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海洛因成瘾的防复吸药物维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美沙酮维持治疗( MMT)、复方丁丙诺啡/纳洛酮维持治疗、纳曲酮口服维持治疗、Vivitrol肌内注射维持治疗、纳曲酮缓释剂皮下植入、纳美芬缓释剂皮下植入。以上防复吸药物维持治疗又可称为药物维持治疗,目前世界各国开展的药物维持治疗大多集中于阿片类物质成瘾特别是海洛因成瘾的患者,防复吸药物维持治疗还是降低危害措施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以上治疗方法有的已经基本成熟,如美沙酮维持治疗、纳曲酮口服维持治疗,有的并不成熟,没有得到国家的临床使用许可,比如纳曲酮缓释剂皮下植入、复方丁丙诺啡/纳洛酮维持治疗等,在此介绍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一点这方面的信息,仅供参考。

美沙酮维持治疗

美沙酮治疗分为短期脱毒治疗和长期维持治疗( MMT),前者治疗时间多少于21天,但也有长达30~180天的,主要采取剂量递减的方式,以最终实现不使用阿片类药物为目的。长期维持治疗是指以相对稳定的剂量维持治疗3个月以上,直至患者具备停药条件。

MMT最先是作为降低危害的一个方法提出来的,效果也很明显。但从目前来看,这也可以成为防复吸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随着MMT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活、交友等会发生良性的改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监控他们的尿液、生活模式、休闲活动、电话记录、朋友圈、工作情况来综合判定他们的恢复情况,如果达到标准,比如近三年未再偷吸、未主动与毒友来往、有健康的休闲活动等,这个时候再停用MMT,复吸的概率会比较低。

概述

美沙酮维持治疗(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是指在较长时期或长期使用美沙酮来处理阿片类成瘾,以减少非法药物消耗、降低犯罪率、消除并发症、减少艾滋病及其他传染病的一种治疗措施。

美沙酮维持治疗源于意外。1963年,正处在60年代社会变革的潮头,医师和公共卫生工作者从观察者和用药者数十年了解的情况发现,除少数人外,任何治疗方法对长期使用阿片(如海洛因、吗啡等)的成瘾者都无济于事。实际上,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坦诚地宣称它比不治疗要成功,从脑白质切除术、胰岛素休克到心理分析和终身监禁威胁,所有能够想到的方法都已尝试,但结果总是一样: 70%~90%的慢性海洛因成瘾者会在短期内复吸。为此,很多有名望的陪审团成员参加了调查并得出结论:现在是重新审视近50年的禁令,并考虑允许医师给成瘾者开具他们所需的阿片类药物的时候了。

受此问题困扰最严重地区之一的纽约市卫生审议会( New York City Health Research Council)建议对麻醉品成瘾进行研究,拿出解决方案。1963年Rockfeller研究所接受了这一课题,委托美国Rockefeller大学Dole博士和精神科医师Nyswander负责实施。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药物依赖治疗的精神病学家,Nyswander确认采用单纯传统的精神病学治疗方法无助于麻醉品成瘾者摆脱毒品,特别是对毒品的渴求问题。多年的实践经验和面对的具体问题使Dole和Nyswander决定采用药物替代方法,以控制麻醉品成瘾者对海洛因的渴求,同时他们将解决问题的目标定位于社会功能的康复而不是完全戒断( abstinence)上,这一定位实质上奠定了美沙酮维持治疗( MMT)的基础(这一方案后被称为Dole Nyswander方案,以下简称Dole方案)。采用药物替代维持方案出台的另一个时代背景是,这一时期精神病治疗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药理学的黄金时代”( golden age of pharmacology),大量抗精神病药( antipsychotics)的面世被认为给精神医学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great hope)。药物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精神外科( psychosurgery)治疗,大至精神分裂症等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严重精神疾病,小到焦虑、失眠等一般精神、神经功能障碍,通过药物治疗确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缓解,使患者保持了正常的社会功能(而由此带来了一股用药热,滥用、误用各种精神药物之风在美国乃至西方社会也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可以认为这一时期精神病治疗学或医、药学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成美沙酮维持思想或Dole方案的一个间接因素。

Dole博士和Nyswander医师开始在慢性海洛因成瘾者中采用从吗啡到甘油桂酸酯的每一种阿片类药物的试验,以便找到一种能够稳定维持的物质。然而,他们发现很难找。受试者大部分时间表现的不是过分安静,就是处于轻微的戒断状态,或昏昏沉沉度日,等待着下一次注射,或比较着所用药物的优点。两位博士非常不情愿地宣布这次试验失败,决定为这些成瘾者“戒毒”并让他们离开医院。为帮助受试者解除戒断症状,他们开始使用人工合成的麻醉品美沙酮。美沙酮是在二战期间由德国人合成的,战后用于治疗甘油桂酸酯的戒断症状。美沙酮具有便宜、口服吸收好、比吗啡等其他阿片类药品疗效长等优点。对研究者而言,用美沙酮的目的仅仅是结束此次的维持试验,对受试者表现人道的一种做法。鉴于这些受试者以往使用了很大剂量的毒品,为了稳定他们的“习惯”,研究者给他们使用了大剂量的美沙酮。

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在改用美沙酮后的几天,他们表现出了很不一样的行为。尽管几周以来他们要么在体验麻醉品带来的效果,要么在抱怨他们需要更多的麻醉品,但是突然他们的生活重心远离了毒品。有一位受试者让研究者给他提供材料,他要拾起忽视已久的绘画爱好,还有人提出是否有可能继续完成中断的学业。总而言之,这些最初进到医院里外表和行为都很相似的成瘾者,现在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他们开始表现出在那些追求街头毒品的日子里被逐渐淡忘的潜能。

在随后对120例接受治疗者进行的追踪观察显示,其中71%获得了稳定工作或进学校读书,与其他治疗方案比较具有突出的优越性。美国FDA和麻醉品与危险药品局联合于1970年批准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试验性治疗。FDA于1972年正式批准美沙酮用于麻醉品依赖的治疗,美沙酮的同类长效制剂乙酰美沙酮( levo alpha acetyl methadol,LAAM)已获FDA批准用于维持治疗。

随着基础医学和生物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成瘾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脑疾患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使得对于麻醉品依赖的治疗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像大多数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均需要药物维持治疗一样,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中采用美沙酮维持治疗也逐渐被许多国家认同。然而对于药物成瘾所采用的一贯政策是必须停止用药而不能一味满足需求,所以,对于美沙酮维持治疗仍存有许多争议。美国是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最普遍的国家,该国60万阿片类成瘾者中,约有11. 5万人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西欧国家中,以丹麦、瑞士和荷兰开展得最为广泛,法国近年来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比例也在快速增长,芬兰、希腊和卢森堡仍未采用这种治疗。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实行了美沙酮维持治疗。

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目的

美沙酮维持治疗最初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与毒品有关的犯罪。随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在静脉成瘾者中患病率的激增,使得维持治疗又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减少静脉注射毒品,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由于美沙酮半衰期长,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成瘾者不必每天为毒品而奔波,将每日必须出入的毒品交易地代之以可随时得到医疗和心理服务的医疗机构,使他们有机会得到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同时,由于服药期间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样也就为从事正常生活(如上学和就业)和融入社会提供了条件,最终达到减少毒品危害和需求的目的。

美沙酮的特点

美沙酮为长效阿片类药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德国科学家合成。最初作为镇痛药物使用,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镇痛效力强和口服有效是其突出的特点。口服用药后90%经胃肠道吸收,2小时达血浆峰浓度,半衰期约24小时( 15~55小时),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为4~10小时。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后,药物作用时间可达24~36小时。

作为替代药物,美沙酮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使用充分剂量时可以减少或消除成瘾者对阿片类药物的渴求。同时美沙酮与同类药物具有交叉耐受性,可使随后使用的阿片类药物的作用降低或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服用美沙酮期间可防止再使用海洛因。由于用药后没有欣快感,故不会出现因自身给药而达到中毒的程度。美沙酮具稳定的耐受性,一旦调整至合适的剂量,可以长期服用相同剂量,很多接受维持治疗者用药20年,仍始终使用相同剂量。

美沙酮的另一个特点是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即使服用较高剂量也不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和对于正常疼痛的感受,因而适用于维持治疗。

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卡马西平、利福平和苯妥英钠可显著提高美沙酮的代谢速率,因而在合并用药时可能会诱发戒断症状。西咪替丁通过干扰肝脏P450酶活性,可提高美沙酮的血药浓度。维持治疗期间,阿片受体拮抗剂或部分激动剂会诱发戒断症状。

美沙酮不会损害患者的正常功能。经对志愿者、用药者和没有使用过美沙酮的正常人群的对照研究,包括反应时间、驾车能力、智力和注意广度等项目在内的心理运动测验显示: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和志愿服药者与正常人群间差异无显著性。

