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临床上应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阿卡波糖(acarbose,每片50mg)、伏格列波糖(voglibose,倍欣,Basen,每片0. 2mg)及米格列醇(miglitol),目前在我国仅有前两者。

作用机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是一种生物合成假性四糖,它的结构与寡糖非常相似,因而在肠道能竞争性的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上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使淀粉、麦芽糖、蔗糖等多糖和双糖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从而减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高血糖,平抑血糖曲线,也可避免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并能竞争性地与α-葡萄糖苷酶受体结合,且结合后不被α-葡萄糖苷酶分解,再无法与寡糖结合,也就无法将其分解释放。该药不影响钠离子依赖性葡萄糖转运,故不影响口服葡萄糖的吸收。该药本身不促使胰岛素的分泌,因此,单用不会造成低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正是通过降低小肠上部的碳水化合物吸收来达到利用整个肠道完成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过程,其中未能在小肠上部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继续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被逐步吸收,从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率。用药初期,小肠下段的酶没有被激活,碳水化合物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各种短链脂肪酸和气体,短链脂肪酸的90%~97%被吸收,而气体就导致胃肠胀气的症状,尤其是在用药的2周之内易产生胃肠胀气;用药后期,小肠下段的酶逐渐被激活,胃肠道症状就逐渐消失。

在STOP-NIDDM研究中,长达3年多的观察发现,在IGT人群发生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降低。同样在MeRIA研究中,也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IGT和2型糖尿病的应用原则:①当空腹血糖相对较低(如≤160mg/dl)时,应用阿卡波糖单药治疗;②当空腹血糖升高(如>160~180mg/dl)时,在非肥胖个体可采用磺脲类+阿卡波糖联合治疗,但磺脲类初始剂量应低些;在肥胖个体,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当空腹血糖升高(如>180mg/dl)时,则选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胰岛素合用。

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及老年的糖尿病患者。

由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独特的作用机制,仅有1%~2%的活性制剂经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没有显著地药物交互作用,因此可以与其他各类降糖药联合使用。临床上常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于各种类型餐后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低血糖发生。

近年来对于糖耐量减低者也多给予该药进行干预治疗,结合非药物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使IGT者转化为2型糖尿病发生率下降。

禁忌证

  1. 对本药过敏者。
  2. 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
  3. Roemheld综合征、严重的腹壁疝、肠梗阻和肠溃疡等由于肠胀气而可能使疾病恶化的患者。
  4. 肌酐清除率低于25ml/min者。
  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
  6. 18岁以下者。
  7. 孕妇。
  8. 哺乳期妇女。
  9. 有腹部或腹股沟活动性疝的患者。

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 与第一口饭同时服下。
  2. 有疝气、腹部切口疝等患者慎用。
  3. 由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使蔗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的速度更加缓慢,故在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时,若出现急性的低血糖,不宜使用蔗糖,而应该使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反应,但如果当时没有葡萄糖,也可使用蔗糖。

副作用

  1. 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 胃胀、腹胀、腹泻、胃肠痉挛性疼痛、顽固便秘、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等,尤其在治疗最初的4~8周,约占一半左右,多数症状可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
  2. 有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3. 少见头晕、乏力、头痛、眩晕、低血压等。
  4. 也有转氨酶升高的报道。
  5. 偶可出现铁吸收率降低、贫血。

以上副作用一般比较轻微,减少药物剂量即可,一般不需停药。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