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指平时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身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发生猝死的有下列几种原因:

  1.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2. 脑出血: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3. 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脱落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4. 哮喘:哮喘患者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5. 过敏: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造成患者过敏性休克死亡;
  6. 猝死症候群: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7. 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患者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8.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综合征等。若患者存在上述疾患,加之智齿手术的刺激,可能导致患者突发性猝死。

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可依次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⑤昏迷;⑥瞳孔散大。

若在临床中出现心搏骤停患者,医护人员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果确认患者发生心搏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施行人工呼吸,开始心脏按压。有效的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先决条件,有条件时可以进行加压给氧,吸入纯氧为宜。在进行基本生命支持的同时,要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电除颤及药物治疗。在药物方面,肾上腺素是心搏骤停的首选药物,可静脉内、气管内或心内直接注射。

目前从气管内滴入肾上腺素或静脉内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并给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起到心脏内直接注射作用,又不影响心脏按压措施进行。心内注射只于静脉输液或气管插管之前采用。根据心律失常性质的不同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是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心肺复苏成功后可继发心脑肾的损害,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等,防止脑水肿和急性肾衰竭是处理的关键。在抢救的同时还需弄清病因,以便进一步进行正确的治疗。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