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BMD确立诊断

诊断与PMOP相同。低骨量(低于同性别正常人群的峰值骨量的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低于峰值骨量的2.5个标准差以上)或严重PMOP(骨质疏松伴一处或多处自发性骨折)。目前没有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方法,常常采用下列诊断指标:骨密度低下及(或)脆性骨折。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还需要具有引起骨质疏松的明确病因。

DXA的缺点是不能测得真实的骨密度,而且无法将皮质骨和小梁骨区别开来,用外周定量CT(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pQCT)测量桡骨超远端BMD,可得到总体骨密度、小梁骨骨密度、总体骨矿含量、小梁骨骨矿含量、皮质骨骨密度、皮质骨骨矿含量。当BMD测量与临床诊断不符时,为明确骨病变性质,应进一步做骨扫描、骨活检组织形态计量及QCT、μCT、QMR等检查。

单光子、单能X线、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定量超声检查等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结果时应更注重Z值(Z值即为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人相比较)。

根据原发病表现和BMD测定及脆性骨折诊断继发性低骨量/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后果,故有过由明确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脆性骨折即可诊断继发性骨质疏松。骨矿盐密度测定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X线平片对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低,对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帮助不大。但对于发现有无骨折,与骨肿瘤和关节病变相鉴别,有较大价值。目前尚无一项生化指标可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主要用于骨转换分型、判断骨丢失速率、监测病情、评价药物疗效。

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病因复杂,即使已经排除了继发性骨质疏松,鉴别的要点是既往的骨质疏松病史和BMD测定结果。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鉴别病因

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生化或特殊检查逐一排除内分泌性疾病。甲旁亢者的骨骼改变主要为纤维囊性骨炎,早期可仅有骨质疏松表现,测定血PTH1-84/PTH-C比值、血钙、血离子钙和血磷一般可予排除,如仍有困难可行特殊影像检查或动态试验。其他内分泌疾病均因本身的原发病表现较明显,鉴别不难。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主要包括甲旁亢、Cushing综合征、甲亢、性腺功能减退症、高PRL血症、糖尿病、GH瘤等。

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浆细胞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Gaucher病等。局限性骨病变伴骨吸收指标明显升高时,要想到血液系统疾病可能。血液系统肿瘤的骨损害有时可酷似甲旁亢,此时有赖于血PTH及其组分和PTHrP、肿瘤特异标志物等鉴别。

结缔组织疾病主要包括成骨不全、Ehlers-Danlos综合征、Marfan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赖氨酸血症、Menkes综合征等。成骨不全的骨损害特征是骨脆性增加,多数是由于Ⅰ型胶原基因缺陷所致,其临床表现依缺陷的类型和程度而异。轻者可仅表现为骨质疏松而无明显骨折,必要时要借助生化或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此外,患者有蓝色巩膜有重要鉴别意义。另一方面,当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可合并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应注意鉴别。

引起的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肝素、抗惊厥药物、环孢素、GnRH类和抗肿瘤药物。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