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压低可表现为短暂性、较久性或持续性,其形态有水平型、下垂型(下斜型)、近水平型压低、上斜型及鱼勾样压低。这些形态的区分主要依据从R波顶峰作一条垂直线与J点后0.04~0.08s处沿着ST段走向作一直线,两者所形成夹角的大小。若两者所形成的夹角为90°,则ST段呈水平型压低;若两者所形成的夹角>90°,则呈下垂型(下斜型);若两者所形成的夹角在81°~90°,则为近水平型压低;若两者所形成的夹角<81°,则为上斜型。ST段压低往往是非特异性的,需密切结合临床加以判断。

ST段呈水平型、下垂型(下斜型)压低:

两者统称为缺血型改变。多见于心肌缺血、心肌劳损、心肌炎、低钾血症及β受体功能亢进等。若ST段呈缺血型显著压低(≥0.3mV),则应警惕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可能。

胸痛患者出现前间壁、前壁ST段呈缺血型显著压低伴心肌酶谱增高,符合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心电图)

ST段呈近水平型压低:

其价值较缺血型改变为低,需结合压低的程度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加以判断。

ST段呈上斜型压低及鱼钩样改变:

  • ST段呈上斜型压低:多无临床价值。
  • ST段呈鱼钩样改变:多见于洋地黄药物影响。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zcgb/st/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