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和格列酮类药物)。在临床上,根据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以及产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前者又被称为降糖药物,剂量过大时,易引起低血糖;后者又被称为抗高血糖药物,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部位见下图。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注:HGP:肝葡萄糖生成;↑:增加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注:HGP:肝葡萄糖生成;↑:增加

根据需要选择口服降糖药物与剂型

为了便于药物的使用,要把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随着科技的进步,药物剂型不断发展,现在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里一般包括丸剂、片剂、胶囊和注射剂;第二代是前体药和缓释剂;第三代是控释药(下图);第四代是靶向药。靶向药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药物,比如现在已用于临床的某些抗癌药。

 素片、缓释剂和控释药的有效血浓度比较

素片、缓释剂和控释药的有效血浓度比较

素片

原始的药片我们称之为素片。有时,为了服药时患者的口感舒适些或便于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可以将素片包上糖衣或薄膜,分别称之为糖衣片或薄膜片。素片经口服后,被人体很快吸收,形成药物高峰,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随着药物排出,通常几个小时下降至无效。为了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必须再次服药。下1次服药后,血中药物浓度又上升,造成药效不稳定。以每6小时服药1次为例,24小时中就会出现4次峰值,4次低谷,如上图所示。为了取得稳定的药效,必须增加服药次数。因此素片药物不但血药浓度不稳定,而且服药次数多,患者服药顺应性差。

缓释片

缓释片就是通过特殊的制剂工艺制成的、能够延缓药物释放的制剂。由于药物缓慢释放,释放时间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就延长,每天服药次数减少。

控释片

控释片是指通过制剂手段,提供释放药物的程序,在预定的时间内,药物按一定速度自动释放出来。作用于特定的部位,使血中药物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控释片的优点是释药速度与时间无关;能消除血药浓度的“峰谷”(峰值指药物达到最高的血浓度,谷值指药物的最低血浓度),从而减少给药次数与不良反应,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由于降糖药物与进食关系密切,很多药物是为了克服进餐后的血糖高峰。所以,素片类药物更为合适,使用也较多。目前仅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药物中使用了缓释剂及控释片,如格列吡嗪的素片药物是美吡达,每天需服药2~3次。而格列吡嗪的控释片瑞易宁,每天只需服药1次;格列齐特的素片制剂达美康(80mg/片),每天需服2次,达美康缓释片(30mg/片)每天仅需口服1次。

联合应用不同类型口服降糖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其他口服降糖药6类。一般来说,相同种类的口服降糖药不能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口服降糖药可多药联用。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298.html