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因为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病)以及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可以合并非克隆性MDS样改变,即非克隆性MDS。核型可正常,骨髓可以出现病态造血性改变,原发病消除后可以逆转,常见以下五类:

  1. 自身免疫性骨髓增生异常症:本症有细胞或抗体介导免疫因素参与,患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增生减退,外加有病态造血的形态学改变,骨髓原始细胞<0.05,无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的证据。
  2. HIV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症:本症与HIV-1感染关系密切,髓内原始细胞不增多,病态造血程度轻,发育异常的细胞占各系细胞的不足0.1(10%),无或偶见微巨核细胞。
  3. 实体瘤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症:某些实体肿瘤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可出现MDS相似的形态学,即所谓:“副赘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症”,且于所用化疗药物和(或)放疗无关,也无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4. 重金属中毒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症:接触性重金属中毒,尤其是砷中毒时,患者髓内可显示一定程度的红系、粒系甚至三系细胞的病态造血,表现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无效造血明显。
  5. 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症:在摧毁与消除恶性细胞的化疗,放疗以及骨髓或其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早期,骨髓增生异常性病态造血和核左移是最常见的髓象特征。切片示增生度减退,脂肪细胞显见增多,且易见多房性幼稚脂肪细胞。骨髓形态学表现与增生减退型MDS所见十分相似。与上面所说的放、化疗后4~5年发生的T-MDS不同,本症是在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后短期内出现。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