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AVD)是男性梗阻性无精子症及不育的重要原因,多为双侧或单侧完全缺如,部分缺如者少见,包括阴囊段和腹股沟段缺如(外缺如)与盆腔段缺如(内缺如)。CAVD常合并肾发育缺陷或囊性纤维化病(cystic fibrosis,CF)。近10余年来,随着对CF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CAVD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CAVD的发病中,有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物(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突变和中肾管发育缺陷两种理论。
囊性纤维化病(cystic fibrosis,CF)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西欧、北欧和北美白种人中发病率较高,致病基因的携带率高达4%。CF在东方人中的发病率很低,约为1/100 000。
CF的致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3区1带(7q31)上,编码产物为CFTR。CFTR是1条由148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具有氯离子通道功能,与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有关。基因突变可使其功能失活,导致具有外分泌功能的上皮组织出现结构缺陷或功能障碍。
研究发现,80%~91%的男性CF患者可表现为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而50%~80%CBAVD患者可检出至少1个CFTR突变基因。在CBAVD患者中,最常见的单一基因突变为ΔF508突变,ΔF508的检出率高达62%。另外在CAVD患者中还检出CFTR基因启动子的突变。Mickle等发现,38%先天性单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unilateral absence of vas deferens,CUAVD)患者存在CFTR基因突变,但这些患者的对侧输精管均有梗阻,而且都未合并肾发育不全或肾缺如。
大多数合并肾缺如的CAVD患者中,均未能检测到CFTR基因突变,这一现象引起人们关注。
Schlegel等认为,CAVD的发生可能与中肾管发育缺陷或与原始生殖管道分泌缺陷导致的中肾管再通障碍有关。CAVD合并肾发育不全的病例,反映了中肾管缺陷出现在胚胎第7周前,此时,输尿管芽还未与中肾管分离。正常发育情况下,胚胎第12周后,中肾管上端与睾丸融合,在睾丸分泌的雄激素作用下,使中肾管再通,演变为输送精子的管道。CFTR基因突变可引起中肾管发育和睾丸分泌障碍,使中肾管的再通受阻,阻碍输精管的正常发育,导致输精管缺如或闭锁。第12周后才发生CFTR基因突变,由于输尿管芽已经与中肾管完全分开,故不影响肾的正常发育。
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是20余种性分化不良疾病的表现之一。尿道下裂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大多数尿道下
先天畸形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按病因分类只是相对的,即便遗传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也常常是环境因素诱发
调控输精管道的基因有关输精管道调控基因,目前许多问题尚不明确。相关研究多为附睾基因。附睾特异基因的研究也是近10几年才开展的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也称为先天异常(congenital anomaly),指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和行为等方
分布于输精管的神经与分布于附睾的神经有相同的来源,即由精索中神经和精索下神经来的纤维支配,且以精索中神经为主。研究表明,猫及大
作为输送精子的管道,在睾丸内有直细精管和睾丸网,在睾丸外则有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附睾附睾(epididymis)为连接睾丸的排精管
中肾管的发育旺盛,紧靠输出小管下方的一段中肾管增长,盘曲形成附睾。从附睾到精囊的一段侧芽和中肾管周围的间充质分化出的一层平滑
输精管黏堵术输精管黏堵术属于输精管化学绝育的一种,是向输精管内注射化学制剂(高分子化合物石炭酸与alpha;-氰基丙烯酸正丁酸混合
输精管结扎术(Vasectomy)是阻断输精管使精子无法进入女性生殖道,从而达到避孕目的的一种手术方式。目前主要限制输精管结扎术推广的
性幼稚-多指畸形综合征(Laurence-Moon and Bardet-Biedl syndrome)较为少见,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性幼稚-多指畸形综合征Ⅰ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