到不活动的精子、脂肪小体、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
  4. 附睾肿瘤比较少见,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瘤体呈圆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压痛不明显。

五、治疗

附睾精子肉芽肿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多行手术治疗,切除附睾或肉芽肿,预后良好。若为双侧附睾精子肉芽肿病变,可阻塞附睾小管造成不育,部分患者行肿块切除、附睾输精管吻合术后可望恢复生育能力。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