国外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实施方案

一、剂量

能否达到治疗目的,服药剂量是关键因素。目前认为,美沙酮使用剂量应在60mg以上,低于这个剂量只有少数人尿检可以保持阴性,且治疗保持率下降。高于此剂量,不仅维持率增高,而且滥用其他药物(如可卡因)和艾滋病感染率也减少。

治疗开始的剂量应为20~30mg/d,为安全起见,最初使用剂量不应超过40mg/d。

剂量调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根据缓解戒断症状的程度调整用药剂量,其间可在5~24小时增加5~10mg。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沙酮半衰期较长,如果漏服一次可能不会表现出严重的戒断症状。但当达到某一剂量后,戒断症状的缓解需要一段时间,而不应在短时间内一味地增加药物剂量。

第二阶段是根据渴求减轻的程度调整使用剂量,渴求的缓解程度可通过尿吗啡检测结合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判断。每5~10天增加5~10mg/d,一般需达到60~80mg/d或更高剂量。

第三阶段是最终调整阶段,在确定了稳定剂量后,要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进行最后调整,有时需要降低剂量。最终的维持量以达到阻断渴求和尿吗啡检测保持阴性为目标。达到这一目标的剂量在个体间差别很大,介于50~130mg/d,个别患者可能需要更高或更低的剂量,对此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根据客观症状和患者主观感受以及治疗的效果(如尿吗啡检查结果)进行判定。血药浓度的测定是重要的参考依据,通常150~200ng/ml会有效地阻断渴求和防止出现戒断症状。

二、维持治疗的持续时间

按照WHO1990年对于美沙酮治疗时间的规定,美沙酮维持治疗分为短期维持和长期维持,以6个月为界限,不足6个月为短期维持,超过者则为长期维持治疗。选择长期或短期维持治疗的依据是患者要求戒断的动机和要求改变滥用药物生活方式的迫切程度。对于静脉注射药物滥用特别是HIV携带者,以及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的成瘾者应选择长期维持治疗。曾有部分医师主张使用尽可能低的剂量和尽可能短的维持时间,但研究显示,即使是能够很好地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停止治疗后3年内复吸率为20%~50%,最终的复吸率为70%~80%。一般而言,维持治疗的时间越长,获得心理治疗的机会和维持正常生活的时间以及脱离非法毒品交易的时间就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何时停止维持治疗有赖于患者的主观愿望。停药的过程可遵循递减的原则,但速度应比较缓慢,一般每隔5~10天减少10%。但无论对已经停止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还是正在准备停止治疗者都要进行严密跟踪,一旦发现复吸的迹象,应立即恢复维持治疗。

三、进入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条件

按照美国美沙酮维持治疗方案的要求,进入治疗者须确实已形成躯体依赖1年以上,但是对于孕妇,患有其他躯体疾病(如艾滋病)以及18岁以下的青少年或以前曾接受过美沙酮脱毒治疗者不受此期限限制。18岁以下青少年须得到家长或合法监护人的同意,并且在进入维持治疗前,必须曾接受过至少两次正规的脱毒治疗。

对于只有短期依赖史,既往没有使用美沙酮脱毒治疗经历以及不愿意长期服用药物者,不宜进入维持治疗。

四、治疗程序及治疗场所

治疗须保存完整的病例记录。病史内容除包括既往治疗史、家族史和个人史外,特别应记录滥用药物史及其对于精神活动的影响。对于初次接受治疗者要进行系统的躯体及精神检查。

在施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机构中,毒品检测设备是必要的,有条件者应具备可同时进行多种药物检测的设备,以明确是否存在多药滥用问题。同时须具备精神科治疗条件,以便处理药物中毒和戒断症状,采用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尽可能使患者保留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以防止复吸。

每次服药应在护士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药物不被流失。

治疗期间需随机对尿液进行检查,以便监督患者执行维持治疗的情况。美国联邦政府规定尿液毒品监测至少每年8次,但大多数治疗机构检查的次数通常是每月1次,或每周1次。当发现尿检结果呈阳性时,应分析原因,在进一步调整美沙酮剂量的同时,要加强心理和社会辅导工作。

五、不良反应的处理与中毒抢救

美沙酮引起的不良反应较轻,常见便秘、头晕、嗜睡、疲乏、低血压、恶心和呕吐。有些症状只在首次用药时出现,多次用药后症状就会消失,但针样瞳孔和便秘会始终存在。

危及生命的中毒症状是呼吸抑制。由于阿片类药物存在交叉耐受,所以海洛因成瘾者对美沙酮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发生中毒的病例大多是非成瘾者误服。当误服发生后应给予50mg活性炭,儿童10~20mg,并观察24小时。昏迷者不适于催吐,以免引起窒息。对于非阿片类成瘾者,中毒致死量是50mg,但一次误服剂量超过30mg就应立即洗胃。由于美沙酮具有抑制胃肠节律性蠕动作用,所以即使误服4小时后,洗胃仍然是治疗指征。成瘾者误服剂量超过其处方剂量的一倍时,就具备了洗胃的指征,但应根据意识清晰的程度进行判断。有些患者对美沙酮耐受性非常强,即使服用处方剂量的4倍,各项生理指标仍可维持正常。

抢救用药与治疗阿片类中毒相同。当出现昏迷和呼吸抑制时纳洛酮( naloxone)为首选用药,每2~4分钟静脉注射1次,直到意识清楚和呼吸恢复正常。与其他阿片类不同的是,美沙酮作用时间较长。因此,即使意识恢复后也应持续给药并观察24~48小时。

六、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配套服务措施

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目的之一是使成瘾者有机会接受心理辅导和医疗咨询,以便促进康复,重归正常生活。因此,美沙酮维持治疗机构绝不是简单的发放药品的场所。美国政府要求无论在医院附设或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诊所,都要具备可随时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的条件,包括完整的医疗设施、能够提供药物咨询的人员、心理治疗和职业培训人员。

美沙酮维持治疗可划分为3个阶段。前3个月为第一阶段,此阶段正是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的时期。治疗刚开始时,患者的求治愿望最为强烈,应立即跟进心理强化治疗,在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目的和治疗全过程的基础上,开展心理、社会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以及自助式集体治疗,患者须每日接受一次治疗和检查。

第3~12个月为第二阶段,尽管在此阶段个别患者可能仍需对美沙酮的维持剂量进行调整,但工作的重点是解决共患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等)和多药滥用问题。对于传染性疾病患者(如艾滋病,肝炎等)需要与相关机构配合治疗。因为有了第一阶段的治疗基础,患者的社会功能、家庭关系已获得很大程度的改善,有些人已经开始寻找就业和入学机会。此时可允许表现较好的患者有条件地将周末的药物带回家服用。上述两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者参与,以解决无家可归、复学和再就业问题。

12个月后为第三阶段,即进入稳定的治疗阶段,该阶段治疗工作量最小,患者大多已经就业或上学,药物剂量很少进行调整,也不需要强化的心理、行为治疗,患者可以每两周或更长时间到咨询人员那里复查一次。

有关美沙酮维持治疗( MMT)的争论

对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维持治疗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在美国尝试过,维持治疗的药物是吗啡,可是吗啡比当时已有的其他阿片类药物成瘾性更强,因此导致出现更多的成瘾者。从那时起,究竟应选择完全戒断还是长期维持用药以满足渴求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尽管美沙酮和当年吗啡的药理作用有很大区别,且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但对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看法仍褒贬不一。美国是最积极倡导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国家,但也存在着是否应该长期维持和是否使用充分剂量的争论。

一、赞成美沙酮维持治疗( MMT)的人士认为,MMT有以下优点

与旨在完全达到戒断的治疗相比,患者对于MMT的顺应性较高;充分剂量的美沙酮可减少甚至消除渴求,因而可以降低非法药物的使用;减少复吸频度;减少静脉注射滥用毒品,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的机会;降低非法药物交易,减少犯罪;给心理和行为等综合治疗提供机会,治疗期间可以上学、就业和维持正常的家庭关系,使成瘾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改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对于难于达到完全戒断的顽固成瘾者( hardcore addicts),在治疗期间其生活方式有明显的改进,成为被社会能够接纳的一分子;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减少了医疗开支。

二、反对意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MMT不是彻底断绝滥用药物的治疗方法;美沙酮维持治疗并非针对依赖的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使吸毒变得不那么可怕,因而有可能助长吸毒恶习;美沙酮可能会流失成为毒品;如果阿片类成瘾需要维持治疗,那么其他药物成瘾,如酒、可卡因和安眠药成瘾,是否都需要维持治疗?

