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血管性血友病,亦称为von Willebrand病(VWD),是1926年由芬兰医生 Eric von Willebrand首次报道。VWD在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是患者的VWF基因突变,导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国外报道VWD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是血友病发病率的十倍。目前我国尚无统计学资料。患者有皮肤黏膜出血的倾向,以鼻黏膜与牙龈出血最常见,这与血友病以关节及软组织出血为主的临床表现有很大不同。女性患者常有月经过多或分娩后大量出血。由于VWD的类型不同,临床症状轻重不等。轻型患者(1型)仅有月经过多、在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出血不止,或在家系调查时才被发现;2型患者存在中度出血风险;重型患者(3型)出血明显,可同血友病一样发生自发性关节与肌肉出血。家族中不同成员的出血表现及严重程度也不相同。患者的出血倾向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减轻。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许多患者尚未得到诊断。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