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及发生部位

快、慢径路的概念:整个心脏传导系统几乎均可产生功能性纵向分离,表现为传导速度不一致的快、慢径路传导或多径路传导现象。其电生理特点一般认为是快径路传导速度快,而不应期较长;慢径路传导速度慢,而不应期较短。

房室结快径路内蝉联现象:当窦性或房性激动的周期≤快径路的前传有效不应期时,激动受阻于快径路,沿着慢径路下传心室,同时又沿近心室端的房室结共同径路处逆传至快径路阻滞区的下端使其除极产生新的不应期,随后连续出现的窦性或房性激动下传心室时均遇及快径路的有效不应期而阻滞,激动持续地沿着慢径路下传,表现为连续地出现长P(P')-R间期≥3次,称为房室结快径路内蝉联现象。

房室结慢径路内蝉联现象:当窦性或房性激动的周期大于房室结快、慢径路的前传有效不应期时,激动沿着快、慢径路同时下传,因快径路传导速度快,率先下传心室,同时又沿近心室端的房室结共同径路处的慢径路逆传,与经慢径路下传的激动相遇而相互干扰,随后连续出现的窦性或房性激动持续地沿着快径路下传,表现为连续地出现正常或稍延长的P(P')-R间期≥3次,称为房室结慢径路内蝉联现象。但有学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真正的慢径路内蝉联现象仅见于极少数慢径路不应期长于快径路不应期时,此型蝉联现象体表心电图一般不作诊断。

发生部位:窦房交接区、房室间、房室结、希氏束、异-肌交接区、心房及心室折返径路内等部位均可出现,但以房室结内出现双径路和多径路现象最为常见。

研究房室双径路、多径路传导的常用方法

心房程序调搏是研究和揭示房室双径路、多径路传导最常用的方法。在固定的基础心动周期刺激后,再给予偶联间期逐渐缩短的人工房性早搏刺激。当人工房性早搏的偶联间期缩短到快径路前传的有效不应期时,激动受阻于快径路,沿慢径路下传心室,此时SR间期或AH间期突然延长,其一次延长量≥0.06s,即可诊断为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

若继续缩短偶联间期,达到慢径路前传的有效不应期时,则激动同时受阻于快、慢径路。若以偶联间期为X轴,以SR间期或AH间期为Y轴绘制房室传导曲线,可呈现中断和突然跳跃现象,反映出快、慢径路前传有效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简易判断是根据偶联间期减少0.01s,SR间期或AH间期延长≥0.06s。亦可根据体表心电图特征推测出房室结内双径路、多径路传导。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xlsc/djlcd/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