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卟啉病以皮肤和腹部及神经精神表现为特征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CT)及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是3种最常见的卟啉病,它们分别由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第3、5、8酶缺陷所致。这些疾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明显不同。这3种疾病的主要特征见表6-38-2,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病与某些少见类型卟啉病有相同特点。

皮肤表现

多在婴儿期出现,多在波长405nm光线照射下发生。表现为光感性皮损,在皮肤暴露部位如面部、额、鼻、耳、手等处出现红斑,继而出现疱,日光暴晒后易破,受累皮肤愈合很慢,结痂后皮肤常增厚留有瘢痕,引起畸形和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因鼻、耳、手等皮肤损害结疤而变形。皮疹可为湿疹、荨麻疹、夏令痒疹或多形红斑等。患者可有特殊紫色面容。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和迟发性皮肤血卟啉病患者都有多毛。

腹部表现

其特征为急腹症,表现为异常剧烈腹痛,呈绞痛性或痉挛性痛,也可表现为仅觉腹部重压感,伴恶心、呕吐,呕吐物呈咖啡样。可能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卟啉前体的作用导致肠痉挛所致。腹痛部位不定,可在上腹部、脐周、腹左或右侧;可放射至背部、膀胱区或生殖器。腹痛时限可长可短,数小时至数天甚至数周。腹痛可发作一次或多次,发作间歇时间可长可短。常伴便秘,可伴腹胀气,腹泻相对少见。腹部X线检查可见:两侧膈肌痉挛或出现逆向运动,胃、小肠和结肠痉挛和肠胀气,易误诊为急腹症。但卟啉病患者几乎无腹肌强直、压痛和腹式呼吸消失等表现。

种最常见卟啉病的主要特征

种最常见卟啉病的主要特征

注:AIP:急性间歇性卟啉病;PCT:迟发性皮肤卟啉病:EPP: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神经精神系统

症状变化多端。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或减低,松弛型瘫痪,手、足下垂症。脊髓神经病变可有截瘫或四肢瘫痪。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现象很少见。延髓麻痹时,可有呼吸肌及声带麻痹、吞咽困难、呃逆、声音嘶哑、心动过速等表现。下丘脑受损时,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发生SIADH,出现低钠血症和水中毒,尿钠排出仍多,表现为高尿渗低血渗,导致脑水肿、颅高压。某些脑神经如视神经(Ⅱ)或眼肌神经(Ⅲ、Ⅳ)也可受累;还可出现癫痫样惊厥、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此外,部分患者有神经衰弱,癔症样改变,精神失常例如狂躁、激动、定向障碍、抑郁、傻笑、呼喊、错乱、妄想、幻觉等表现。

各类卟啉病具有特殊临床表现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

多于20~40岁起病,男女比例约2∶3;典型发作可持续几天或更长时间;表现为间歇性腹痛,呈周期性稳定发作,疼痛性质为痉挛性,常伴恶心、呕吐;可有顽固性便秘、肠梗阻伴肠扩张和肠鸣音减少,排尿困难和膀胱功能紊乱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有神经过敏、精神失常;此型无光感性皮损;有低热、出汗、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或直立性低血压,少数可以表现为急进性高血压;发作期尿呈红色。

本病发作的诱因有:服用巴比妥类、磺胺类药物、饮酒、饥饿或低糖饮食、感染、创伤、精神刺激等;女性患者的发作与月经、妊娠等有关。发作时可有低钠血症;尿呈红色或经阳光暴晒、酸化煮沸30分钟后转为红色;PBG排泄量显著增加达50~200mg/d(正常为0~4mg/d),ALA排泄量增加达20~100mg/d(正常为0~7mg/d)。胆色素原脱氨酶活性缺乏、胆色素原脱氨酶基因突变检测可以明确诊断。

迟发性皮肤血卟啉病

多数为获得性,仅少数为遗传性尿卟啉原脱羧酶缺陷所致。中年发病,男性多见,多数有饮酒史。迟发性皮肤血卟啉病特征性的损害为光暴露部位迟发的光毒性反应:皮肤脆性增加、疱、溃疡、愈后瘢痕、粟丘疹、多毛、瘢痕性脱发、色素沉着及硬皮病样损害等,这些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一。极少数可并发结膜鳞状上皮细胞癌。无腹痛及神经精神症状。年长者常可发现肝硬化和肝细胞肿瘤;约80%患者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迟发性皮肤血卟啉病几乎均为获得性;可伴有SLE和AIDS。此病可发生于晚期肾病患者,其皮肤损害更重,血浆卟啉水平更高,透析效果差。饮酒、雌激素、避孕药、铁剂、巴比妥和磺胺类药物可诱发本病。

