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内葡萄糖和血红蛋白发生非酶糖化反应,生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已为临床所熟知。1979年发现非酶糖化反应也能发生在白蛋白及其他蛋白质的N-末端上,形成高分子的酮胺结构,其结构类似果糖胺,所以文献上常将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称为果糖胺。果糖胺代表一组糖化的血液与组织蛋白质。通过非酶糖化反应形成果糖胺。其形成的量取决于血糖浓度水平,整个反应分为两步,反应的第一步是葡萄糖与蛋白质可逆地结合形成Schiff碱,第二步则是通过不可逆的Amadori重排转变为相应的酮胺(果糖胺)(下图)。

血清蛋白非酶糖化反应

血清蛋白非酶糖化反应

果糖胺和HbA1c测定是反映受检者在一定时期的血糖水平。红细胞存活期较长,故HbA1c浓度和2~3个月空腹血糖水平有较好的相关。而血清蛋白半寿期较短,一般认为1~3周,因此果糖胺的浓度作为“血糖记忆”,反映这一时期内持续变化的血糖浓度的均值,但HbA1c测定方法比较复杂。而果糖胺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也比较准确,取样时不受饮食的限制,对糖尿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是一个理想的监测指标。

果糖胺测定有如下方法:亲和色谱法、苯肼法、果糖法、糖醛法、硝基四氮唑蓝(NBT)法及酮胺氧化酶法。酮胺氧化酶法是英国最新研制的,此酶法检测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具有特异性高,精密度好,抗干扰能力强,线性范围宽等优点,是很有前途的糖化白蛋白的检测方法。但目前由于成本较高,在使用推广上受到限制。由于NBT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所以本文主要对改良测定果糖胺方法及其果糖胺测定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