阿片类成瘾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脑病,减少滥用药物直至最终停止用药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对药物依赖的成因仍不十分明确,对于大多成瘾者而言,维持彻底不用药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尚不可能用单一的治疗方法予以解决,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尽管国际上对于美沙酮维持治疗存在争论,但总的趋势是,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我国实施美沙酮维持疗法的理由与目标

自2001年以来,中国已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而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有41. 3%的HIV感染者是由于静脉注射毒品而被感染的,而吸毒又与艾滋病传播的另一种重要传播途径卖淫嫖娼紧密联系。越来越多的专家认识到,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中国的吸毒问题,或降低吸毒的危害,将造成艾滋病在中国大面积、快速流行,引发比毒品问题更严重的国家性灾难。

2003年7月国家卫生部、公安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向全国各省、区、市下发《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暂行方案》。此后,在2003年12月底,中央成立的国家试点工作组批准了全国5省共8个试点机构开始进行工作试点。从2004年开始,用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者的试点工作在全国展开,这意味着80年代中期以来就存在的禁毒方法之争出现转机:政府不再停留在口头的争议而尝试实践,以此检验美沙酮口服液代替海洛因对毒品成瘾者的维持治疗是否可行和有效。

MMT有助于实现以下社会期望目标:①降低因使用非法麻醉药品而导致的犯罪率、商业性性活动和吸毒者的反社会行为;②与吸毒者保持联系,及时为他们提供预防疾病的咨询和健康教育,以及医疗服务、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改变吸毒者错误和危险的认知、行为(如停止吸毒、酗酒,停止和改变高危性行为和注射毒品行为),鼓励他们逐渐戒除毒品;③保持吸毒者的职业功能和家庭功能;④为吸毒者提供一种方便、合法、医学上安全有效的药物,以替代非法服用麻醉药品;⑤减少静脉吸毒和共用注射器的机会,预防经血液传播的各种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

这些社会期望目标的实现,有助于降低毒品非法需求、社会稳定、减少犯罪和减少医学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吸毒者中HIV/AIDS流行传播问题。但是,实现“社会期望目标”的基本条件是要先达到美沙酮维持的药理学目标,美沙酮维持的药理学目标可概括为三个方面:①避免戒断症状的出现;②减轻对毒品的渴求;③预防重新滥用毒品(预防复吸)。

我国美沙酮维持疗法的实施

一、初始剂量的确定: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初始剂量,目的是减轻慢性稽延性戒断症状,减少或消除渴求,防止产生欣快感与镇静,一般重度吸毒者40mg/d,中、轻度吸毒者可用20mg/d或更小剂量。确定美沙酮维持剂量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避免使用社会奖赏或惩罚( social rewards or punishment),任何人维持剂量的确定都应根据该个体药物依赖状态、机体的代谢情况、体重和24小时内血药代谢水平变化,即一定要因人而异(包括考虑不同人种的体质差异),实现给药的个体化。

二、用量用法:患者到维持治疗点在监督下服药,用药后需观察3~4小时,看是否可以抑制戒断症状,若剂量不足,应追加10mg左右,继续观察,然后根据戒断症状的表现程度调整剂量,以能控制戒断症状又不出现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为宜。多数成瘾者每日给( 60±20) mg即可,少数可能高于80mg。最初3个月,每周至少6天服药,3个月后,表现好、守纪律、尿检阴性者,可隔日带药1次。两年后可每周两次到维持治疗点带3日药。

三、如何减药、停药:待病情稳定、康复良好、家庭关系及社会适应良好,且患者愿意减量时,方可开始试行减药,减药速度要缓慢,一般每周减3%美沙酮,约4~6个月完全撤掉美沙酮。但完全撤掉美沙酮的成功率不高,约7. 6%,许多人脱离不了美沙酮,只得终身维持用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患者达到停药的标准,并愿意停药时,可以用其他戒毒药品对其进行脱毒治疗,比如中成药、非阿片类脱毒药。故MMT期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治疗期限尽可能长或充分的长,只要患者可以从治疗中得益、只要他们愿留下来治疗、只要能防止复吸海洛因、只要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就应该由医师尽可能长的用药。

四、作用与疗效:98%的治疗者戒断症状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毒品的渴求感,明显减少了觅药行为和静脉用药行为; 76%的治疗者认为副作用较少、程度较轻,个体功能得到改善,家庭功能和父母责任感也得以改善;预期接受治疗者将明显减少海洛因和非法药物的滥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犯罪,减少HIV/AIDS的感染率。

复方丁丙诺啡/纳洛酮维持治疗

2002年10月,FDA批准将舌下服用的丁丙诺啡/纳洛酮( BUP/NX)合剂作为治疗阿片成瘾的药物,商标名为Suboxone(赛宝松),2003年开始实施。2006年被欧共体药物评审委员会( EMEA)批准。目前已经在3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包括欧洲,新西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28个国家已经成熟推广应用,4个国家在推广进行中。以下研究资料来源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毒品滥用与精神卫生服务局物质滥用治疗中心的“丁丙诺啡/纳洛酮治疗手册”,仅供国内相关人员参考用,不是临床指南或标准。

丁丙诺啡/纳洛酮的药理学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与阿片受体紧密结合,但完全不会激活受体。纳洛酮有时被急诊医疗人员用于治疗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造成的过量中毒。

丁丙诺啡是吗啡生物碱二甲基吗啡的衍生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作为止痛药物被使用。丁丙诺啡是阿片受体的不完全激动剂,也就是说丁丙诺啡会与阿片受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无法像海洛因或美沙酮等完全激动剂一样完全激活受体。在低剂量时,完全激动剂和不完全激动剂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事实上,在低剂量时,丁丙诺啡是比吗啡更有效的止痛剂)。但与完全激动剂不同的是,在高剂量时,即使继续增加剂量,不完全激动剂也会停止产生更大的阿片效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天花板”效应。这种天花板效应意味着使用丁丙诺啡导致服药过量的风险比使用完全激动剂要低得多。

由于吞服丁丙诺啡会在第一轮肝代谢中代谢掉,所以其生物利用度很低。但舌下含服溶解的丁丙诺啡却具有充分的生物利用度。相反,无论是吞服还是舌下含服,纳洛酮的生物利用度都很低。因此,舌下含服的丁丙诺啡/纳洛酮合剂会产生显著的丁丙诺啡效果,而不会受到纳洛酮的影响。但是,一旦丁丙诺啡/纳洛酮合剂被捣碎和溶解后用作皮下或静脉注射,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的效果将会显现出来。阿片成瘾者如果这样滥用丁丙诺啡/纳洛酮合剂,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强烈的阿片戒断症状。因此,丁丙诺啡/纳洛酮合剂中的纳洛酮能有效防止阿片成瘾者将该药物滥用为注射药物,并能降低该药物的市场价值。

由于丁丙诺啡的胃肠生物利用度很低,所以吞服的效果要比舌下含服轻微得多。吞服丁丙诺啡的生物利用度大约只有舌下含服丁丙诺啡的五分之一。丁丙诺啡的“天花板”阿片效应也提高了其在意外的或有意的服药过量中的安全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丙诺啡导致呼吸抑制的风险比美沙酮等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要低得多。患者的肝功能必须接受严密的监控,尤其是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

丁丙诺啡/纳洛酮最常见的副作用与阿片的副作用相似,如恶心、肌肉疼痛、便秘。但只要坚持治疗,几周内就能耐受大多数副作用。临床医师要对这些副作用提供适当的临床处理,可以对症治疗或适当调整丁丙诺啡/纳洛酮的剂量。过渡期可能会出现暂时的不适,临床医师要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向患者保证大部分副作用会自行消退。

只要不与其他药物混用,丁丙诺啡/纳洛酮的过量用药并不会出现致命的呼吸抑制。但是,如果与其他药物或非法药物尤其是其他镇静类药物或酒精一起混用,丁丙诺啡的滥用会产生致命的过量后果。大多数与丁丙诺啡过量相关的死亡病例主要与单一注射丁丙诺啡有关。丁丙诺啡/纳洛酮合剂中包含的纳洛酮对阿片成瘾者有强大的震慑作用,使他们不敢将该药物滥用为注射药物。

对于疑似的服药过量体征(如嗜睡、一睡不醒),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监控呼吸、脉搏和血压。还要考虑其他药物、酒精或急性疾病等因素。

突发性阿片戒断反应的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与丁丙诺啡/纳洛酮有关。第一种情况是丁丙诺啡/纳洛酮被蓄意捣碎后滥用作注射药物,这是最有可能在阿片成瘾者身上产生阿片戒断反应的原因,因为在注射情况下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的作用会占主导地位。应该向患者解释这种药物的特性。第二种情况是阿片成瘾者在体内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仍然起作用的情况下服用丁丙诺啡/纳洛酮引起的突发性戒断反应。与海洛因等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相比,丁丙诺啡能更紧密地与阿片受体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与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并存的情况下,丁丙诺啡的作用会占主导地位。由于丁丙诺啡是一种不完全激动剂,无论其剂量或浓度是多少,只能制造次一级的阿片效力。患者在体内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仍然起作用的情况下服用丁丙诺啡,就会感受到阿片“效力”的降低,即戒断反应。这种突发性戒断反应通常只会在第一次服用丁丙诺啡后出现,而且比纳洛酮或吗啡酮等阿片受体拮抗剂引起的戒断反应要轻微。通过安抚、使用辅助药物(如服用布洛芬治疗肌肉抽筋,服用止吐剂和止泻剂)和缓慢导入丁丙诺啡/纳洛酮等策略,可以控制突发性戒断反应。

