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要将病情控制良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必须遵循防治糖尿病的“一、五、十”原则,即糖尿病治疗的一个目的,五大措施和十项观察病情的指标。

“一”是指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一个“目的”,就是全面控制糖尿病的病情,预防、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和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众所周知,当前对糖尿病患者最大的威胁是并发症和合并症,尤其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出现是造成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糖尿病并发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20~74岁成年人中新发失明的主要原因(病程在40年以上的患者,将有62%由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而失明),致盲机会比一般人群多20~30倍;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几乎有50%是由糖尿病所致,糖尿病导致肾衰竭的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多17倍;Rochester等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研究中,1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患病率为54%,2型糖尿病患者为45%。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左右;2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性比普通人群增加2~4倍;病程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脑血管疾病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左右,下肢缺血性病变是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60%)。2007年对北京地区2077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进行了调查,调查人群平均年龄62岁±12岁,平均糖尿病病程8. 2年±6. 6年,已确诊的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患病率见下表。

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患病率

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患病率

糖尿病这些并发症或合并症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在男性比对照的非糖尿病者平均减少9. 1年,女性缩短6. 7年。几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评估了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男性为2. 58,女性为1. 85。我国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排列顺序依次是心血管病、感染性疾病、酮症酸中毒、全身衰竭和尿毒症等;其中有3/4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所导致的死亡。所以,要全面控制好病情就必须对产生这些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地干预,包括控制好血糖、调节异常血脂、降低高血压、肥胖者要降低体重以减低胰岛素抵抗、戒烟、限酒、减低血液高凝状态等一系列措施,并要求各项指标控制必须达标。国际糖尿病联盟亚太地区于2005年颁布的2型糖尿病各项代谢指标控制达标标准见下表。

IDF/WPR 2005年2型糖尿病各项代谢指标控制目标

IDF/WPR 2005年2型糖尿病各项代谢指标控制目标

*空腹/餐前血浆葡萄糖<110mg/dl(6. 0mmol/L),餐后1~2小时血糖峰值<8mmol/L(<145mg/dl)(如果没有条件检测HbA1c),**尿蛋白>1g/24h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5/75mmHg

“五”是指糖尿病治疗的“五大措施”。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有关专家就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三驾马车,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后来,国际糖尿病联盟(1DF)根据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状况,指出仅仅依靠这三驾马车远远不能使病情控制良好,还需要调动广大糖尿病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提出了糖尿病患者除了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和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三驾马车外,又增加了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和病情监测两项,共计五驾马车的综合治疗措施;此外,还应注意同时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等。许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这五大措施,但是执行起来往往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在这里要重点强调几点:

  1.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还应该多学习一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病情尤其是血糖的良好控制。
  2. 饮食调节方面,糖尿病患者还是应该以吃粮食为主、副食为辅的饮食调节方案,每日三餐均应该进食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对控制血糖和血脂都有益处;以副食代替主食的饮食习惯尽管使血糖可能暂时不会升高,但长期下去会导致血脂的异常和血液黏稠度的增加,也不利于肥胖者减轻体重。
  3. 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运动一定要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注意安全性的原则。
  4. 抗糖尿病药物的应用上,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有必要时应联合用药或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要按时、按医嘱认真执行,保健品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措施,千万不要单纯依靠保健品治疗糖尿病而停服必要的抗糖尿病药物。
  5. 病情监测必须要坚持,按医嘱定期检查有关的指标,以了解病情的变化,便于及时调节合理的治疗方案。

“十”是指观察病情的“十大指标”,即血压、体重、血糖、尿蛋白(包括微量白蛋白尿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或糖化白蛋白(GSP)、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眼底(必要时做眼底造影检查)、肢体的神经传导速度、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心电图及胸部X线检查。另外,服用双胍类药物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或肾脏功能有损害的患者,应定期测定血乳酸浓度,以防高乳酸血症和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必要时应检查四肢血流图,测定皮肤微循环。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上述指标以了解病情的变化,为制订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