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结构

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起自主动脉左窦,经肺动脉干和左心耳之间左行,在冠状沟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左冠状动脉口位于主动脉窦内为65%,距窦底多为14~18mm(69%)。左冠状动脉口平窦边高度为21%,位于窦外为14%。左冠状动脉口比右冠状动脉口高2~4mm,口径明显大于右冠状动脉口,主干多为0.5-1.0cm。前室间支和旋支的夹角为20°~120°,多为50°~80°。

左冠状动脉结构图

胸肋面冠状动脉分布图

心后面冠状动脉分布图

左圆锥支、对角支、前室间支

左圆锥支(left branch of arterial conus):自左冠状动脉根部发出,分布于动脉圆锥,与右冠状动脉发出的右圆锥支吻合形成Vieussens环(annulus of Vieussens)。此动脉环是常见的左、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途径之一。

对角支(diagonal branch):的出现率为42%,多为1~2支,起自左冠状动脉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处,斜向左前下方,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粗大的对角支也分布于前乳头肌。

前室间支(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在肺动脉干的左后方起自左冠状动脉,沿前室间沟下行,绕心尖切迹至后室间沟下1/3,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部分前室间支至后室间沟中1/3或心尖切迹。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部以及右束支和左束支的前部。在心肌梗死,约有50%病人是由前室间支闭塞所致。当前室间支闭塞时,可发生左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部心肌梗死。

  • 左室前支(anterior branch of left ventricle):多为3~5支,斜向心左缘或心尖,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前乳头肌和心尖等。
  • 右室前支(anterior branch of right ventricle):短小,最多有6支,分布于近前室间沟处的右心室前壁。
  • 室间隔前支(anterior branch of interventricular septum)多为12~17支,垂直起自前室间支,穿入室间隔,分布于室间隔的前2/3、房室束前部、右束支、左束支前部。前室间支或左冠状动脉阻塞时,可发生束支传导阻滞。

旋支

旋支(circumflex branch):在肺动脉干的左后方起自左冠状动脉,沿冠状沟左行,继而向后绕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多行至心左缘与前室间沟之间的中点处(60%),有的中止于心左缘(31%)。旋支分布于左心房以及左心室的小部分前壁、左侧壁和下壁。大约有40%个体,旋支分布于窦房结。

窦房结动脉

窦房结动脉在窦房结内的分布图

窦房结动脉(artery to sinuatrial node)起自旋支(40%)起始部,先沿左心耳内侧壁上行,再沿左心房前壁右行,多逆时针绕上腔静脉口,从窦房结尾端穿人该结中央。有的窦房结动脉分支后分布于窦房结。窦房结动脉绕上腔静脉的方向和进入窦房结的位置见下图。窦房结动脉分布于窦房结、左心房和右心房壁以及室间隔。

窦房结动脉与上腔静脉和窦房结的位置关系

窦房结动脉中膜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进人窦房结后外纵肌常被来自外膜的胶原纤维分隔并包围成不规则的肌束。有的部位,窦房结动脉可完全失去纵肌层,被与外膜相续的胶原纤维组织代替,尤其在窦房结的头部和体部。外膜较厚,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并有呈环行或纵行分布的丰富神经纤维。外膜的致密胶原纤维与窦房结内的胶原纤维支架相连。窦房结动脉在结内发出许多细小分支,营养窦房结组织。动脉穿出窦房结后,管壁变为完整。胎儿窦房结动脉的中膜由3~4层平滑肌组成。

左房旋支(circumflex branch of left atrium):起自旋支近侧段,与旋支平行,向左后方分布于左心房后壁。

左缘支(left marginal branch):较恒定,粗大。在心左缘处自旋支发出,沿心左缘下行至心尖,分布于左心室。

左室后支(posterior branch of left ventricle):多为1支,分布于左心室下壁的左侧部。较大旋支发出的左室后支也分布于后乳头肌。

左房支(branch of left atrium):数条细小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前壁、左侧壁和后壁。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jiepou/xgsjlb/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