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心包的动脉来自心包膈动脉、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和膈上动脉等。心包膈动脉(pericardia-cophrenic artery)发自胸廓内动脉,与膈神经伴行,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降,沿途发出心包支,分布于心包侧壁,营养心包的大部分。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数支,发自主动脉凹侧或胸主动脉,分支至心包后壁。食管动脉(esophageal artery)发自胸主动脉,分支至心包后壁。膈上动脉(superior phrenic artery)发自胸主动脉,分布于心包下壁。肌膈动脉(musculophrenic artery)和膈下动脉(inferior phrenic artery)也分布于心包。浆膜性心包脏层的动脉来自冠状动脉的分支。在浆膜性心包的脏、壁层返折处,冠状动脉的分支与心外动脉吻合。心包的静脉与动脉伴行,注入胸廓内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等。心包静脉吻合成网,形成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侧支循环。
神经:心包的交感神经来自心丛和肺丛等,副交感神经来自左喉返神经、心丛、肺丛和食管丛等,感觉神经来自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心包的感觉神经较丰富,心包或心脏手术时需作心包麻醉。由于肺丛和食管丛位于心包后方,膈神经位于心包两侧,心包切开时以前壁纵切口为宜。
淋巴引流:纤维性心包的毛细淋巴管比浆膜性心包稀疏,吻合成浅、深两层毛细淋巴管网。心包内的淋巴管与纵隔胸膜、膈、腹膜、心和肺的淋巴管吻合,并穿膈与肝和胆囊的淋巴管交通。心包前壁和侧壁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后壁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后淋巴结,下壁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jiepou/weizhi/132.html
人胚第18~19天,生心区的中胚层出现围心腔(pericardiac coelom)。围心腔开始有多个腔隙,以后形成一个腔。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迅速生长
分部心包分为外面的纤维性心包和内面的浆膜性心包两部分。纤维性心包纤维性心包(fibrous pericardium)略呈锥体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
心包(pericardium)为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包裹心脏和出人心脏的大血管根部。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动脉、升主动脉和肺静脉的根部位于
人胚第3周开始,在卵黄囊、体蒂和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中先后建立卵黄血管和脐血管,称为胚外血管 extraembryonic vessel。然后,在胚体
皮肤内的运动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经过脊髓及交感神经而来的,它是支配皮肤的传出神经。这种神经中含有许多交感纤维,广泛地分布在皮肤
皮肤的神经皮肤组织中神经装置特别丰富,不仅有向心性感觉神经纤维,而且有离心性运动神经纤维。皮肤的神经是周围神经的分支。周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