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心脏的动脉为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包括左、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心肌和传导系统。尽管心脏约占体重的0.5%,但冠状动脉血流量占心排血量的4%~5%。与体内的其他动脉不同,冠状动脉的血液灌流发生在心舒张期或舒张早期。心脏收缩结束后,主动脉近段的血液倒流,从而流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的血流依赖于主动脉的弹性。成人心率超过120次/分时,由于舒张期过短,可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减少。

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的起自部位

冠状动脉狭窄或其他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时,导致心肌缺血,轻微时可出现心绞痛,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冠状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受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老年人冠状动脉迂曲和扩张。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逐渐明显,尤其在血管分叉处。含脂质的泡沫细胞先附着于动脉内膜,然后向内膜深层迁移。后期的粥样硬化斑块中除含泡沫细胞和结缔组织外,还有变性和增生的平滑肌细胞。晚期的斑块为复合病变,即脂质沉着、纤维钙化和管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有的小动脉可出现阻塞现象。

70岁以上老年人的中、小动脉或微动脉内膜肥厚,部分内膜常向腔内突出。斑块易引起血小板黏附,形成附壁血栓,可导致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时心肌病变取决于心肌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若冠状动脉闭塞20~30min,少数供血心肌发生坏死。若闭塞1~12h,绝大部分供血心肌呈凝固性坏死,心肌间充血、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随后,坏死心肌逐渐溶解,形成肌溶灶,并逐渐形成肉芽组织。坏死组织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在6~8周形成瘢痕而愈合。在心腔压力作用下,坏死心壁向外膨出可产生心肌破裂、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

左、右冠状动脉口多分别位于主动脉左窦和右窦,冠状动脉口的部位变异见下图。

冠状动脉口的部位变异示意图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jiepou/xgsjlb/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