服用丁丙诺啡需要考虑肝脏转氨酶( ALT)升高这一问题。曾有过肝炎患者长期服用丁丙诺啡后出现转氨酶轻微升高的记录。患者在第一年每个季度都要接受胆红素和转氨酶检测。临床医师要监控这些实验室结果,评估肝脏炎症的波动或血清胆红素的升高。临床医师还要监控患者是否有急性肝炎的临床体征,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和黄疸。除丁丙诺啡/纳洛酮之外,还应考虑诱发肝炎的其他原因,包括酒精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其他药物。如果急性肝炎引起黄疸或患者的转氨酶值升高到基线水平的10倍以上时,应该停止服用丁丙诺啡/纳洛酮。

丁丙诺啡是一种妊娠慎用C级药物。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给出了C级处方药的定义:①动物生殖研究中出现对胎儿的不良反应;②没有开展充分的人体对照研究;③无论潜在风险如何,孕妇使用该药物的好处可以接受。纳洛酮对发育中的胎儿的风险尚未知。因为母亲和胎儿都会对母亲服用的阿片类物质产生依赖,服用纳洛酮可能会对两者都诱发戒断反应。丁丙诺啡会进入母乳中,故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治疗程序

一、第1天的程序

治疗前应该出现了自发性戒断反应,目的是避免突发性戒断反应。第一次服用丁丙诺啡/纳洛酮之前应该感到轻度到中度的阿片戒断反应,临床医师可使用COWS量表进行评估,如果COWS的得分为8或更高,医师可以开始导入丁丙诺啡/纳洛酮的第一次剂量。患者在第一次舌下含服丁丙诺啡/纳洛酮之前可以喝点水湿润口腔,但当药片放置到口中后则不可以再喝水。临床医师要保证丁丙诺啡/纳洛酮药片被正确地放置到舌下,并指导患者不要咀嚼或吞咽,直至药片溶解。建议一次不要超过两片药片。观察患者直至药片溶解,在给药后应至少检查患者的舌下情况一次,以保证药片放置的位置正确。患者应接受至少一个小时的观察,然后再次测量COWS。许多患者在第1天服用两片4 mg的丁丙诺啡/纳洛酮(即第1天的总剂量为8mg)后阿片戒断症状都减轻了。不过,如果患者在服用8mg的丁丙诺啡/纳洛酮后仍然出现戒断症状的话,可再给予一剂或两剂药物。在第1天的治疗导入中,每位患者服用的丁丙诺啡/纳洛酮不能超过16mg。

二、第2天和第3天的程序

第2天再次测量COWS。如果COWS≥2或报告头天晚上出现戒断症状(包括使用了阿片类物质或强烈想要使用的欲望),可以在第1天总剂量的基础上再增加4mg的丁丙诺啡/纳洛酮。1小时后可以再给予4mg。一些患者接受8mg 或12mg的丁丙诺啡/纳洛酮就可以控制住戒断症状,而有的患者可能会要求更大剂量的丁丙诺啡/纳洛酮。从第2天开始,丁丙诺啡/纳洛酮的最大使用剂量可以达到32mg。大部分患者在第3天的治疗导入中只需要单一剂量的丁丙诺啡/纳洛酮,也就是与第2天相同的剂量或在第2天总剂量的基础上再增加4mg。跟所有药物疗法一样,丁丙诺啡/纳洛酮的目的是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丁丙诺啡/纳洛酮疗法的直接目标是减轻戒断症状,长期目标是降低对毒品的渴望,从而减少或停止使用非法的阿片类物质。如果患者对适应丁丙诺啡/纳洛酮有困难(例如出现持续的戒断症状,或强烈想要使用非法的阿片类物质),则增加剂量的速度可以加快。

临床医师应确认患者服药的方式正确,即含在舌下,而不是吞咽。临床医师要强调不可以使用其他诸如酒精、安眠药和苯二氮等药物。提醒患者在他们了解丁丙诺啡/纳洛酮对自己的影响之前不要开车或骑摩托车。

三、第4天到第21天的稳定服药阶段

从第4天起,患者将继续每天服用丁丙诺啡/纳洛酮的日剂量,直到第21天。如果需要,剂量可增加到每天最多32mg,直到患者的副作用减到最弱或不再出现,并且患者对阿片制剂不再有无法控制的渴望。在前三个星期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几乎所有患者将用量稳定在日剂量16~24mg之间,有些情况下可能要求每天32mg。在稳定服药阶段,丁丙诺啡/纳洛酮每天增加的剂量不能超过2mg。在一些病例中,如果患者反映服药后有镇静或行动迟缓现象,丁丙诺啡/纳洛酮的日剂量可能要减少。一旦患者已连续5天服用稳定的剂量,并且适应效果很好,患者将开始改为每周3次服药。因为丁丙诺啡是不完全激动剂,最大效力比完全激动剂要低,因此剂量增加的过量风险会降到最低,通常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从每日服药可以直接转换成每周3次服药,可以从周一开始,遵循周一/三/五的计划表。

四、巩固维持阶段

丁丙诺啡/纳洛酮剂量的调整主要依据对以下各方面的评估:戒断症状、对非法阿片制剂的渴望、继续使用非法阿片制剂、丁丙诺啡/纳洛酮的副作用。如果有对非法阿片制剂的渴望和使用现象,临床医师需考虑增加丁丙诺啡/纳洛酮的剂量。丁丙诺啡/纳洛酮也会产生阿片类副作用,如便秘或肌肉疼痛。轻度副作用可用其他治疗方法来治疗,如阿司匹林(肌肉疼痛)、大便软化剂和轻泻剂(便秘)或止泻剂(腹泻)。每3个月开展一次肝功能测试(转氨酶和胆红素),丁丙诺啡/纳洛酮药物治疗可能会有轻度的肝脏酶升高,需严密监测。临床医师需和患者讨论在服用丁丙诺啡/纳洛酮时继续使用酒精和吸毒的危害性。

五、如何减药

由于个人剂量的不同,减药期的计划和剂量也不同。一般来说,剂量是每周慢慢减少,直到达到0剂量。大致的减药速度是每周总量比上一周减25%,用6周时间全部减完。

纳曲酮维持治疗

滥用毒品的欣快感-正性强化和停用毒品后严重的戒断反应-负性强化,两种强化的综合作用是毒品成瘾的主要原因。在脱毒期使用戒毒药是为了降低负性强化,但对正性强化并没有多大作用,如果用某种方法可以阻止正性强化的形成,对于彻底戒毒无疑有重要意义。临床经验证明,戒毒后坚持不复吸的时间越长,彻底戒毒的可能性就越大。基于以上理由,目前临床采用口服阿片受体拮抗剂维持治疗阿片类成瘾者,利用它们具有竞争性阻断阿片受体的特性,使已脱毒的戒毒者“偶吸”时不再产生欣快感,从而逐渐减少或消除患者对阿片类物质的渴求,巩固戒毒成果。

多年前,曾有人在临床上使用纯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和部分激动-拮抗剂环佐辛,以拮抗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并期望预防复吸。但纳洛酮拮抗作用时间短,需要剂量大,需不间断给药,患者痛苦,资金耗费大;环佐辛剂量小、效果强,有长效作用,但在刚用药时可引起类精神病反应,多数人不能接受。

纳曲酮是羟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化学结构与纳洛酮相似。系阿片受体纯拮抗剂,蒂巴因的衍生物,为白色结晶样化合物,其盐酸盐易溶于水。纳曲酮于1956年由美国杜邦公司合成,1984年上市。国内有两个品种的即释片,包括国产的纳曲酮、纳克莱(意大利)。纳曲酮本身无任何内在生物活性,在体内与阿片受体亲和力强,可完全阻断外源性阿片类物质与阿片受体的结合,纳曲酮与阿片受体特别是与μ受体的亲和力为纳洛酮的3. 6倍,与μ、δ、κ三种受体亲和力分别为1. 08、6. 6、8. 5Nm,对μ受体的亲和力最大,约为后两者的6. 8倍。长期给予阿片类物质和纳曲酮,可阻断阿片类物质产生躯体依赖。

临床资料表明,纳曲酮的阿片受体拮抗作用是纳洛酮的60倍,且具备两药的全部优点,既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又具有长效作用,且无类精神病反应,动物试验表明无毒性作用,经肝脏代谢,由尿排出,长期用药无蓄积作用。故可作为戒毒后的一项巩固治疗措施,实施于有决心配合和坚持治疗的已经充分脱毒的人员。

