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intermediate syndrome;
同义名:进行性心绞痛(progressive angina)、梗死前心绞痛( preinfarction angina)、急性冠脉功能不全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 syndrome)。

概述

中间综合征是冠心病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类型。系指24h内心绞痛反复发作,病情重,持续时间常在15min、30min至1h,可在休息时发作,且无明显诱因。严重的情绪激动、发热、心动过速、肺栓塞、出血、休克及麻醉等因素可以诱发心绞痛。心绞痛时的心电图少数可以是正常的,多数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且一般酶学检查正常或仅有轻微的改变。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溯源与发展

中间综合征由Sampson和Feil分别于1937年首次报道。心肌梗死前综合征系一回顾性诊断,并不确切,使用此术语主要是防止误认为是稳定型心绞痛,而未考虑能进一步为心肌梗死。本征为心肌梗死发生前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发病机制

本病可能是冠脉循环急剧变化,如血栓形成或心内膜下出血使冠状动脉不全阻塞致局部心肌缺血缺氧。有许多病例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心室壁内或心内膜下组织坏死而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尚不能反映出来。

病理解剖上往往有冠状动脉新近发展的较严重的狭窄性病变,而侧支循环未能相应地充分建立。

临床表现

中间综合征可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

  • 新近出现的暂增型心绞痛。
  • 原存心绞痛,已有一阶段未发作,而最近复发,且呈进行性加重。
  • 原有心绞痛,最近突然加重,发作增多,疼痛加剧,疼痛持续时间延长,硝酸甘油含化无效或疗效明显变差。
  • 出现休息或睡眠中发作的重型心绞痛即所谓“卧位型心绞痛”。

患者一般有虚弱、心慌、气短、多汗、体力较前减退等表现,但并不出现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除非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检查:心绞痛时的心电图可以是正常的,但一般有心肌缺血的表现,疼痛的更加明显,若既往无心肌梗死,则不应有病理性Q波出现。

发作时一般酶学检查正常或仅有轻微的改变。

诊断

Vakil 1961年提出的诊断指标是:

  • 胸痛超过15 min;
  • 无心肌梗死的临床、生化检查及心电图所见;
  • 心电图可有缺血性改变;
  • 观察期内必须做过两次以上心电图,且均有变化;
  • 观察期应在3个月以上。

治疗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包括:

  • 根据心电变化的情况可做出及时的治疗。监护措施一般应持续48h左右,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延长。
  • 休息卧床休息是减低心肌氧耗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从而改善心肌缺氧的供需不平衡状态,减轻疼痛发作。发作时及时吸氧。
  • 镇静剂、止痛剂如安定、度冷丁、吗啡等都可酌情使用。
  • 发作时可含硝酸甘油片,间歇期可服消心痛等。
  • β-受阻滞剂 如倍他乐克、氨酰心安等,如无禁忌证,也可以应用,与硝酸酯类药合用效果更好。
  • 如考虑其病理变化是由于血栓形成,可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 如血黏度高可用降纤酶、低分子肝素等治疗均有好处。
  • 禁止吸烟。

预后

中间综合征的转归有四:

  • 病情好转,尤其是找到并去除诱因之后;
  • 1/5~1/2的病例于短期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 因心室停搏或心室颤动而致死;
  • 稳定在心绞痛阶段。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zhz/huode/ht/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