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缺乏属于可预防性非健康状态

有些维生素缺乏症是由于膳食食物构成不合理所致。如以前我国居民由于奶类及动物性食物消耗量较少,导致居民中普遍存在维生素A、维生素B2(核黄素)摄入不足。若每人平均每天能消耗一杯(250ml)鲜牛奶,可提供0.3~0.4mg维生素B2,使维生素B2的供给量提高30%左右,对预防维生素B2缺乏症有显著效果。同样,正常人如能每月吃2~3次动物肝,每次100g左右,则不会发生维生素A缺乏。可见,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预防维生素缺乏病的有效措施。实现食物预防维生素缺乏症的关键是普及营养知识,普及摄取合理营养和科学烹调方法。维生素需要量较高的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青少年,重体力劳动者,高温环境作业者)应特别注意提供各种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提供维生素强化食物。临床上,许多疾病可继发维生素缺乏,或因各种治疗而影响维生素的代谢,接受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也是预防许多患者继发性维生素缺乏症的有效举措。

用维生素制剂来预防维生素缺乏是有效措施之一。但选择对象要严格,使用剂量应适当,切勿滥用。有报道,妊娠后期一次性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D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储备能力,实际上是利用维生素制剂预防新生儿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缺乏治疗相对简便易行

只要诊断可靠,一般使用相应的维生素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例如,在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及孟加拉国小于5岁的儿童及围生期妇女中推广分发维生素A胶囊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病因治疗

如维生素B2缺乏症,经补充维生素B2后,如果不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中维生素B2的摄入,即使症状改善或恢复正常,停药一段时间后又会复发。

治疗剂量

许多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过量使用可发生中毒,且个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D的耐受性差异较大。治疗前,必须对所使用的维生素生理代谢特点、毒性不良反应等尽量了解,切勿盲目乱用,一般可参考我国或2005年美国的饮食指南进行补充。有时维生素的缺乏不是单一的,可能有同族多种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2缺乏患者有时可能伴有烟酸的缺乏,此时单用维生素B2治疗很难收到满意效果。

治疗疗程

必须坚持一段时间,切勿因短时期未见显著疗效而怀疑诊断或放弃原有治疗措施。维生素缺乏在体内有一个渐进过程,同样恢复正常也需要按照这个过程逆转。此外,不同症状、不同个体对治疗的反应也有较大的差异,如维生素B2缺乏所致的阴囊皮炎,一般经过1~2周的治疗症状基本消失;而所致的口腔炎症状则需要3~4周的治疗才基本消退,有的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酌情补充维生素

1969年以来,人们认识到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联系,研究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aemia)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而B族维生素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提出了同型半胱氨酸假说(homocysteine hypothesis),但临床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

从理论上看,凡是怀疑患有先天性代谢疾病,特别是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或继发性肉碱缺乏症,如有机酸酸血症(organic acidemias)或脂肪酸氧化障碍(fatty acid oxidation defects)的婴幼儿均应补充一定量的肉碱(carnitine),但是目前缺乏可供参考的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