综合各方面资料,纳曲酮抗复吸的近期疗效良好,可明显提高操守率,用一天纳曲酮可得到一天的保护,但停用纳曲酮后的远期效果如何?是否能明显降低复吸率?由于数据资料收集的困难及资料的准确性较差,尚无统计学依据,但用纳曲酮维持治疗的时间一定要长,最少半年,长则2年,并需要同时配合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如行为矫正、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

海洛因成瘾者戒毒后服用纳曲酮维持治疗有以下10个理由:可以口服,方便用药;起效快;作用时间较长,可维持24小时,临床研究表明,一次服用150~200mg纳曲酮,可以削弱或阻断海洛因的效果达72小时之久;相对安全;可完全阻断海洛因的效应;副反应轻微,拮抗作用不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无严重的副作用和毒性,多数人服药后全无感觉,少数人可暂时出现胃肠道不适、焦虑、失眠,如果突然服用大剂量,有可能引起情绪恶劣、悲伤及可逆性肝功能障碍;不成瘾;无耐受;无依赖;无戒断。而不服用纳曲酮的理由只有1个:不上头,就好像什么也没吃。

值得注意的是,纳曲酮不能消除脱毒后的稽延性戒断症状,如失眠、焦虑、疼痛、食欲缺乏等,应向服用者说明,不要误认为是纳曲酮的不良反应。同时应采取其他对症治疗措施加以克服,以免因这些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困扰而复吸。服用纳曲酮时如试图用阿片类毒品,小剂量时不会有欣快感,大剂量时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直至昏迷、死亡。服用纳曲酮期间忌饮烈性酒,以免加重肝损伤。

纳曲酮预防复吸的效能

盐酸纳曲酮是阿片受体纯拮抗剂,对脑内阿片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实验表明在人单次口服70~100mg纳曲酮能够在24~72小时内阻断静注25mg海洛因在人体产生的作用,加大剂量可延长阻断时间。服用纳曲酮后,若重新滥用阿片类物质就可以阻断它们作用于阿片受体,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因而不产生欣快感。脱毒完成后给予纳曲酮维持治疗,可在阿片受体与毒品之间起到屏障作用,若在服药期间偶尔滥用海洛因,由于纳曲酮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海洛因的正性强化,从而间接淡化心理渴求并起到降低复吸率的作用。

研究表明,服用纳曲酮后再吸海洛因无舒适体验或舒适体验减弱者共占81. 6%,纳曲酮阻断海洛因主观感受的作用明确;服用纳曲酮后,患者渴求强度低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差异;服药期间“偶吸”海洛因者从最初的21. 2%降至服药第6个月的13. 4%,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对完成脱毒治疗后的阿片成瘾者,通过纳曲酮维持治疗可以拮抗阿片类药物的作用,降低或阻断使用阿片类药物后的舒适感受,淡化对毒品的渴求感,使偶尔尝试吸毒的比例下降,从而减少复吸率。

国外的研究一向将纳曲酮服药保持率和保持时间作为判断纳曲酮预防复吸疗效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外所作的临床研究,服用纳曲酮6个月的保持率较传统脱毒后6个月操守率为高,约达25%~50%不等,服用纳曲酮期间对海洛因的渴求强度减低,再次尝试毒品的次数减少。国内有研究表明,治疗第1~6个月各时点纳曲酮服药保持率及平均保持时间要高于本人既往脱毒后1~6个月的操守率及平均操守时间,自身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第6个月服用纳曲酮的保持率与本人既往脱毒后第6个月操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意义;服用纳曲酮后的平均保持时间、既往脱毒后平均操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但不同药物剂量组间第6个月服用纳曲酮的保持率没有显著差异。

病例选择

使用纳曲酮维持治疗仅适用于阿片类成瘾者,对非阿片类成瘾无效。病例选择要求戒毒者本人确实有强烈的戒毒愿望、曾多次戒毒均不能坚持长久或操守时间很短者。另外,最好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家属能密切配合。有正当职业利于合理安排时间,防止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和容易接触到吸毒朋友而受不良影响。家属的配合对治疗效果影响很大,服用纳曲酮是一项长期的家庭计划,需定期复查取药,按时服药,不良反应的通报及经济保障均需家属的监督与配合,心理辅导及康复也离不开家属。病例选择不当将直接影响治疗结果。

治疗方法

纳曲酮维持治疗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诱导阶段、维持阶段。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准备阶段

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开始服药前7~10天内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②尿吗啡检测阴性;③纳洛酮激发试验阴性。如为阳性,则纳曲酮治疗应延缓,直到激发试验阴性后再进行。

纳洛酮激发试验包括静脉注射激发试验、皮下注射激发试验以及强化激发试验:①静脉注射激发试验:吸取0. 4mg纳洛酮1支备用,先静脉注射0. 2mg,观察30秒钟,无明显戒断反应时再注入余下的0. 2mg,继续严密观察20分钟,注意是否出现戒断症状和体征,如流泪、流涕、哈欠、皮肤起鸡皮、心跳加快、辗转反侧、坐卧不安、腹痛剧烈等。对康复时间长、体质恢复好、康复期间确实未偷吸过海洛因和使用阿片类戒毒药物者,也可一次性静脉注射纳洛酮0. 4mg,观察半小时;②皮下注射激发试验:直接皮下注射0. 8mg纳洛酮,严密观察45分钟,也可分2次皮下注射,每次0. 4mg纳洛酮,间隔半小时,第2次注射后观察45分钟,注意有无戒断症状出现。准备服用纳曲酮抗复吸者,经过脱毒和康复治疗,戒断症状大部分已消除,因此纳洛酮激发出的戒断症状多很轻微,似有似无,呈一过性。尤其是在皮下注射激发试验时,起效慢,消失快,有时甚至观察不出来,难以判断结果,此时应进行强化激发试验,以便再确认;③强化激发试验:在第1次注射纳洛酮后1小时,一次性静脉注射1. 6mg纳洛酮,观察半小时,若戒断症状不明显,自我感觉良好,则为纳洛酮激发试验阴性,可以开始纳曲酮治疗。

二、诱导阶段

诱导治疗时应缓慢增加用量,一般以小剂量开始,首次纳曲酮5~10mg,观察4~8小时无明显戒断症状,可再给予5~10mg。次日先给予纳曲酮1次量10~15mg,4~8小时后,若无明显不适出现,可再追加10~15mg,戒断反应重或不适感明显者,则暂缓加量而维持前1天的用量。如此逐渐增加,5~7天后达25~50mg/d,1次顿服,以此量予以维持治疗。

三、维持阶段

①维持剂量与时间:在国人,每日服用25~30mg纳曲酮可以完全阻断阿片类物质的激动作用,个别增大到50mg也就足够,阻断作用可持续24小时。也有证据表明,在较低剂量组中,“偶吸”时感受到的欣快体验仍较明显,故推荐每日应服用较高剂量,即40~50mg/d,但维持治疗的时间要足够长,疗程长短比剂量大小更重要。国内著名学者秦伯益院士提出半年维持疗法,应该是最短时间限度,对绝大多数脱毒者来说是合适的。在美国有报道维持治疗达2年之久者。从治疗效果看,长时间坚持服药的较短期服药者好,推荐维持治疗时间以半年至2年为宜;②服药模式:主要有2种服药模式:一是每日服药模式,即将每日有效量1次顿服。从经验看最好是早上服,使之在1天的工作和与外界的接触中得到保护,克服心理渴求,抵制再吸。而且每天用药,纳曲酮用量不大,血药浓度峰值不是很高,副作用也就相对较小。同时,每天定时服药,可养成习惯,不易漏服。二是每星期一、三、五服药模式,即每星期一、三分别予2日有效量1次顿服,星期五将3日有效量1次顿服。优点是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心理上更易接受,缺点是人们很难记住今天是星期几,有时隔1天服,有时隔2天服,极易造成漏服,而且服药间隔时间太长,阿片受体阻断作用由强变弱,对心理渴求的抑制作用也由大变小,潜伏着复吸的危险,且一次服药量太大,血药浓度过高,副作用也就相对较大。所以,多数专家、学者倾向每日服药。

不管采用何种服药模式,都应定期来门诊取药,家属监督服药。纳曲酮只能按计划分段配给,一般是1个月左右取药1次。取药前必须进行吗啡尿检,以鉴定近期内有否尝试过毒品,必要时需再行纳洛酮激发试验或由医务人员监督服用一定量纳曲酮观察2小时判断是否出现戒断反应,无异常时才能配给下一阶段的纳曲酮。维持期服药1~2个月后,根据心理渴求控制情况可逐渐减少纳曲酮使用量,直到半年后停药。维持期一般为半年,特殊的可延长到9个月或2年。即使疗程结束,还应该经常预备少量纳曲酮在身边,以便在容易复吸的场合或在心理渴求出现时服用10~15mg纳曲酮预防之,这对提高操守率不无好处。

