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指征:

1.1~2个象限内,周边部的单个或多个圆孔或椭圆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C1,有视网膜下增殖但不影响视网膜复位。

2.1~2个象限内,单个或数个小至中等大的马蹄形孔,不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视网膜不翻转的锯齿缘截离。

4.伴严重后巩膜葡萄肿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术前准备:遵循内眼手术术前常规准备。

麻醉:同气体视网膜粘结术,可加面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及不合作者全身麻醉。

手术步骤:

1.在裂孔所在部位,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两端并加放射状切口。分离球结膜(图1、图2)。

在裂孔所在部位,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两端并加放射状切口

分离球结膜

2.用0号丝线作该象限相邻直肌牵引线,如颞上孔,作上直与外直肌牵引线(图3)。

用0号丝线作该象限相邻直肌牵引线,如颞上孔,作上直与外直肌牵引线

3.间接眼底镜下定位裂孔:细有钩镊夹住相当裂孔后缘的浅层巩膜组织并向内顶压,间接眼底镜观察,如顶压部位适当,用颜料标记顶压处(图4)。

间接眼底镜下定位裂孔:细有钩镊夹住相当裂孔后缘的浅层巩膜组织并向内顶压,间接眼底镜观察,如顶压部位适当,用颜料标记顶压处

4.间接眼底镜下冷凝裂孔(图5)。

间接眼底镜下冷凝裂孔

5.选择宽、长度适当的硅胶轮胎或硅海绵(大小能使裂孔及周围1mm的视网膜在加压嵴上),加压材料的放置依据裂孔形态,裂孔长轴与角膜缘平行的,加压与角膜缘平行;与角膜缘垂直的,选择子午线方向加压。

赤道部中等大的马蹄形孔,通常用硅海绵做子午线方向向外加压。

5-0不吸收缝线,作蹄系缝合将硅胶或硅海绵固定在巩膜表面。蹄系缝合两针间距应比硅胶块宽度大2~3mm,如硅胶宽7mm,间距应为9~10mm,结扎后方能使加压块下陷起到顶压裂孔的作用。缝针深度应达巩膜1/2~2/3厚。根据加压块长短,作2~3对蹄系缝合,通常每象限2对(图6)。

5-0不吸收缝线,作蹄系缝合将硅胶或硅海绵固定在巩膜表面。蹄系缝合两针间距应比硅胶块宽度大2~3mm,如硅胶宽7mm,间距应为9~10mm,结扎后方能使加压块下陷起到顶压裂孔的作用。缝针深度应达巩膜1/2~2/3厚。根据加压块长短,作2~3对蹄系缝合,通常每象限2对

6.放视网膜下液,并非必要。如选择放液,应在视网膜脱离最高处,最好在加压块下,同时要避开3点与9点的睫状后长动脉与赤道部上下直肌旁的涡状静脉。

选定放液位置后,层间切开巩膜约1mm长,结核菌素细针头刺穿残存的巩膜与脉络膜,即见网膜下液体流出,轻压球壁促使液体持续外流(图7A、B)。

选定放液位置后,层间切开巩膜约1mm长,结核菌素细针头刺穿残存的巩膜与脉络膜,即见网膜下液体流出,轻压球壁促使液体持续外流

选定放液位置后,层间切开巩膜约1mm长,结核菌素细针头刺穿残存的巩膜与脉络膜,即见网膜下液体流出,轻压球壁促使液体持续外流

7.放液后检查眼底。观察:(1)视网膜是否复位。(2)裂孔是否完全在加压块形成的嵴上。(3)裂孔有无鱼嘴现象。(4)视网膜中央动脉是否通畅。满意后,将缝线作永久结扎(图8)。

放液后检查眼底。观察:(1)视网膜是否复位。(2)裂孔是否完全在加压块形成的嵴上。(3)裂孔有无鱼嘴现象。(4)视网膜中央动脉是否通畅。满意后,将缝线作永久结扎

8.做黄斑裂孔加压,需暂时截断外直肌,按黄斑解剖部位,用蹄系缝合将一段硅海绵(约3mm×6mm),固定于黄斑区巩膜表面。便于在眼球后极操作,也可先放出部分网膜下积液软化眼球扩大手术野。黄斑不做冷凝或电凝。术毕将外直肌缝回。

9.稀释妥布霉素液冲洗手术野,8-0吸收线分层缝合眼球筋膜与结膜。涂1%阿托品眼膏与妥布霉素眼膏,眼垫包眼(图9)。

稀释妥布霉素液冲洗手术野,8-0吸收线分层缝合眼球筋膜与结膜。涂1%阿托品眼膏与妥布霉素眼膏,眼垫包眼

术后处理:

  1. 次日换药,检查视力及眼底,如中间质浑浊,眼底模糊不清时,应进一步作裂隙灯检查了解原因。检查完毕,滴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阿托品滴眼液。术眼眼垫包扎。患者可起床活动。
  2. 术后继续滴药至患者不适感与结膜充血消退。如裂孔愈合,视网膜复位,2周后可恢复工作。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