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是唾液腺肿瘤的常用检查方法,用于确定唾液腺有无肿瘤,明确肿瘤位置、范围及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并可了解肿瘤与颈部血管的关系。唾液腺CT检查方法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

正常图像

腮腺形态呈近似三角形,密度低于周围肌肉,但高于脂肪组织。腮腺浅叶向前延伸于咬肌表面,向后与胸锁乳突肌及二腹肌后腹相邻。深叶向内延伸至下颌升支内侧,与咽旁间隙相邻,前界为翼内肌,后界为茎突及其附丽的肌。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在升支后方穿越腮腺,颈内动静脉位于腺体和茎突内侧(图8-17)。

正常腮腺CT轴状位

图8-17 正常腮腺CT轴状位

在横断面CT图像上,下颌下腺前外侧为下颌骨,前内侧为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后内侧可见颈内动静脉。下颌下腺显示为圆形,密度高于腮腺。

唾液腺疾病的CT表现

唾液腺发育异常

唾液腺先天缺失或发育不全罕见,任何唾液腺均可发生,影像学检查对于确定唾液腺先天性缺失及发育不全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文献报告影像学检查可采用磁共振显像、CT、核素显像及B超检查等。核素显像检查看不到放射性聚集现象,或仅有少量放射性分布,影像模糊不清,但仅凭“核医学检查没有放射性核素浓聚”的表现仍不能确定诊断为唾液腺缺失,还应与唾液腺摄取功能下降鉴别。而CT检查可见唾液腺腺体缺如(图8-18),有助于诊断。

右腮腺先天缺失,轴位CT见右腮腺缺如(↑)

图8-18 右腮腺先天缺失,轴位CT见右腮腺缺如(↑)

唾液腺异位可发生在腮腺或下颌下腺,腮腺常沿咬肌前缘或下缘异位,下颌下腺可异位至扁桃体窝、颌舌骨肌之上、舌下间隙,有的与舌下腺融合。腮腺可异位至耳前区近颞部,凸起如肿块,进食时可有发胀感。唾液腺造影时,患部明显凸起,造影表现为发育不全的唾液腺,CT检查时异位腺体呈软组织密度影像(图8-19),核医学检查时可见放射性核素浓聚。

迷走唾液腺指唾液腺的部分始基异位于正常情况下不含唾液腺组织的部位,而正常唾液腺可存在。迷走唾液腺最常见于颈侧、咽部及中耳,也可见于颌骨体内,称为静止性骨腔。1942年Stafne以“位于下颌角附近的骨腔”为题首次报告。多在X线检查时被无意发现,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缘清晰,有时可见骨质硬化带环绕;通常位于下颌管与下颌下缘之间,下颌角的前方,CT检查可见下颌骨舌侧骨板消失(图8-20)。舌下腺陷入少见,可发生于下颌骨前段舌侧,表现为境界不清的密度减低区,位于下颌中切牙及第一前磨牙之间。

左腮腺异位,CT轴位可见左腮腺缺失,左侧咬肌外软组织影(↑)

图8-19 左腮腺异位,CT轴位可见左腮腺缺失,左侧咬肌外软组织影(↑)

左下颌骨静止性骨腔,轴位CT可见病变的舌侧骨板缺失(↑)

图8-20 左下颌骨静止性骨腔,轴位CT可见病变的舌侧骨板缺失(↑)

唾液腺结石

唾液腺结石可采用X线平片和唾液腺造影检查,CT检查的定位能力强,三维重建图像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唾液腺结石的空间关系,对制订治疗计划具有意义,对于多发唾液腺结石的检查尤其有帮助。锥形束CT较传统的医用CT辐射剂量小,可用于唾液腺结石的检查(图8-21)。

唾液腺肿瘤

典型的唾液腺良性肿瘤CT表现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界限清楚,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图8-22),可有钙化,增强扫描时,肿瘤密度增高;皮下脂肪等组织平面清晰,咬肌、翼内肌、胸锁乳突肌及二腹肌后腹等邻近结构清晰可见。脂肪瘤的密度与咽旁间隙相近,CT值可低达-100HU,边界清晰,根据CT表现可明确诊断。

典型的唾液腺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图8-23),皮下脂肪及腮腺咬肌筋膜平面可消失,咬肌、翼内肌、胸锁乳突肌等周围肌肉轮廓消失或模糊不清,有些可看到颞骨岩部或乳突的骨质破坏。

CT检查有助于腮腺深叶肿瘤和咽部肿瘤的鉴别,腮腺深叶肿瘤时,由咽旁间隙所形成的透明带位于肿瘤与咽缩肌之间,而在咽旁肿瘤时,咽旁间隙透明带位于肿瘤与腮腺深叶之间。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