影响维持服药的因素

鉴于只有不间断服药才能发挥纳曲酮预防复吸的作用,因此服药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本药自身没有阿片受体激动作用,服药后缺乏满足感,并且即使长期服药突然停用也不会导致撤药后不适,因此使患者接受和维持这项治疗需要社会、家庭和医疗单位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以保证成瘾者持续接受治疗。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对于维持纳曲酮治疗和预防复吸至关重要,如果配合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则可强化纳曲酮的预防复吸效能。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影响纳曲酮维持治疗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由成瘾者与子女亲密程度、与父母亲密程度以及与服用纳曲酮监护人关系密切程度构成的家庭稳定性指数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家庭的参与对于纳曲酮维持治疗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纳曲酮维持治疗时间较长者多为家庭内部关系良好、服药监督人与成瘾者关系密切且能与服药者保持经常性联系的成瘾者。可见,对于家庭支持系统完善的患者,纳曲酮可以起到更好的预防复吸作用。

影响纳曲酮维持治疗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还提示,治疗过程中“偶吸”行为对维持治疗构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治疗中如能够强化家庭和社区监控,将有助于纳曲酮维持治疗。另外,多元回归分析及服药终止原因分析都显示,经济原因也是影响纳曲酮维持治疗的重要因素。因此,接受治疗者本人的经济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宽裕者,有利于纳曲酮的维持治疗。

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

涉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变量包括工作改善程度和婚姻改善程度等内容,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纳曲酮防复吸治疗可起到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成瘾者脱毒成功后能否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否被社会所接纳都直接影响复吸率。同样,成瘾者的复吸率下降也为被社会所接受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维持治疗的进一步巩固。服用纳曲酮时间较长者,其家庭关系及工作质量都得到了改善,同时家庭关系及工作质量的改善也对纳曲酮维持治疗起到促进作用。

家庭环境和经过纳曲酮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提示,在纳曲酮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家庭参与和社会帮教,提供生活和就业技能的指导将会有助于增加纳曲酮维持治疗的保持率和保持时间,进而提高操守率。

有关终止纳曲酮维持治疗的原因调查发现,对预防复吸认识不足、不了解治疗的意义是导致停止服药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应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的意义,并积极配合治疗,这些将有助于提高纳曲酮服药的保持率。

三、纳曲酮维持治疗与渴求的变化

目前还没有发现可控制阿片类成瘾渴求的有效药物。随着纳曲酮治疗维持时间的延长,“偶吸”比例逐渐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纳曲酮对于阿片类药物的渴求程度的降低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间接的。

近来国外有报道,纳曲酮治疗过程中给予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比单纯使用纳曲酮治疗更有效,这是由于不少吸毒者在脱毒治疗完成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在接受纳曲酮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对症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稽延性戒断症状,会有利于患者较长时间接受纳曲酮治疗,从而降低复吸率。

不良反应

纳曲酮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是消化系统症状。据调查,用药后不良反应共计36项,发生率超过50%者有睡眠障碍( 93. 7%)、无力( 76. 7%)、焦虑不安( 71. 9%)、头疼( 69. 8%)、食欲减退( 69. 8%)、骨骼肌肉疼痛( 57. 8%)和易激惹( 55. 9%),此外,还有性欲和性功能异常、脱发,这些是初期临床试验时未出现的症状。就不良反应对患者影响程度而言,睡眠障碍、消化系统症状和无力是服药者和治疗者所体会到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但用药期间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与稽延性戒断症状多有重叠,因此将它们统称为用药期间不适反应可能更为准确。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受试者服药后出现GPT异常者占8. 4%,发生率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药物对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多呈一过性,当出现肝脏功能异常时,可给予保肝治疗; ECG检查结果异常0. 9%,分别可见左室高电压、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上述结果提示长期服用纳曲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禁忌证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禁忌使用纳曲酮:①接受麻醉性镇痛药治疗疾病的现症患者。纳曲酮可减弱甚至抵消麻醉性镇痛药的镇痛作用;②严重阿片类物质成瘾尚未完成脱毒治疗者,纳曲酮可诱发严重的戒断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③任何曾对纳曲酮发生过敏反应的个体。当过敏反应重,有可能对机体造成严重伤害时,应禁用纳曲酮。反应轻微时,可考虑采用系统脱敏疗法,缓慢增加纳曲酮用量;④患有急性肝炎或肝衰竭的患者。大剂量纳曲酮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

长效纳曲酮植入剂治疗

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纳曲酮植入剂是一种缓控释复合给药体系。它是将纳曲酮药物以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在高分子聚乳酸( PLA)的释放介质中制成直径5mm,长7mm的药粒,经皮手术植入或经针头导入皮下植入给药后,按要求缓慢、恒速释放纳曲酮,达到较长时间( 3~12个月)占据阿片受体的作用,拮抗阿片类药物所产生的欣快效应,逐步恢复神经突触和神经递质的正常分布,解除阿片类药物的精神依赖和对大脑的损害作用,最终戒除阿片类药物。

二、特点:①植入皮下后不存在吸收障碍,能很快到达体循环,并迅速占据阿片受体,同时由于每日8mg低剂量恒速释放,可避免对体内其他组织的副作用;②皮下植入后可迅速和组织融合,不能自行取出,具有强制给药的效应,相当于“药物强制性戒毒”,特别适于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抗复吸治疗;③通常作用时间较长,避免了频繁服用纳曲酮片剂的缺点;④植入皮下后若发现有严重过敏反应或副作用可随时由植入机构取出药粒终止治疗。

三、)有效拮抗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Gonzalez等的实验显示,当血药浓度为2ng/ml时,具备完全拮抗海洛因25mg的作用。Yoburn等将纳曲酮皮下植入丸剂植入(纳曲酮含量30mg) 2组大鼠体内,检测植入丸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Probit分析显示,血浆纳曲酮浓度2. 1ng/ml为拮抗吗啡镇痛的线性关系。Hulse等认为纳曲酮有效血药浓度>2ng/ ml,拮抗25mg静脉注射海洛因可达48~72小时。Brewer采用重压法制成的纳曲酮植入剂(含纳曲酮1. 0g),植入后体内的释放时间约为6~10周,纳曲酮和6-β纳曲醇的血药浓度分别在2. 8ng/ml和9. 0ng/ml,足够对抗纯海洛因500mg。

四、前期临床科研试用:2007年国家禁毒委批准纳曲酮皮下植入疗法在湖北省进行科研试用。科研试用1周年后,湖北省禁毒委组织独立调研组对接受纳曲酮皮下植入疗法进行现场回访和跟踪。阿片类药物复吸判断标准为:①随访过程脱失者一律视为复吸;②吗啡、美沙酮与丁丙诺啡3种金标试剂盒现场验尿,任何一项阳性者判定为复吸。接受纳曲酮植入剂治疗时间为7~26个月。调研的结果显示,12个月操守率为68. 4%,复吸(含随访脱失)率为31. 6%。采用改进后的《海洛因渴求量表》评价渴求,接受纳曲酮皮下植入疗法的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01)。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纳曲酮植入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No. 2013L02581)。

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

一、适应证

  1. 阿片类成瘾者具有预防复发、积极配合纳曲酮植入治疗的主观愿望和意志;采用卫生部《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推荐的非阿片类药物生理脱毒治疗后,尿吗啡、美沙酮与丁丙诺啡试验阴性,纳洛酮诱发试验阴性者;
  2. 阿片类成瘾者经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后,为巩固戒毒疗效,预防阿片类药物复吸,经尿吗啡、美沙酮、丁丙诺啡试验、纳洛酮诱发试验确认为阴性者;
  3. 阿片类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出现过敏、终日困倦乏力、低血压、心脏明显异常不能继续服用,或者不愿意再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具有彻底戒除阿片类药物主观愿望和意志,尿吗啡、美沙酮与丁丙诺啡试验阴性,纳洛酮诱发试验阴性者;
  4. 磷酸可待因止咳水、曲马多、地芬诺酯、右美沙芬成瘾者,经非阿片类药物脱毒治疗后反复复发,并有彻底戒除的主观愿望和意志,尿吗啡、美沙酮与丁丙诺啡试验阴性者。

二、禁忌证

  1. 尿吗啡试验、尿美沙酮试验、尿丁丙诺啡试验、纳洛酮诱发试验任何一项阳性者;
  2. 有心、肾、消化道等重要脏器及造血系统疾病史;白细胞总数低于3. 0 ×109/L者,出凝血4项检查异常者;
  3.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育龄期妇女妊娠试验阳性者;
  4. 对纳曲酮口服片过敏、纳洛酮皮下过敏试验阳性者、有严重的药物过敏史、或属过敏体质者;
  5. 严重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者;
  6. 急性阿片类药物戒断、急性肝炎或肝(肾)衰竭者。

