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ischemic convulsion of extremities syndrome
同义名:Volkmann综合征、Volkmann挛缩、创伤后肌挛缩综合征、局部缺血挛缩综合征、纤维性肌炎综合征。

发病机制

缺血性肢体挛缩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肢体血液运行障碍所致的肢体麻痹和挛缩的一组症候群。最常见的原因是骨折(尤其是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动脉离断和闭塞引起;动脉本身的疾病也可引起,石膏绷带或绷带包扎过紧等均可引起。

症状、诊断

临床表现有:

  • 患者手足麻木、发胀、冰凉、青紫、浮肿样肿胀,晚期可引起肢体苍白甚至坏死。
  • 患肢自发性疼痛,活动性加剧,活动受限。
  • 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肌肉可以萎缩及/或挛缩。

本征诊断不难,具有骨折及/或局部压迫的病史,并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确定诊断。

治疗

一经确诊,即应早期处理。及时的手法整复有移位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是预防缺血性肢体挛缩的最有效方法。动脉搏动减弱且已有缺血先兆(如手指凉麻、持续疼痛)者,应即刻切开探查,整复骨折,解除肱动脉受压。血管破裂或有血栓形成者,需修补并取栓。

缺血性肌挛缩形成后,治疗困难,效果不佳。对轻症患者可通过主动与被动牵仲及伸展夹板矫正,以减轻畸形并改善患肢功能,对于后遗严重畸形患者,则多需矫形手术治疗。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zhz/xueguan/xg/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