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是目前活体诊断软骨疾病的最佳方法,MRI能很好显示软骨的先天发育异常、退变(早期退行性骨关节病)、破坏(如各种关节炎症对关节软骨破坏的早期辨认)及外伤,甚至可对软骨病变进行量的评价。MRI对骨髓病变的显示比平片及CT均要敏感,可比平片或CT提前数月发现骨髓内的异常信号变化。弥散性权重MRI(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与常规MRI结合可用于代谢性骨病的总体评价。

MRI判断骨折的时程

一般地说,如果只有椎体变形,而各个序列压缩椎体内骨髓信号与相邻椎体的正常骨髓信号一致,可以排除该椎体为近期骨折(下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脊椎压缩骨折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脊椎压缩骨折

注:女,54岁,脊椎骨质疏松MRI。左为T2WI,右为T1WI,多个椎体呈陈旧压缩骨折改变,椎体呈楔形或鱼椎状变形,其中骨髓信号正常。

因为新近的压缩骨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骨髓内水肿或出血,并导致骨髓信号异常。因为绝大部分椎体内病变所致病理性压缩骨折亦会引起骨髓信号的改变。骨髓内的正常信号亦可以删除该椎体有病理性骨折的可能性。但新近的椎体压缩骨折有时要与其他原因所致的病理压缩骨折鉴别。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具有某些特征,其压缩的椎体后上角呈尖角状突入椎管内,T1WI椎体终板下呈带状低信号或除椎体后角外全椎体呈低信号改变,Gd-DTPA增强后扫描无强化。其他原因特别是肿瘤所致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往往椎体形态不规则,椎体前后径变长,椎管内、外常见到软组织肿块,椎体内的异常信号多为局限结节状、不规则形或全椎体受累并常常累及椎弓根,Gd-DTPA增强扫描病变区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新近压缩性骨折)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新近压缩性骨折)

注:女,82岁,腰椎T1WI矢状面像,示第12胸椎体至第4腰椎体压缩骨折,其中第3腰椎体内大部分区域骨髓信号减低,为新近的压缩骨折,但该椎体后方上、下角区域骨髓信号尚正常(即保持为正常的高信号),为区别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与其他病变所致病理性压缩骨折的重要征象;第12胸椎体,第1、2、4腰椎体内骨髓信号接近正常,为陈旧的压缩骨折。

 乳腺癌脊椎转移(椎体多发病理性压缩骨折)

乳腺癌脊椎转移(椎体多发病理性压缩骨折)

注:女,52岁,乳腺癌患者胸、腰段脊椎MRI矢状面T2WI,示第4、8~12胸椎体,第1、2腰椎体内骨髓信号不均匀减低,第8~12胸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压缩椎体内的骨髓低信号区无选择性,椎体后方上、下角亦受累及。

MRI鉴别甲状旁腺病变与其他相关疾病

甲旁亢区别于一般的骨质疏松的骨骼影像特点有两点,一是多伴有骨膜下骨质吸收(subperiosteal bone absorption),二是可伴有棕色瘤(brown tumor)。MRI可较平片更早期发现骨膜下骨质吸收,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外表面毛糙、不光滑,皮质内信号不均匀,出现正常骨皮质不能看到的稍高信号区[正常骨皮质呈均匀的条状(矢状面与冠状面)或环状(横断面)低或无信号影]。棕色瘤病变与恶性骨肿瘤难以鉴别。MRI显示棕色瘤的病变范围与平片所示的病变范围基本一致,不像其他恶性骨肿瘤,棕色瘤很少有肿块性病变侵及骨质破坏以远的骨骼及骨骼周围的软组织。瘤内可以出现液-液平面。甲状旁腺腺瘤切除后,棕色瘤可完全消失。MRI检查对原发性甲旁亢的第二个意义是对甲状旁腺腺瘤的寻找与确认。后者有多种影像学方法可以应用。

MRI(下图)的优点在于其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多方位成像可以克服CT在颈部只能进行横断面成像的缺点,有利于发现位于甲状腺下极特别是胸廓入口区的小腺瘤。对于大的腺瘤,MRI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特别是与血管、神经结构的关系,以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多参数成像可在平扫即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大多数甲状旁腺腺瘤在T1WI时与甲状腺信号相差不大,但在T2WI时其信号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及周围组织,能被很好地显示。因为甲状旁腺周围的血管在各个序列均呈流空的无信号区,所以MRI不需增强扫描即能将肿瘤与血管分辨开来。

 甲状旁腺腺瘤

甲状旁腺腺瘤

注:男,18岁,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颈部MRI冠状面T2WI,示气管左旁有高信号的结节病变(↑),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晰,为甲状旁腺腺瘤。