三、注意事项

  1. 接受纳曲酮植入剂植入术后,患者可能试吸阿片类药物,部分患者因不适或惩罚效应而作罢。少数患者可能不断增加滥用剂量,试图冲破纳曲酮的拮抗药效而中毒,甚至死亡。试吸的原因很多,一般是对纳曲酮植入剂药效的怀疑、心理渴求强烈、重度稽延性戒断症状、睡眠障碍,个别人还存在惯性问题等。
  2. 转向滥用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如苯丙胺类、氯胺酮、大麻等。
  3. 可出现全身不同部位的疼痛,可能是原有潜在疾病的疼痛症状再现的结果,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4. 应同时积极治疗稽延性戒断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焦虑、抑郁、腹痛、腹泻、性功能障碍等。

纳曲酮植入术前准备

一、术前评估

考虑到阿片类成瘾患者在封闭管理期间或者在脱毒后,由于心理渴求的驱使,可能会“偷吸”,在植入纳曲酮植入剂后诱发戒断反应或其他不适反应,故推荐非阿片类药物生理脱毒后通过纳曲酮准备期和诱导期,以确保体内不存在阿片类药物。

1)准备期:①尿吗啡试验、尿美沙酮试验、尿丁丙诺啡试验必须全部为阴性;②以上尿检测阴性后,进行纳洛酮诱发试验。诱发试验后观察20分钟,如无戒断反应和不适症状即为诱发试验阴性。如果出现恶心、呕吐、流鼻涕、淌眼泪或打哈欠、瞳孔改变等戒断症状者为阳性反应。纳洛酮注射液血中的半衰期约60~90分钟,出现轻微戒断症状的患者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2)诱导期:尿检和纳洛酮静脉注射诱发试验为阴性后,开始口服盐酸纳曲酮片进行纳曲酮诱导期程序。开始口服盐酸纳曲酮片从小剂量试验性治疗,第一天口服5~15mg ( 1~3片) ;第二天口服15~30mg ( 3~6片)。

尿吗啡试验、尿美沙酮试验、尿丁丙诺啡试验和盐酸纳洛酮激发试验为阴性,纳曲酮片诱导期无戒断反应或其他不适反应,可确定体内阿片类药物完全被清除,具备植入条件。

二、了解过敏史

阿片类药物成瘾者进入封闭式病房后,接诊医师要详细询问病史,详细了解所用海洛因(俗称白粉)的性状、颜色,静脉注射后是否曾出现局部或全身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等。了解对青霉素、四环素、巴比妥、苯妥英钠、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氨基比林、中草药物等是否有过敏现象;对一些特殊食物,如海鲜虾蟹类、鸡蛋,一些山珍,如山龟、蛇类、禽鸟类等有无过敏现象。

三、纳曲酮类药物过敏试验

1)了解和观察有无纳曲酮类过敏:纳曲酮和纳洛酮的化学结构和免疫原性基本相同,通过了解和观察纳洛酮诱发试验、纳洛酮冲击脱毒治疗、纳曲酮片口服等就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对纳曲酮过敏。国内外纳洛酮类药物过敏的报道非常罕见,有偶发病例报告。为确保植入型纳曲酮缓释剂的安全使用,要求在植入前进行过敏试验。

2)纳洛酮类药物皮试方法与观察结果:①用1ml注射器取纳洛酮注射液0. 25ml,内含纳洛酮0. 1mg,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摇匀即成;②皮内注射点,常规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 6cm处皮肤,皮内注射上述纳洛酮类药物皮试溶液0. 1ml,注射成一皮丘。观察等待20分钟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疱者为阳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试验。阳性者禁忌进行植入纳曲酮缓释剂治疗。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植入纳曲酮缓释剂治疗必须进行过敏试验。

植入操作

一、植入区选择

腹壁植入区皮肤必须无疾病,为健康状态。植入点有2个选择:①确定两条线,A线为脐部左或右外侧约3cm,和腹正中线平行的线段; B线为脐下3cm,和经过脐部的水平线平行的线段。A线与B线的交叉点即为推荐的纳曲酮植入切口点;②腹正中线脐下3cm,也可作为纳曲酮植入切口点。植入术穿刺套管针可沿脐下水平线平行向左或右侧方向穿刺,用一个切口可同时植入2支纳曲酮植入剂。

下腹壁植入区的优点:

  1. 纳曲酮药粒植入点不仅在下腹壁,而且在腹直肌的外侧。此处脂肪层较厚,血供不丰富,利于药粒长时间的缓慢吸收;
  2. 腹前下腹壁的皮肤薄而柔嫩,易切口和穿刺,且与皮下层为疏松连接,皮肤的延展性、弹性好,埋入药粒后,局部几乎无明显隆起现象;
  3. 纳曲酮药粒植入的区域,供血动脉主要是腹壁浅动脉和旋浅动脉,同名静脉与之伴行。其中以腹壁浅血管供血为主。该动、静脉由外下向内上斜向走行,变异少,只要分离器分离皮下组织的方向,由置入点向外下呈扇形分离,一般不会损伤该血管,安全性好;
  4. 纳曲酮药粒植入点于脐部水平线以下约3cm,在所系腰带之下,一般不会给患者带来生活中的不便。

二、植入步骤

  1. 巡回护士打开植入术器械包,开封纳曲酮植入剂包装,将药粒瓶放置在植入术器械包内;手持开启2%的利多卡因安瓿,手术者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取出并抽吸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利多卡因至1%。在上述的下腹壁植入点皮肤上推注一个皮丘,而后穿针进至腹壁脂肪层间,不断推注利多卡因阻滞神经传导,使局部被麻醉而失痛;
  2. 在已经麻醉的下腹部皮肤上,用尖刀片割破植入点皮肤全层;
  3. 分离皮下组织,将植入术穿刺套管针缓慢插入皮下组织,继续分离皮下组织直至穿刺套管针全部在皮下组织内后,将针芯抽出;
  4. 将纳曲酮药粒装入穿刺套管内,用推入棒将药粒通过穿刺套管推入皮下,并边推,边退出穿刺套管,只将纳曲酮药粒留在皮下。

纳曲酮植入后皮肤切口缝合1针,敷以创可贴或敷料,操作结束。

一、注意事项

  1. 穿刺时若阻力较大,可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后再插入植入术穿刺套管针。如果解剖层次正确,一般无出血,且分离皮下组织时,无阻力。若插入组织过深,则出血较多;若过浅,分离时阻力较大。尤其当患者较为肥胖时,更应注意解剖层次;
  2. 操作过程中若遇到出血,不必惊慌,只要加压压迫2~3分钟即可;
  3. 所植入的纳曲酮药粒,最后1粒应距离植入切口1. 5cm左右。

术后管理

一、术后处理

  1. 植入术后2周内,手术区域不得湿水;
  2. 术后口服抗生素5~7天。
  3. 植入术后第4天伤口换药。④若切口有缝合,于术后第7~10天拆线。
  4. 植入纳曲酮后可有异物和刺激感觉,要求扎系腹带,松紧适度,以防止植入局部出现死腔、皮下出血等。扎系腹带还有助于组织快速包裹和粘连,使药粒和皮下组织融为一体。
  5. 局部理疗。可用红外线理疗器理疗局部或者植入术区腹带内放置热宝等理疗器材,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助创面愈合。

二、术后观察和检验项目

  1. 术后3天内每日3次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2. 术后观察24~48小时有无过敏反应、排斥反应、局部瘙痒、红肿等;
  3. 术后3天换药,观察切口情况,包括有无感染、有无皮下出血等;
  4. 于术后第1、5、12、24小时各采集血样1次,以后每月采血一次,每次5ml,抗凝并离心( 1500g,10分钟)后,-20℃保存,用于测定纳曲酮和6-β-纳曲醇血药浓度,评价预期疗效;
  5. 每个月检测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观察肝肾功能有无异常变化。

出院后管理

一、防范试吸和偷吸

出院后,患者本人和家属要继续积极做好心理渴求、稽延性戒断综合征和其他身心疾病的治疗,注意防范患者试吸和偷吸。植入治疗后试吸和偷吸的发生率很高,约60%~70%。试吸的原因包括心理渴求的病态驱使力、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惯性和对纳曲酮植入剂疗效的怀疑。

二、防范转向滥用其他精神活性物质

纳曲酮植入的患者出院后滥用阿片类药物不能带来欣快感,但由于阿片类药物已经成为大脑运行机制的一部分,虽经过短期治疗,但脑内的内源性阿片肽和神经突触还不能恢复正常状态,仍然有较强的心理渴求,常伴有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或乐趣丧失、焦虑、抑郁,甚至可能产生自杀意念,很容易被毒友引诱转向滥用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如苯丙胺类、氯胺酮、饮酒、大麻等,以增加欣快感,减弱抑郁和焦虑症状,应该予以特别关注。

