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试验:配制DMF浓度为1~8mmol/L在正常混合血清中,测定结果均成线性。和Murray等报道的线性范围1. 3~8. 5mmol/L是一致的。
回收试验:分别加入0. 4~1. 6mmol/L的DMF于血清中,回收率95%~102%,平均为99%,结果见表12-5。
参考值范围:使用本法测100例空腹血糖正常的健康人的血清,均值为2. 14mmol/L,SD为0. 25。参考范围1. 64~2. 64mmol/L。和国外文献报道的1. 67~2. 85mmol/L(均值为2. 17mmol/L)一致。
回收试验(单位mmol/L)
重复性试验:使用两份血清分别进行重复试验,其结果为:批内变异:血清Ⅰ,n=20,均值=2. 12mmol/L,CV=2. 8%,血清Ⅱ,n=20,均值=3. 1mmol/L,CV=2. 4%。日间变异:血清Ⅰ,n=20,均值=2. 14mmol/L,CV=3. 6%,血清Ⅱ,n=20,均值=3. 17mmol/L,CV=3. 1%。
临床应用:本法测定130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都高于200mg/dl),血清果糖胺结果为:(3. 25±0. 66)mmol/L,100例正常人血清果糖胺结果为(2. 14±0. 25)mmol/L。经统计学处理,两者的果糖胺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 001)(下图)。
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果糖胺含量示意图
对231例患者同时测定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75g葡萄糖),HbA1c(亲和微柱法)及果糖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采用葡萄糖耐量测定2小时血糖高于200mg/dl,诊断为糖尿病的标准。有130例诊断为糖尿病。在130例糖尿病人中,果糖胺高于2. 64mmol/L的有120例,HbA1c高于6. 8%的有124例(HbA1c参考范围为<6. 8%)。101例糖耐量试验正常的非糖尿病人中,果糖胺有9例结果高于2. 64mmol/L,HbA1c有17例结果高于6. 8%。用果糖胺测定诊断糖尿病与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糖尿病的复合率为91. 8%,和HbA1c的复合率90%是相近的,结果见下表。
231例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130例)的果糖胺结果与空腹血糖的相关(r)为0. 77。与HbA1c的相关(r)为0. 81。结果和Baker在1985年报道的果糖胺和HbA1c相关(r)为0. 82是一致的。
果糖胺、HbA1c与葡萄糖耐量测定比较
从上述数据说明果糖胺、葡萄糖耐量及HbA1c的测定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个指标同样是重要的。但作治疗糖尿病患者监测指标,果糖胺的测定则优于两者。1型糖尿病人血糖浓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日间是由较大的波动。并且只能是代表当时的血糖的水平,而果糖胺反复测定变化不大。蛋白的半寿期比红细胞短,2型糖尿病在治疗效果好时,在3天左右果糖胺浓度便下降。HbA1c浓度要2周才开始变化。停药后,如血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果糖胺便有明显的升高,这种变化也早于HbA1c的出现。故随意取样测定果糖胺结果都可以很好地判断糖尿病被控制的程度。(周序开 李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