基本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和血浆筛查,筛查阳性后进行卟啉定量分析(24小时血、尿、粪卟啉定量),全血细胞计数、肾及肝脏功能检查,筛查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测定,血糖测定,必要时做肝脏活检及HIV 筛查。特征性的生化指标为尿卟啉和7-羟化卟啉排出水平显著增高(UROⅢ>UROⅠ),粪中异粪卟啉增加,尿ALA轻度升高,PBG正常。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临床常见,儿童发病,平均发病年龄2.6岁,偶有成人发病的报道,病情较轻;主要限于光感性皮损,少量的日光暴晒就可出现皮肤烧伤、痒、红、肿,尤以手背、指关节伸面、眼睑、鼻、颊、唇等处明显;有轻度溶血性贫血;胆石症常见,约占6%~12%。特殊者表现为:原卟啉沉积偶可发生胆汁淤积性肝病伴门脉炎症,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死亡。

基本实验室检查与迟发性皮肤血卟啉病大致相同,但不包括各型肝炎病毒及HIV筛查。特征性表现为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升高。骨髓、血循环中红细胞、血浆、胆汁及粪中原卟啉均增高;尿中的卟啉和卟啉前体水平正常;肝功能可有异常。与粪原卟啉不相称的高红细胞原卟啉提示胆管阻塞,是肝脏衰竭的先兆。

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缺陷性血卟啉病

临床罕见,表现与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相似,儿童期即开始发病;ALA脱水酶显著缺乏。实验室检查可有溶血性贫血;尿中ALA、粪卟啉Ⅲ和红细胞中锌粪卟啉增加。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常于儿童发病,极少数在成年期时出现症状。多在婴儿早期就发现尿呈浅红色,有严重的光感性皮损,日光暴露后出现疱,易破裂感染;可出现皮肤色素减退或沉着和多毛;严重者可损害趾、指和棉布皮肤及出现角膜溃烂,以后形成严重瘢痕。大部分有溶血和脾大;卟啉沉着于牙齿和骨骼中,使骨骼脱矿物质严重而并发骨质疏松。尿卟啉排泄增加,主要为尿卟啉Ⅰ和粪卟啉,区分卟啉异构体类型对其诊断至为重要,尿及粪中不含异粪卟啉及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正常均可区别于迟发性皮肤血卟啉病。孕16周时经羊膜穿刺术观察羊水颜色并测定尿卟啉Ⅰ含量可成功进行产前诊断。红细胞和血浆中卟啉浓度显著升高;ALA和PBG正常。

遗传性粪卟啉病和变异型血卟啉病

属急性肝卟啉病;发病诱因同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临床表现与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相似,但相对少见;有光感性皮损和神经精神症状。

急性发作期的尿ALA、PBG和尿卟啉增加;遗传性粪卟啉病的粪中粪卟啉水平增加;变异性血卟啉病的粪中粪卟啉和原卟啉水平均增加。变异性血卟啉病血浆中卟啉有荧光特性,是快速区别变异性血卟啉病与其他卟啉病有用而敏感的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确立诊断

本病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诊断主要依靠医师的警惕性及对本症临床征群和各型特征的认识,结合实验室检查加以确定,对于疑诊患者可以进行卟啉病的筛查试验(表6-38-3)。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腹痛、神经精神症状及光敏感性皮肤损害的患者,即应考虑血卟啉病的可能,注意观察小便的颜色,并行PBG定性、定量测定,行尿、粪的尿卟啉和粪卟啉检查。必要时可行红细胞中某些特殊酶活力检测,随着各型卟啉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对于诊断分型有争议的可行酶基因突变检测以明确诊断。

卟啉病筛查试验

卟啉病筛查试验

注:*:较受欢迎的方法是直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当总卟啉升高时,需将尿、粪卟啉分别测定;ALA:δ-氨基-r-酮戊酸;PBG:胆色素原。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应注意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 急腹症: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腹痛发作时,常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肾绞痛等,有时甚至进行剖腹探查。但急腹症有各自的临床特征,腹部有固定的压痛、反跳痛和腹肌强直等体征。急腹症患者尿液经暴晒、酸化加热后不变红色,PBG试验阴性。
  2. 铅中毒:铅中毒可引起卟啉代谢障碍且发生腹绞痛,与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的发作相似。铅中毒患者尿中排出ALA和粪卟啉增多,但PBG水平正常,且铅中毒患者有明确的铅接触史,血铅浓度升高,尿铅排出量增加,驱铅治疗效果较明显。
  3. 后天性卟啉病:也称症状性卟啉尿,常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见于肝脏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如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霍奇金病、红细胞增多等;重金属如铅、砷、金等中毒;其他物质如四氯化碳、酒精、磷、硒、苯等中毒;药物如巴比妥类、催眠剂、磺胺类、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麦角制剂、氯霉素等所致。后天性卟啉病尿以粪卟啉为主,尿卟啉升高不显著,卟啉前体不增多,尿PBG试验阴性。
  4. 其他:肝卟啉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时需与脑炎、脊髓灰质炎、SLE、硬皮病、骨关节病及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