应急预案

一、迟发性无菌性炎症

1)临床表现:植入后2~8周内出现局部搔痒,有时较为剧烈,植入术区域皮肤发红,可见皮疹,如果不加处理可持续数周。严重者可出现红肿、包块或囊肿形成,多发生在腹部脂肪较多的患者。切开后可见纳曲酮药粒沙粒化,有汁液样物流出。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淋巴细胞可能增高。汁液样物检查,见白细胞浸润,液化组织以脂肪组织为主,汁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2)治疗方法: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软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炎性物质的吸收。

  1. 局部理疗,红外线局部照射、微波局部治疗、电磁局部治疗、热敷治疗、热宝局部治疗等;
  2. 局部刺激减弱治疗,搔痒局部注射生理盐水( pH7. 45)。如果伤口已开放,只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重点是创面局部;
  3. 引流和缝合,对于过大的囊肿必要时在低点处切开引流,生理盐水冲洗3天后深度缝合不留死腔;
  4. 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为非病原菌感染而致,不宜使用抗生素。对于局部反应强烈的患者必要时可口服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

二、过敏反应

1)临床表现:Ⅰ型过敏反应在过敏原进入体内后即刻发生,15~30分钟达到高峰,及时治疗2小时可恢复正常。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即刻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Ⅳ型过敏反应一般要经过数小时或1~2天或更长时间后才出现,此型由致敏淋巴细胞介导,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

2)治疗方法:仅仅是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较轻微的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不能缓解者使用抗过敏药。但极个别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及时抢救,避免发生意外。对于重症过敏患者,应立即终止治疗,取出纳曲酮植入剂,做好抢救准备,如盐酸肾上腺素肌注,氢化可的松静滴,以及10%葡萄糖酸钙液与高渗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必要时使用中枢兴奋药,还须请急诊科协助急救处置。

三、植入剂包裹

1)临床表现:纳曲酮植入剂尽管组织相容性很好,但仍是机体的异物,约5%~8%的患者纳曲酮植入3个月后局部仍可触摸到隐约的药粒,形成明确的异物包裹现象。

2)处理方法:①一般不需处理。由于包裹高分子材料分解和吸收速度减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将缓慢吸收,个别人吸收时间可长达数月;②如果患者感觉不美观、不方便,特别是一些女性患者为了结婚,不希望暴露隐私,要求处理者,可局部麻醉后,在植入局部注入多量生理盐水、插入探针、搅破皮下包裹、再反复注入生理盐水、红外线理疗促进吸收,即可很快消失。

四、试吸过量

当长期滥用外源性阿片类药物时,机体为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可降低内源性阿片肽的分泌数量,减少阿片受体的分布密度及活性,逐渐形成阿片类药物依赖和耐受。纳曲酮植入治疗后使阿片类药物失去效应,但是,机体的内环境和阿片系统功能紊乱并不能立刻恢复。在心理渴求的驱使下、阿片类药物滥用的惯性和患者对纳曲酮植入剂疗效怀疑心理的作用下,60%~70%的患者常常发生试吸和偷吸的行为。要通过询问患者本人、家属或友人,了解患者滥用阿片类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滥用途径,还应了解滥用阿片类药物同时或前后,有无酗酒或使用其他精神活性物质的经历,如苯丙胺兴奋剂、镇静催眠药、大麻等。

1)临床表现:试吸剂量较大者,可出现轻度中毒症状,包括不安、焦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胸部憋闷等,可伴有严重的腹泻、尿潴留等。静脉大剂量注射者,除上述临床所见外,常伴有严重的急性中毒症状和体征,如昏睡或昏迷、瞳孔极度缩小和呼吸抑制等,也可伴有惊厥、意识障碍,可诱发癫痫大发作,也可发展为震颤谵妄。

2)实验室检查:及时进行尿液或胃液中吗啡定性检查、美沙酮定性检查、丁丙诺啡定性检查、冰毒定性检查、氯胺酮定性检查、苯二氮类定性检查等,将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订。

3)治疗方法:轻度中毒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嘱患者饮服温热15%~20%葡萄糖水1~2 L,中毒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可采用非阿片类药物生理脱毒治疗,清除阿片类药物和体内的有害物质,改善脑循环,保护大脑。对于伴抑郁、焦虑症状和心理渴求者,可使用普通处方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氟希汀、帕罗希汀、舍曲林等;伴有睡眠障碍者,可使用地西泮、艾司唑仑、唑吡坦等。

终止纳曲酮植入治疗

一、适应证

1)机械性损害:纳曲酮植入后局部皮下疏松组织出现的轻度炎症是皮下植入剂固体药粒或辅料对软组织的机械性刺激所引起,与纳曲酮药物的毒性作用无关,对于反应过重者应及时终止纳曲酮植入剂治疗。

2)局部刺激:纳曲酮植入体内后作为异物会对局部组织产生一定刺激,而人体会对纳曲酮植入剂进行包裹形成囊壁,绝大部分的患者显示纤维组织包裹轻微,植入部位没有出现红肿和溃疡,没有出现瘙痒现象,触摸植入局部组织没有可触及到的质地变化。但由于个体差异,纳曲酮植入后有2. 3%的患者出现了无菌性炎症、特异性排异反应、纤维化包裹等现象,对于发生这些现象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尽早处理。如治疗无效甚至症状有加重趋势,应终止纳曲酮植入治疗。

3)严重反应:严重的迟发性无菌性炎症反应、过敏反应或严重的排异反应,经治疗无效甚至症状有加重趋势者。

4)不愿意继续治疗者:①心理渴求严重,植入纳曲酮后不能改善症状,经治疗效果不明显者;本人已无信心,不愿意继续采用纳曲酮植入治疗者;②纳曲酮缓释剂植入后仍然大量试吸寻找欣快感者,为防止过度吸食或者过量静脉注射威胁生命者;③强烈要求改用美沙酮维持疗法者。

二、终止治疗手续的办理

1)戒毒医疗机构方:发生严重的迟发性无菌性炎症反应、过敏反应或严重的排异反应时,为防止发生意外,戒毒医疗机构方提出建议,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订备忘录后,即可取出纳曲酮植入剂终止治疗。

2)患者方:不愿意继续纳曲酮植入治疗,要求终止者,主管医师必须和患者本人、家属友好协商达成的谅解,签署终止纳曲酮治疗知情协议书,如果是社会、社区资助接受治疗者,必须得到相关书面同意证明,方能办理和签署终止纳曲酮治疗知情协议书,而后方能取出纳曲酮植入剂终止治疗。

Vivitrol

Vivitrol是每月肌内注射一次的纳曲酮缓释制剂,由美国研制生产。研究认为,Vivitrol治疗和安慰剂治疗比较,Vivitrol治疗的患者更加倾向于接受治疗和避免使用非法药物,36%的Vivitrol治疗患者能够不用药物接受整6个月的治疗,相比较而言,安慰剂组是23%。

2010年10月,FDA批准Vivitrol用来治疗和预防阿片类药物成瘾患者接受戒毒治疗后的复发。Vivitrol应该只能由医师用随产品一起提供的特殊注射针头通过肌肉注射给予。

主要副反应:恶心、疲劳、头疼、头晕、呕吐、食欲下降、关节疼痛和肌肉痉挛。

严重副作用:注射部位反应(它可能是严重的并且可能需要外科干预),肝损害,过敏反应(例如荨麻疹),皮肤疹,面部肿胀,肺炎,情绪低落,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

我国的纳曲酮微球缓释制剂

由我国研制成功的纳曲酮缓释制剂将很快走上临床。据介绍,其拮抗吗啡作用的有效时间平均约达30天以上,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作用增强,有效时间延长。该微球制剂的血药浓度曲线与药效学曲线相似。猴肌注该微球制剂后,有效血药浓度持续30天以上。该微球制剂为零级动力学释放过程,日释放率2. 51%。该制剂局部刺激轻微,组织相溶性好,微球8~12周可完全降解并被组织吸收。

纳美芬缓释剂

纳美芬是μ、κ、δ阿片受体拮抗剂,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从μ受体解离较慢,1975年合成,1995年上市。与纳洛酮相比,纳美芬具有作用时间长(多次使用纳美芬后,其血浆清除半衰期长达13. 4小时)、给药途径多、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Lauren等制备了纳美芬可缓释6个月的皮下植入剂(或植入棒),将纳美芬与乙烯-醋酸乙烯酯( EVA)混合后,填入2. 8mm×27mm的棒中,并用EVA包衣以控制释放,单根植入剂的含药量为( 80. 1±6. 0) mg。目前国内有的戒毒所正在开展此项植入手术,但并没有得到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正式批准。(杜新忠 贾少微)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