MRI早期发现局部缺血坏死和骨髓脂肪坏死

病变早期T1WI呈较大片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改变,但以脂肪抑制T2WI对病变显示较敏感。使用造影剂做动态增强扫描或灌注成像,可发现病变区的血流灌注减低。随病变进展,T2WI的信号变化较明显。在病变与正常骨质交界的边缘区域出现并行排列的高、低信号双带影,称为线征(linear sign)。亦可能表现为单一的低信号或高信号带,或呈交替排列的低、高、低三条平行信号带。这对骨缺血坏死具有较特异的诊断价值。骨缺血坏死病变内的信号改变随病变的时期而异,故缺乏诊断特异性(下图)。

 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注:男,48岁,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冠状面T2WI,示双侧股骨头内信号不均匀,左侧股骨头关节面稍塌陷,右侧股骨头病变与正常骨质交界处有低、高、低三条呈交替排列的信号带(↑)(线样征)。

MRI诊断椎间盘椎小关节骨关节病

早期MRI征象如下:①关节软骨变薄、断续或缺损。②骨性关节面下小的充血水肿区、小灶性肉芽组织增生、小囊样病变或假囊肿形成。该类病变在T1WI均呈低信号(下图),T2WI因病变与骨髓信号接近而难以分辨。脂肪抑制T2WI对发现关节面下病灶有较大价值。③骨性关节面变薄或断续不连,关节面邻近的骨质增生硬化在所有加权像中均呈低信号。④无明显关节腔、滑囊积液,无明显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骨关节病

骨关节病

注:男,57岁,右膝关节股骨内髁骨关节病MRI。冠状面T1WI示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厚薄不均,骨性关节面局部变薄,其下方骨髓内有低信号影。

MRI能在各个方位、不同序列的加权像上显示椎间盘的信号及其膨出或突出的方向、椎间盘脱出的详情及其与周围神经结构的影响(下图)。对CT不能发现的病变或拟行手术治疗的椎间盘退行性骨关节病,除平片、CT检查外,一般需进一步行MRI检查。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突出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突出

注:男,53岁,腰椎矢状面T1WI(左图)及T2WI(右图),示L3~4、L4~5、L5~S1椎间盘T2WI信号减低,提示该三个椎间盘退行性变,L5~S1椎间盘向后突出(↑),在T1WI及T2WI其信号强度均与椎间盘一致。

MRI显示骨纤维结构不良

在T1WI及T2WI均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或中等信号,局部骨骼变形(下图)。MRI能显示大部分在平片或CT片上不能显示的病变坏死、液化和出血病灶。如遇下列情况应考虑行MRI检查:①早期病变。②骨骼结构较复杂或重叠较多部位的病变。③位于脊柱或颅底的病变已产生压迫症状,尤其是临床拟行手术治疗者,MRI有利于确定病变的累及范围,特别是显示病变与邻近神经或血管的关系,以帮助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④可疑恶变的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早期确诊。

 骨纤维结构不良症 骨纤维结构不良症

骨纤维结构不良症

注:头颅MRI示颅底骨质增厚,T1WI(A)及T2WI(B)均呈低信号。

MRI鉴别骨肿瘤

不含钙的骨肿瘤组织一般T1WI呈低信号,T2WI特别是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下图)。坏死囊变区及瘤周水肿此种改变更明显。较成熟的肿瘤脂肪组织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信号。纤维组织、骨样组织、瘤骨及瘤软骨钙化在所有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或中等信号。肿瘤亚急性出血则在所有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能从横轴、冠状、矢状及任意斜切面成像,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其对骨肿瘤范围的大体测量最接近病理,优于CT,更优于平片。T1WI上,肿瘤和瘤周水肿与骨髓,骨髓与骨皮质,骨皮质与皮质外脂肪均有明显的信号对比。T2WI上多数肿瘤组织信号增高,而与骨髓的信号对比减弱,但其与仍呈较低信号的肌肉的信号对比增强。脂肪抑制T2WI对于早期在骨髓内发现肿瘤浸润比常规T2WI更为有效。

   肺癌脊椎转移 肺癌脊椎转移

肺癌脊椎转移

注:男,63岁,肺癌脊椎转移MRI矢状面T1WI,示第10胸椎体、附件呈广泛低信号改变,左侧椎弓根、上下关节突、椎板、棘突有广泛骨质破坏,脊髓受压变形。

因此,MRI能更早期、全面、精确地显示骨髓内特别是骨小梁及骨皮质尚未被破坏,肿瘤组织在骨小梁间弥漫浸润的恶性骨肿瘤的真实边界,亦能更早期、精确地显示肿瘤向骨皮质外及周围肌肉的侵犯范围,有助于对肿瘤准确分期。由于血液的“流空效应”,MRI能清楚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MRI能准确评价肿瘤内的坏死、囊变与出血,确认如脂肪组织等某些肿瘤成分。MRI能准确评价肿瘤对骺板软骨、关节软骨的影响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由于部分骨肿瘤或软组织内的原发性肿瘤的密度与周围肌肉类似,又无明显强化,其与肌肉组织缺乏对比而难以在平片或CT上显示。但这类肿瘤在MRI的多参数成像时,其在不同序列的信号强度与肌肉多有不同,而容易与肌肉分别得以显示与诊断。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