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贫血及肿瘤恶液质的癌因性疲乏等,往往都伴有很长时间的疲乏症状,而疲乏是维持正常生活(如工作、社交、家务劳动)的一大障碍,因此加强对此类恶液质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疲乏的护理评估

疲乏可随时间改变,对于不同患者,其疲乏的出现频率、每次疲乏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所造成的困扰程度均不同。对疲乏症状的准确评估是提供治疗依据,观察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前提。疲乏作为一种主观的经历,必须使用患者自评工具或其他来源的资料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疲乏评估工具有很多,如Piper疲乏调查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PFS)、疲乏评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Instrument,FAI)、简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等。附Piper疲乏调查量表见表15-2-2。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恶液质所致疲乏

患者对恶液质所致疲乏的理解往往基于他们过去的疲乏经历,因此常常会对疲乏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建立对恶液质所致疲乏正确的理解能够促进患者更好地应对此症状,故在易导致疲乏的治疗前护士应提供患者有关恶液质所致疲乏的有关信息,例如恶液质所致疲乏的生理感受(疲乏的感觉,与疼痛、恶心呕吐等其他生理症状的关系)、时间规律(疲乏何时开始、持续多久、何时最严重等)、环境特征(活动、休息和睡眠、饮食和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等)、疲乏产生的原因(如过多的活动或过多的休息),要让患者知道恶液质所致疲乏不同于他们以往所经历的疲乏,不同于由于运动、缺少睡眠或者因为流行感冒而导致的疲乏。只有事先给予患者正确且充分的教育干预,才能加强患者对健康照护的调整能力,并保持自己的应对信心。

表15-2-2 Piper疲乏调查量表

Piper疲乏调查量表

以上的问题是关于您现在感到的疲乏状况,请您尽能力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圈上最适合形容您现在的数字。谢谢。

说明:0表示没有,10表示很严重。各分值代表的疲乏严重性程度为:0表示没有,1~3分表示轻度,4~6分表示中度,7~10分表示重度。

提高睡眠质量

生物节律在维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生物节律紊乱则导致患者疲乏、缺乏食欲、情绪低落。困扰恶液质患者的往往是睡眠的质量而非睡眠时间的长短。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全面分析原因,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消除精神因素对睡眠的影响。患者需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白天长时间的睡眠,采用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喝热牛奶,听轻音乐,或指导患者做呼吸控制、自我催眠法、放松疗法,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鼓励适当的有氧运动

恶液质患者常持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在疲乏时应少活动、绝对静养。研究显示,在化疗期间活动与疲乏呈负相关,化疗患者应每日进行有规律的、低强度的体育锻炼,锻炼时间越长,化疗相关疲劳就越低,故过多的休息并不有利于疲乏的缓解。有氧运动可刺激垂体腺β-内啡肽,β-内啡肽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而且能提高机体对强刺激的耐受力,同时它还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同时,运动时机体神经系统产生微电刺激,这种刺激能缓解肌肉紧张和精神抑郁,而且能使大脑皮质放松,减轻心理紧张。体力活动能够提高患者自控、自立能力,也使自我评价更加客观,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具备更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减少焦虑及恐惧,因此活动是缓解疲乏的有益可行的方法。

有氧运动可包括步行、做操、打太极拳、上下楼梯、骑自行车等。护士在进行此项干预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活动的内容、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加以限定,具体方式因人而异,注意协调活动和休息,教会患者通过对运动时脉搏、心率的自我监测来调节活动量,维持生物节律的平衡。

合理的营养摄入

合理的营养摄入对消除疲乏感、恢复体力非常重要。恶液质患者因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影响食物摄入。因此,应监测患者的体重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按照少量多餐的原则指导患者摄取营养价值高、易咀嚼和吞咽、易消化的食物。蛋白质能够构建和修补人体组织,所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禽蛋、肉类、鱼类、虾、大豆、牛乳、花生等对于维持体力,缓解疲乏有重要作用;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蛋黄、糙米、强化面类和谷类制品、精肉和禽肉以及动物肝脏等有助于改善贫血;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质的吸收,所以应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瓜果,如柑橘、香蕉、桃、梨、瓜类;同时还需多食各种蔬菜,如卷心菜、番茄、香菇、胡萝卜、菠菜;另外每日需要摄入8杯左右的水以保证身体的需要。必要时采取完全肠外营养以维持最佳营养状态。

提供心理社会支持

疲乏、焦虑和抑郁常同时发生,护理人员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帮助,倾听他们的苦恼,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可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疲乏症状。具体措施有宣传疾病防治知识,介绍成功病例,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接纳和关爱。另外还可以鼓励患者从事适当的家务和社会工作,可分散其注意力并增强自我照护的信心。同时指导亲属给予患者温情关怀,激发其生存欲望和对亲人的眷恋,振奋精神。对于有较重抑郁、焦虑的患者可采用冥想、放松疗法等心理行为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疲乏症状。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