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单位:ml/min)。利用只从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泌的显像剂,经γ照相机快速连续采集包括双肾和部分膀胱区域的放射性影像。可以依次观察到显像剂灌注双肾动脉后迅速聚集在肾实质,然后逐渐由肾实质流向肾盏、肾盂和输尿管而到达膀胱的动态过程。利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通过肾脏早期对显像剂的摄取率计算出总的和分肾肾小球滤过率。

测定方法

一、受检者准备

  1. 正常进食饮水,如夏季出汗较多或失水者,检查前30~60分钟饮水300~600ml或8ml/kg,临显像前排空膀胱。
  2. 尽量在检查前三天停服任何利尿剂或不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3. 记录身高和体重。

二、显像剂99mTc-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标记率≥95%,成人剂量185~740MBq(5~20mCi),体积<1ml。

三、仪器条件:γ照相机带计算机自动处理系统,配以通用低能平行孔准直器。

四、操作程序

  1. 显像前将装有显像剂的注射器放置在特制的支架上,置于面向上的探头中央,显像剂位于视野中心,距探头30cm,启动γ照相机采集33秒,获得注射前计数。
  2. 受检者取仰卧位,置探头于床下,尽量接近准直器表面,探头视野包括双肾和膀胱。
  3. 肘静脉“弹丸”式注入显像剂后立即启动计算机,以每3秒一帧的速度,采集20秒帧肾血流图像,然后以30秒一帧的速度采集38帧慢动态影像,共需20分钟。
  4. 采集结束后,再以同样条件对用毕的注射器采集3秒,取得注射后计数。
  5. 采用ROI技术计算出GFR值,并绘制出分肾血流和功能曲线。

正常影像所见及参考值

肾血流灌注影像:腹主动脉上段显影后2秒左右,双肾同时显影,此时为肾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血流灌注影像,双侧肾影形态、大小和浓度基本对称,双肾显影时间差<2秒,双肾血流灌注曲线峰值差<25%,双肾最大放射性活度等于或超过腹主动脉最大放射性活度。

肾动态影像:最初2~5分钟双肾放射性影像均匀清晰,双肾大小对称,形态完整,此后双肾实质影像由外向内逐渐变淡,可见肾盏、肾盂放射性浓集。15~20分钟时,双肾影放射性基本消失,而膀胱显影明显,输尿管通常不显影。

肾图:高峰到达时间<4. 5分钟,双肾峰值差<30%。20分钟残存率<57%。

肾小球滤过率(GFR):由于使用仪器、测定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等细节不同,GFR正常值有所差异。北京医院正常参考值:成人(<60岁)分肾GFR>35ml/min,60岁以上分肾GFR>30ml/ min。

临床意义

糖尿病特征性并发症之一是肾脏微血管病变,可发展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sis,DN)。DN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可使升高的GFR恢复正常,一旦发生临床期DN,则缺乏有效方法使DN逆转或防止其发展。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DN的发生,尤其是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所以,早期诊断对DN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可作为DN最早期的检测方法。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改变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一般发生在病程少于5年尚无蛋白尿出现的糖尿病患者。病程越短,GFR升高越明显。糖尿病患者早期GFR一般较同龄组正常人升高20%~40%,GFR与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及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只有少数糖尿病患者早期GFR在正常范围。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一样,早期呈高滤过状态。但2型糖尿病肾脏高滤过程度低于1型糖尿病,因此,GFR升高的幅度低于1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GFR升高可持续至蛋白尿出现,随后GFR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同时血压升高,即进入临床期DN。GFR水平随蛋白尿程度加重而继续下降,其降低幅度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GFR降低的幅度直接反映DN的严重程度。

此外,GFR随增龄而下降,40岁以后GFR每年平均下降1%。因此,糖尿病患者病程相同时,老年患者GFR下降的幅度较非老年患者为大。所以在判断GFR结果时,需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像。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