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降低或丧失。当机体对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气候变化、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工作紧张、饮食不当、睡眠不佳、运动失当、应激情况等都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其中情绪、饮食、运动和抗糖尿病药物这四者对血糖的影响较大(下图)。因此,如何调整好这四者的关系对稳定血糖很重要。

 情绪、饮食、运动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情绪、饮食、运动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一、糖尿病患者的情绪紧张或有应激状态时,可导致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如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增多,促使血糖升高。因此,遇事要保持情绪稳定,尽量排除影响情绪波动的因素。若由于情绪波动导致血糖升高,首先排除干扰因素再观察3~5天,血糖仍不下降时,可适当增加餐前的抗糖尿病药物剂量,或适当减少每餐的主食或以少食多餐为主。

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保持相对恒定。由于进食过多或偶尔吃甜食导致血糖升高时,要及时纠正不合理的饮食,同时餐后1. 5~2小时适当增加活动量。若高血糖持续不降者,应适当地增加餐前的抗糖尿病药物剂量,并在原来饮食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主食量或少食多餐。

三、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比较满意和稳定而某些时候又要增加活动量时,为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可在进行体力活动前适当加餐或餐前适当减少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

四、当血糖控制欠佳尤其是空腹血糖很高时,糖尿病患者不宜做剧烈的活动。应以饮食控制和应用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为主。否则,进行剧烈的活动将使胰岛素的拮抗激素进一步升高,使高血糖更难控制,有的患者甚至可发生糖尿病酮症或酸中毒。

五、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糖尿病患者进食减少,无论有无发生低血糖反应,都应该及时减少餐前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并适当减少活动量。同时,鼓励患者尽快恢复按原有计划的食谱用餐。随着患者用餐量的恢复,餐前的抗糖尿病药物剂量和运动量也可逐渐恢复。

六、当糖尿病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较高而下一餐前又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时,可将患者的正餐主食量减少1/3~1/4,留在两餐之间加餐,或者将餐前的抗糖尿病药物比原方案再提前15~30分钟应用。这样既避免了餐后的高血糖又可防止餐前的低血糖。

七、空腹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应鉴别其原因是由于基础血糖未控制好、Somogyi效应还是黎明现象。若是由于基础血糖未控制好的患者,应在晚餐前服用作用时间较长的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或格列吡嗪控释片),或在睡前注射中效作用的胰岛素(如NPH或诺和灵N),或注射长效作用的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或PZI)以控制基础尤其是夜间的高血糖;若是由于Somogyi效应导致空腹高血糖的患者,应在睡前适当加餐或适当减少晚餐前使用的抗糖尿病药物剂量,以防止后半夜发生低血糖;若是由于黎明现象引起空腹高血糖的患者,应在睡前注射中效作用的胰岛素,或长效作用的胰岛素,以拮抗凌晨升高的生长激素所导致的清晨高血糖。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